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吴情树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华侨大学
所在院系:法学院
所在地区:福建
所在城市:泉州
评论次数:2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366539.html
吴情树老师介绍
吴情树,男,汉族,1976年12月19日(农历10月29日)生,福建省安溪县人,1999年7月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现为西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专业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的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2003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到华侨大学法学院参加工作,2005年12月被评为华侨大学法学院讲师,并担任《华侨大学法学论丛》责任编辑。2000年10月通过国家律师资格考试,获得从事律师职业资格,并于2004年10月到福建天衡律师事务所泉州分所任兼职律师,主要从事刑事辩护工作。2006年9月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2003年7月加入华侨大学法学院以来,主要从事刑事法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刑法学》(总论、分论)、《刑法案例分析》、《外国刑法学》、《西方近现代刑法学说史》、《台港澳比较刑法》、《国际刑法》、《犯罪学》(专题)等。在本科教学中,一直关注和探索法学教育的方法,并撰写了一些有关教学改革的随笔,积极向学校提交法律教学与教育改革建议,努力倡导将司法考试融入法学教育,并于2005年6月在学校教学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
在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地方的法治建设,多次给福建省边防总队泉州边防支队、福建省惠安县人民检察院、晋江市人民检察院等单位的边防警察、检察官授课,并长期担任泉州电视台“法治连线”栏目的点评嘉宾和《东南早报》法律专家咨询团专家。
一、1998年至2008年的主要科研成果
(一)学术论文
1、在全国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1)《新刑法还有必要规定胁从犯吗?》,载《广西法学》(现为《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2)《对教唆犯的反思与定位》(与闫铁衡合著),载《政法论丛》199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
(3)《论我国刑法中的一般缓刑制度》,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4)《中国古代德治传统及其借鉴》(与褚宸舸、朱小龙合著),载《唐都学刊》200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
(5)《六合彩活动的犯罪学分析》,载《犯罪与改造研究》(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第1期。
(6)《赌博犯罪的另一种形式――六合彩活动的犯罪学分析》(与袁登明合著),载《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7)《论共同过失与竞合过失》(与袁登明合著),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第2期。
(8)《因果关系学说――基于客观归责理论的研究》(与黄晓亮合著),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9)《中美体育法国际研讨会研究综述》(与邹立刚等人合著),载《法学》2004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0)《论体育运动中的正当行为――以大陆法系刑法为研究样本》(与陈慰星、王方玉合著),载《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1)《简论<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法规配套问题》,载《法学杂志》2007年4月增刊。
(12)《竞合过失理论的再提倡》(与颜良伟合著),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13)《论<反分裂国家法>的法律地位――以承上启下为研究视角》(与王志亮合著),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4)《公民参与权力机关运行渠道增多》,载《人民政坛》2007年第8期。
(15)《<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衔接研究――基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分析》,载《三明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6)《从“许霆案”看刑事个案解释》,载《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7)《许霆案:刑法司法解释过度化分析的一个视角》,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4期(7月号)。
(18)《附属刑法规范的理性分析与现实选择》,载《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在省内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1)《论一般缓刑制度的立法缺陷》,载《福建法学》2002年第2期。
(2)《简论非法经营罪中的数额问题》(与陈鹏展合著),载《福建法学》2003年第4期。
(3)《刑法案例教学新模式》,《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载《政法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4)《论选择犯处罚中的若干问题》,载《福建审判》2004年第3期。
(5)《如何讲授外国刑法学》,载《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政法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6)《<律师法>:律师权利的大宪章》,载《福建律师》2008年第1期。
