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陈有亮
8.1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所在院系:理学院
所在地区:上海
所在城市:上海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314774.html
陈有亮老师介绍
陈有亮,男,1966年2月生,教授,博士,博士后,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系主任,土木工程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1 混凝土非线性理论分析
2 基坑与隧道工程计算理论
3 岩土力学与边坡工程
联系方式: 手机:13512157890
E-mail: chenyouliang2001@yahoo.com.cn
一、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如下:
1.1983年9月——1988年 7月,同济大学数力系本科生;
2.1988年9月——1990年11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断裂力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3.1990年12月——1994年3月,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4.1994年12月——2002年4月,上海大学土木系讲师、副教授;
5. 2002年 5月——2006年 10月,上海大学土木系教授,结构与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
6. 2006年 11月——现在,上海理工大学土木系教授,结构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科兼职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其间,2004年1月-2005年6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科博士后)
二、作为课题组长主持过的主要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872133)(2009年1月-2011年12月),考虑温度变化与水的浸泡作用的岩石疲劳破坏的非线性力学分析。
2.德国国家基金重点项目二级子课题, Teilproject von DFG-Schwerpunktprogramm 1233,(2006年10月-2008年9月), Megast?dte: Informelle Dynamik globalen Wandels (Megacities - Megachallenge: Informal Dynamics of Global Change).
3.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7年2月-2008年1月),Beurteilung der Stabilitaet und Prognose der Versetzungstendenz von Haengen und Boeschungen unter der Anwedung der Arbeitsmethoden von der Geostatistik, Fuzzy Logik, Neuronalen Netzwerken, FEM Methode und GIS。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809005)(1999年1月-2001年12月),岩石非线性流变损伤断裂特性及工程应用。
5.国家留学基金项目(2004年12月-2005年6月,共6个月),岩土工程智能化理论及应用研究。
6.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2006年10月-2008年9月),饱水节理岩体高边坡的灾变机理与模型研究。(侧重水与疲劳荷载的耦合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7.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2ZF14036)(2002年10月-2004年9月),饱水节理岩体高边坡的演化机理及工程应用。(侧重水与岩体结构的耦合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8.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项目(1996年9月—1999年12月),各向异性体的流变断裂特性及工程应用。
三、作为主要成员参加过的主要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9493600)(1995年1月-1997年12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几个关键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2.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0279018)(2003年1月-2005年12月),岩体非定常流变模型辨识及三峡船闸工程时效变形预测。
3.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992年1月-1994年12月),节理岩体蠕变损伤与断裂扩展的力学机理及工程应用。
4. 广东虎门大桥东锚碇岩体的质量评价与工程对策。
5. 江阴长江大桥北锚碇岩体质量评价与工程对策。
6. 润扬长江大桥北锚碇基础的温度应力分析。
四、发表的主要论著
共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80余篇,近期第一作者代表作有
专著
1.Research Progres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德国Mainz出版社, 2007.(第一作者)
2 Intelligent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德国Shaker出版社, 2005.(第一作者,独立撰写出版)
3 地下结构稳定性分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作者)
论文
1.上海冻结软土抗压、抗拉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第一作者,已录用,EI收录)。
2.Studies on Construction Pre-control of a Connection Aisle between Two Neighbouring Tunnels in Shanghai by Means of 3D FEM, Neural Networks and Fuzzy Logic,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ume 27, No.1, 2009: 155-167。(EI收录, 第一作者)
3.Studies on creep fracture of sandstone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Fracture Mechanics, Volume 47, No.1, 2007:57-67。(第一作者,SCI, EI双检索国际杂志)
4.A gray prediction model for unequal-interval time sequ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reep fracture mechanic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Vol.340, 2007:429-434. (SCI收录,第一作者)
5.Three-dimensional displacement comput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e-control of foundation pit in Deping Station of Shanghai Track Traffic Line 6 project,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Volume 24, No.6, 2006: 1781-1801 。(EI收录,第一作者)
6.Three-dimensional displacement comput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e-control of a foundation pit in Shanghai, Tunnel and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SCE special publications,June 2006:320-328.(EI, ISTP收录,第一作者)
7.Gray prediction model for unequal-interval time sequ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Proceeding of ICMEM, 2005, P969-972.( ISTP收录,第一作者)
8.Mechanism of Crack Extension in Rock,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Vol.274, 2004:157-162.(SCI收录,第一作者)
9. The Prediction of Construction Control Pla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utilizing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and Fuzzy Logical Control, Mitteilungen zur Ingenieurgeologie und Hydrogeologie, Heft 88, 2004, P81-98.(第一作者,国际杂志)
10.A gray prediction model for unequal-interval time sequ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geology, Mitteilungen zur Ingenieurgeologie und Hydrogeologie, Heft 88, 2004, P99-109.(第一作者,国际杂志)
11.岩石蠕变断裂特性的试验研究,力学学报,2003年第35卷第4期,P480~484。(第一作者)
12.非等距时序灰色预测方法及其在岩石力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刊),2003年第23卷第11期,P130-134。(第一作者)
13.A criterion for creep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intact rocks under three point bending test,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3, 9(2):1-4。(第一作者)
陈有亮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陈有亮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