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陈如山
5.1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所在院系: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所在地区:江苏
所在城市:南京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320138.html
陈如山老师介绍
姓名:陈如山 职称: 教授 出生年月日:1965-4-21 工作单位: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E-mail:eerschen@mail.njust.edu.cn 最后学历:博士生毕业 最后学位: 博士 毕业学校:香港城市大学
领导职位: 是否博导:是 修改时间: 2008-09-22 03:10:57 办公电话:84315195
个人简介: 本信息已填写完整
1983.9-1987.7 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 本科
1987.9-1990.3 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 硕士研究生
1990.4-1992.10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教师 助教
1992.10-1996.10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教师 讲师
1996.10-1997.7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 访问学者 副研究员
1997.10-1998.3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 访问学者 高级副研究员
1998.4-1999.9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 访问学者 研究员
2001.12-2002.3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 访问学者 高级研究员
2004.7-2004.9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 访问学者 高级研究员
2005.12-2006.2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 访问学者 访问教授
1999.10-2007.12 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 教授博导 系副主任
2003.1-2007.12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7.1-至今 国家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带头人
2008.1-至今 教育部“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 教授博导 系主任
2002.10--至今 江苏省天线与微波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2006.2--2010.12 电子学会微波分会第八届委员会 委员
2003.10--至今 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会 委员
2004.12--至今 中国兵工学会电磁技术分会委员会 委员
2005.9--至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编委
2005.10--至今 微波学报 编委
2005.5--至今 淮阴师范学院 兼职教授
2005.11--至今 南京农业大学 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微波电路元件分析设计和计算电磁学研究。主持参加过十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发表了论文160多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 论文18篇),SCI收录的论文120多篇,在IEEE和IEE杂志上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方法,有些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根据科学引文索引(SCI)不完全统计,国际核心期刊的论文已被引用超过100次,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较大的影响。获2000年度工程类SCI收录论文全国第一名。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次。获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明专利2项。2001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7年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围绕电大尺寸复杂军用目标电磁特性快速计算与识别技术、电磁波探测与隐身、射频集成电路快速分析和设计,取得了创新的成果,特别在计算电磁学中预条件理论方面形成了自己特色和优势。
在电磁波与复杂媒质互作用方面, 通过修改洛仑兹(Lorentz) 条件得到了简化的磁化铁氧体球中电磁本征解的表达式;将模匹配方法推广到三维复杂形状以及磁导率带有张量复杂介质系统中去,扩展了传统模匹配方法的内涵,成果已在IEEE Trans. on MTT上发表论文2篇。此外,紧密结合空间映射方法、支持向量机、粒子群方法等优化算法,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直线法,有限元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 并发表了40多篇国际杂志论文,成果应用于射频与毫米波器件及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利用并行的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对电大尺寸复杂目标电磁散射特性进行精确计算,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电磁仿真中的预条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使电磁仿真的速度加快了几十倍。还与有限元方法结合,分析了含有涂覆铁氧体、双各向同性和异性材料的军用目标散射特性, 理论成果已在IEEE Trans. on AP和 MTT等国际期刊上发表30多篇论文,2007年发表IEEE AP论文就有5篇。取得了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
最后修改时间:2008-09-22 03:12:28
研究方向: 本信息已填写完整
主学科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称及概述):
1、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以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关键技术为基础开展认知与协同无线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研究。
2、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快速算法:研究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的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智能快速算法。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优化算法,如自适应优化算法、基因算法、神经网络技术、粒子群优化算法、蚁群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数字图像处理中的预处理算法等。
