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苍大强老师介绍
苍大强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49年3月
技术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系主任
所在学院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 钢铁冶金
联系电话 010-62333893 E-mail cangdaqiang@metall.ustb.edu.cn
研究方向 1、工业生态系统和链节技术开发
2、新的节能技术开发和运用
3、新的环保技术开发和运用
4、部分冶金新技术及过程传输现象研究
毕业院校信息:
1989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获博士学位
本人于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冶金炉专业毕业后,先后在一机部第五设计研究院和机械部第五设计研究院工作6年,又到北京钢铁学院热能系获热能硕士,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获钢铁冶金博士。
1990年留校任教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先后任讲师、教授和博导。1999年应联合国环保署UNEP的邀请到其技术工业经济部DTIE任技术顾问。2004年又应邀到日本东北大学作客座教授。此后又回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学院任教。
现任北京科技大学生态系主任、教授、博士导师、环保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六、七届评审委员、国内三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学会主任委员(理事长),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环保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委员、日本过程中技术委员会国际委员、“燃烧科学与技术”和国际“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and Process” 杂志编委。
先后通过部级鉴定项目八项,其中五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各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先后获专利18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一等奖四项。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EI:29篇,SCI:11篇,发表中文专著两本,UNEP英文手册一本。先后培养了硕士博士61名、两名博士后、一名访问学者、正在培养52名硕士博士、一名国外博士留学生。
主讲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传输原理,环境工程,工业生态学,生态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环境流体力学,有色金属工业生态与生物工程,资源与环境技术进展,单元操作设计,英语能力实践,环境监测与评价等。
先后获国务院学位办、国家教委“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称号。
技术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系主任
所在学院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 钢铁冶金
联系电话 010-62333893 E-mail cangdaqiang@metall.ustb.edu.cn
研究方向 1、工业生态系统和链节技术开发
2、新的节能技术开发和运用
3、新的环保技术开发和运用
4、部分冶金新技术及过程传输现象研究
毕业院校信息:
1989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获博士学位
本人于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冶金炉专业毕业后,先后在一机部第五设计研究院和机械部第五设计研究院工作6年,又到北京钢铁学院热能系获热能硕士,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获钢铁冶金博士。
1990年留校任教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先后任讲师、教授和博导。1999年应联合国环保署UNEP的邀请到其技术工业经济部DTIE任技术顾问。2004年又应邀到日本东北大学作客座教授。此后又回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学院任教。
现任北京科技大学生态系主任、教授、博士导师、环保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六、七届评审委员、国内三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学会主任委员(理事长),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环保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委员、日本过程中技术委员会国际委员、“燃烧科学与技术”和国际“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and Process” 杂志编委。
先后通过部级鉴定项目八项,其中五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各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先后获专利18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一等奖四项。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EI:29篇,SCI:11篇,发表中文专著两本,UNEP英文手册一本。先后培养了硕士博士61名、两名博士后、一名访问学者、正在培养52名硕士博士、一名国外博士留学生。
主讲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传输原理,环境工程,工业生态学,生态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环境流体力学,有色金属工业生态与生物工程,资源与环境技术进展,单元操作设计,英语能力实践,环境监测与评价等。
先后获国务院学位办、国家教委“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称号。
苍大强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 北京科技大学教学资源
- 苍大强老师课程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