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杨鲜兰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湖北大学
所在院系: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所在地区:湖北
所在城市:武汉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351523.html
杨鲜兰老师介绍
杨鲜兰,女,1965年7月生,湖北麻城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政教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1990年获哲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任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马克思主义论坛副主席,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1988年至今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每年给本科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近几年给硕士、博士研究生讲授“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还与人合作给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专业研究生讲授《科学社会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
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多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著作1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教育报》(理论版)等重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科学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集中研究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
人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任何时代的人们都不能不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不能不通过思想家的探索提出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理论。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史同时也是人类反思自身发展问题的历史。但是,马克思以前一切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无论有多少合理成分乃至天才思想,其根本缺陷就是对人本身的抽象理解, 就是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来谈论人的问题,当然包括人的发展问题。因此,它们不可能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从根本上扫除了笼罩在社会历史研究领域的重重迷雾,破解了缠绕在人的问题上的千年之谜,使人的问题,包括人的发展问题的考察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造成了思想史上的革命。当前我们正处在什么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关系之中?我们的处境如何?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应对和改善这种处境?如何脚踏实地地为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长远目标创设条件?这是我们不能不关注的重大问题。
杨鲜兰至少在以下三个问题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一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及其过程做出如实的研究和描述,指出它的实质,预计它的前途。二是对经济全球化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做出辨证的历史的分析,指出经济全球化对人的发展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以及人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三是对我们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如何应对,以保证沿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杨鲜兰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理论,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信息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理论概括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有成效的研究。
对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不限于指出它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现实,而且分析了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以大量材料说明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就预见到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充分肯定了经济全球化的进步意义。与此同时,又以大量材料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鲜明地指出全球化“就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维护其自身利益和价值观的过程”,指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和最大受益者”,它们“在公平竞争旗号的掩护下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企图实现经济霸权、政治强权和文化殖民,最终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他们主导的全球化进程的附属物。”批驳了“文明冲突论”一类掩盖全球化阶级实质的欺人之谈,很有说服力。
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时,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抓住几个重点,如南北贫富分化与人的发展、价值冲突与人的发展、信息社会与人的发展等等来加以剖析,力求从全球视野来考察这个问题。在这些分析中,力求从丰富的实际材料出发对问题的实质做出辩证的论断,对一些颇有影响的西方论著和论点提出辨析、质疑或批驳。
在论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总格局中应当如何对待人的发展问题时,着力论证了中国一方面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扩大改革开放,主动融入国际潮流,迎接各种挑战,利用一切机遇,吸收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在国际交往的舞台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抵制西方国家“西化”、“分化”的图谋和意识形态渗透,捍卫自己的主权和民族特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以确凿的材料和细致的分析阐发了党中央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着眼于人的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些对帮助广大读者全面正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其二,集中研究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问题。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内化教育内容是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实现内化,才能达到良好效果。然而,每个人都有一个特殊的世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观性和差异性。然而,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人的个性,采取强制灌输和划一性的方法,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关键是要做到,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教育思想内容,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问题。人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完善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是在环境的熏陶及社会关系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教育者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又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环境。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我们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竞争激烈化时代,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微观环境即校园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校风、教师的道德风范都会影响、规范学生的行为,因此,师德建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导作用。
(3)关于在高等学校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素质的提高首要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如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要有学校道德教育的一般性的思考,又要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途径的思考。在此,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大改革力度,从内容到手段,到方式方法都要改革,要重视“灌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同时,也要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个人在其积极的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组织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政治性教育实践活动、道德性教育实践活动、科技性教育实践活动、心理保健教育实践活动、合作性教育实践活动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大学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塑造、引导作用。
(4)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衡量标准或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002年以来科研情况一览表
科研课题: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的发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2007年(已结项)
“‘三个代表’之间内在关系”研究——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1-2003年(已结项)
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研究——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4年(已结项)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1-2002年(已结项)
弘扬和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六大专项)2003年(已结项)
高校新闻发展的趋势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3年-2004年(已结项)
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8年
科研主要成果:
著作:《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教育报(理论版)2002年10月2日
《师德建设是高校道德建设的关键》,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第4期
《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年6月1日
《顺应时代潮流 弘扬民族精神》,光明日报(理论版)2003年4月22日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2月4日
《论人的全面发展》,湖北日报(理论版)2004年2月14日)、
《论大学精神的培养》,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观教育》,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机制》,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期
《论江泽民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突破》,理论月刊2004年第3期
《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5期
《大学精神与育人铸魂》,中国教育报(理论版)2004年3月16日
《以人为本的现实价值》,中国教育报(理论版)2004年8月10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6期
《全球问题与人的发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6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3期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时代蕴涵》,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4期
科研主要获奖:
《顺应时代潮流 弘扬民族精神》获2003年度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机制》(《湖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获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2003-2004年度“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专题优秀文章三等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人的全面发展》获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年)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机制研究》(系列论文)——武汉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
杨鲜兰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杨鲜兰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