辅学科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称及概述):
在通信、雷达、激光、遥感、卫星和微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中,电磁场和微波技术都起着关键的作用。面对人类有限的频率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越来越高的信息获取、交换要求;对环境、能源、生物生态的新的研究需要,电磁场和微波技术不断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本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
1、电磁场数值计算以及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天线: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数值算法能够分析工程问题的电尺寸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复杂,而传统的计算方法在内存空间与计算时间方面很难达到要求。本方向主要探索电磁场中的快速求解算法。包括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天线仿真、设计和制作等。
2、电磁辐射、散射和微波信息处理:本方向通过计算电磁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对电磁目标的辐射特性和散射特性进行成像、散射中心点提取、目标识别等。
3、微波毫米波通信技术:本方向重点研究微波毫米波发射与接收技术,微波毫米波天线技术,频谱利用技术,宽带微波毫米波通信技术等。
4、微波毫米波器件及系统: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系统设计的需要,使用软件工具进行微波毫米波器件与系统的设计已经成为微波电路设计的热点。本方向主要对微波放大器、滤波器、功分器、环行器、隔离器等器件及系统进行仿真、设计与实验测量等。
在以上研究方向中主要采用了有限元方法、FDTD方法、快速多极子方法、自适应积分方法、稀疏矩阵/正交网格方法等。采用的仿真软件包括:基于矩量法仿真软件(ADS、Sonnet、IE3D、Microwave office)、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的微波仿真软件(CST MICROWAVE STUDIO、FIDELITY、IMST Empire)、基于有限元的微波EDA仿真软件(Ansoft、HFSS)等。
最后修改时间: 2008-09-22 03:15:00
学术论著: 本信息已填写完整
1.D.Z. Ding, R.S. Chen, P.L. Rui and Z. H. Fan, “A Novel Hierarchical Two-level Spectral Preconditioning Technique for 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Scattering”, IEEE Trans. on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vol.56, no.4. pp. 1122-1132, April 2008.
2.P.L. Rui, R.S. Chen, D.X. Wang, and Edward K. N. Yung, “Spectral Two-step Preconditioning of 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Algorithm for the Fast Monostatic RCS Calcul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55, no.8, August 2007.
3.P.L. Rui, R.S. Chen, D.X. Wang, and Edward K. N. Yung, “A Spectral Multigrid Method Combined with MLFMA for Solv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Scattering Probl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55, no.9, September 2007.
4.P.L. Rui, R.S. Chen, Z.H. Fan, and D.Z. Ding, “Multi-step spectral preconditioner for the fast monostatic radar cross section calculation”, IEE Electronics Letters, vol.43, no.7, pp.422-423, March 2007.
5.P.L. Rui, R.S. Chen, Z.H. Fan, J. Hu and Z.P. Nie, “ Perturbed incomplete ILU preconditioner for efficient solution of electric field integral equations”, IET Microwaves, Antennas & Propagation,vol. 1, no. 5, pp. 1059-1063, Oct. 2007.
6.K.K. Soo, Y.M. Siu, L. Yang and R.S. Che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Multiuser Detector for CDMA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56, No. 5, Part. 2, pp. 3006-3013, September 2007.
7.D.X. Wang, Edward K. N. Yung, R.S. Chen, “Scattering by conducting bodies coated with bi-isotropic materials,” IEEE Tra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55, no.8, pp.2313-2319, July 2007.
8.D.X. Wang, Edward K. N. Yung, R.S. Chen, P. Y. Lau, “An Efficient Volume Integral Equation Solution to EM Scattering by Complex Bodies with Inhomogeneous Bi-isotropy,” IEEE Tra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55, no.7, pp.1970-1980, July 2007.
9.R.S. Chen, X.W. Ping, Edward K.N. Yung, C.H. Chan etc, “Application of Diagonally Perturbed Incomplete Factorization Preconditioned 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s for Edg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Helmholtz Equations,”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 vol.54, no.5, pp.1604-1608, May 2006.
10.L. Yang, R. S. Chen, Y. M. Siu and K. K. Soo, “PAPR Reduction of an OFDM Signal by Use of PTS with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EEE Trans. on broadcasting, vol. 52, no. 1, pp.83-90, 2006.
11.P.L. Rui, R. S. Chen, Z. H. Fan, Edward K. N. Yung, C. H. Chan, Zaiping Nie, and Jun Hu, “Fast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of 3D Dielectric Bodies with Augmented GMRES-FFT Method”,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53, no.11, pp.3848-3852, November 2005.
12.R.S. Chen, Edward. K.N. Yung, C.H. Chan and Ke Wu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of Lines Scheme for Guided-Wave Structures,” IEEE Trans. on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vol.52, no.3, pp.904-907, 2004.
13.R.S.Chen, Edward K.N.Yung, “An efficient method to analyse the H-plane waveguide Junction Circulator with a ferrite sphere”, IEEE Transaction on MTT, Vol.49, pp.927-938, May 2001.
14.R.S.Chen, Edward.K.N.Yung, C.H.Chan, D.G.Fang, "Application of SSOR preconditioned 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 to edge-FEM for 3-dimensional full wave Electromagnetic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IEEE Tra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 Vol.50, No.4, pp 1165
最后修改时间:2008-09-22 03:20:31
学术成就: 本信息已填写完整
1983.9-1987.7 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 本科
1987.9-1990.3 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 硕士研究生
1990.4-1992.10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教师 助教
1992.10-1996.10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教师 讲师
1996.10-1997.7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 访问学者 副研究员
1997.10-1998.3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 访问学者 高级副研究员
1998.4-1999.9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 访问学者 研究员
2001.12-2002.3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 访问学者 高级研究员
2004.7-2004.9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 访问学者 高级研究员
2005.12-2006.2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 访问学者 访问教授
1999.10-2007.12 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 教授博导 系副主任
2003.1-2007.12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7.1-至今 国家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带头人
2008.1-至今 教育部“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 教授博导 系主任
2000年工程类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论文数全国第一
2004年电子类SCI收录论文数全国第一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毫米波调频××× 三等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电磁场散射问题方法研究 三等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电磁场理论中几种数值方法的研究 三等
江苏省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毫米波复合寻的技术 一等
兵器工业集团科技进步奖 ×××信息综合利用×××技术 二等
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基于伪谱离散技术一般直线法对亥姆赫兹方程的分析
2006年结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阻抗加载随机媒质电磁散射分析及在隐身中的应用”验收时被评为特优,2006年结题的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维多层微波集成电路快速分析和设计”验收时被评为特优;总装备部项目“外测弹道数值微分方法研究及其应用”于2007年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在南京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中获校优秀课程;以第一指导老师所指导的博士论文“复杂电磁问题的快速分析和软件实现”及“电磁场时域有限差分数值方法研究”分别获2008年度及2007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以第一指导老师所指导的硕士论文“时域积分方程法分析导体的瞬态散射和辐射问题”及“FFT技术在微波电路与电磁散射分析中的应用”分别获2007年度及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
最后修改时间: 2008-09-22 03:22:07
其他情况: 本信息已填写完整
专利:
单臂螺旋缝激励半球形介质谐振器天线
微带缝耦合半球形双层介质谐振器天线
同轴线激励的隐身等离子天线
同轴线激励的宽带通信折叠缝天线
×××加载电磁波吸收材料
×××电磁波吸收材料
3G双极化移动通信基站天线
3G单极化移动通信基站天线
3G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用微带功分器
目前从事的研究内容、承担的科研项目及经费(分类填写,如国家级、省部级等):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多层微波集成电路及多芯片模块三维电磁快速分析和设计 8万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三维多层微波集成电路快速分析和设计 6.5万
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 5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阻抗加载随机媒质电磁波散射分析及其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 (60271005) 24万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 (60325103) 100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复杂结构目标三维矢量电磁散射理论与应用研究(60431010) 200万中支配30万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计算电磁学中的预条件理论与方法 6.5万
武器装备预研基金 ×××RCS工程预估方法研究 15万
国防基础科研项目 ×××波段复合式×××合成固态源 120万
总装备部预研项目 ×××电磁脉冲×× 200万
最后修改时间:2008-09-22 03:30:39
陈如山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陈如山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