(7)《强奸罪中“轮奸”情节的司法认定》(与苏宏伟合著),载《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第1期。
(8)《华侨大学法学教育的实证调查分析――以司法考试为调研视角》,载《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3、在以书代刊的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
(1)《罪刑法定的价值蕴涵》,载《中国法治探索》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选择犯的司法认定与刑罚适用》(与黄京平合著),载赵秉志主编:《刑事法治发展报告》(上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竞合过失概念之提倡》(与白晓东合著),载于志刚主编:《刑法问题与争鸣》(2004年第二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4)《再论婚内强奸的定性》,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论体育运动中的正当行为――以大陆法系刑法为研究样本》,载《华侨大学法学论丛》(第1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缺陷与补救:一般缓刑制度的立法完善》,载李希慧、刘宪权主编:《中国刑法学年会论文集》(第一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和谐语境中刑事和解的制度构建》(与黄卿堆合著),载赵秉志主编:《和谐社会的刑事法治》(上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法律是一门医术》,载《泉州法学论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征文文集》2006年印刷。
(9)《死刑案件二审开庭的意义及应对――一个生与死的程序运作》(与李明合著),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经济学视野中的选择犯》(与陈慰星合著),载黄明儒主编:《潇湘刑事法论丛》(第一卷),湘潭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刑罚裁量中的处断刑研究》,载2008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刑法实践热点问题探索》(朗胜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二)法学随笔(含书评、案例分析、会议综述等)
1、在全国性的报纸(杂志)发表的文章
(1)《见死不救该不该定罪》,载《南方周末》1999年6月11日第11版。
(2)《首届中美体育国际研讨会在华侨大学召开》,载《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还旧贷新”中保证人可免责》,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8月17日。
(4)《如何理解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6月21日《法庭内外》周刊案例评析版。
(5)《两抢拒捕,能当场枪毙吗?》,载《公民与法》2007年第10期。
(6)《特赦,我们准备好了吗?》,载《检察日报》2008年1月2日法治评论版。
(7)《许霆的行为应是侵占》,载《检察日报》2008年1月25日。
(8) 《修法后应公布完整的新法文本》,载《检察日报》2008年3月13日。
(9) 《许霆案:民主解释法律的预演》,载《南方周末》2008年3月27日法治版。
(10) 《非法拘禁期间被拘禁人自杀如何量刑》(与苏宏伟合著),载《检察日报》2008年5月4日实务版。
(11)《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三重制约》,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6月4日理论与实践版。
(12)《支用小金库是贪污还是私分国有资产--关键看是否体现集体成员的意志》(与黄进苹合著),载《检察日报》2008年8月20日实务版。
(13)《刑法修正当心走进误区》,载《检察日报》2008年10月13日声音周刊参议版。
(14)《法律教条主义是法治的大碍》,载《检察日报》2008年11月12日法辨版。
(15)《抢救危急患者 不需要签字的法理》,载《检察日报》2009年1月1日学术版。
2、在《华侨大学报》发表的系列文章
(1)《案例分析在刑法教学中的应用体会》,载《华侨大学报》2004年3月15日第369期第2版。
(2)《如何讲授外国刑法学》,载《华侨大学报》2005年3月22日第394期第2版。
(3)《如何给澳门学生讲授大陆刑法》,载《华侨大学报》2005年6月14日第405期第2版。
(4)《如何将司考融入法学教育》,载《华侨大学报》2005年11月29日第422期第2版。
(5)《回归中国,重视中国――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书》,载《华侨大学报》2006年3月28日第435期。
(6)《犯罪构成与正当行为的一体化研究――评童伟华的<犯罪构成原理>》,载《华侨大学报》2006年10月24日。
(7)《如何提高法学毕业生的司法考试通过率?》,载《华侨大学报》2007年1月9日第466期第2版。
(8)《建议考后评析期末试题》,载《华侨大学报》2007年3月6日第469期第2版。
(9)《澳门法学班教改小尝试:三人同台畅谈物权法》(与陈慰星合著),载《华侨大学报》2007年5月8日第477期第2版。
(10)《<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揭开政府的神秘面纱》,载《华侨大学报》2007年5月22日第479期第2版。
(11) 《回归问题本源的<共犯与身份>》,载《华侨大学报》2007年10月16日第3版。
(12) 《从<律政俏佳人>看国内外刑事法庭的布局》,载《华侨大学报》2007年11月27日第2版。
(13) 《建议向名校法学院派出“访问学生”》,载《华侨大学报》2008年2月26日第507期第2版。
(14)《如何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载《华侨大学报》2008年3月25日第511期第2版。
(15)《我们能为“模拟司法考试”做些什么》,载《华侨大学报》2008年4月15日第514期,第2版。
(16)《由“模拟法庭”教学中存在问题所想到的》,载《华侨大学报》2008年9月2日第527期,第2版。
(17)《加强法科学生对案件事实判断能力的培养》,载《华侨大学报》2008年11月25日第538期,第2版。
二、参与著作编写和课题研究
1、赵秉志教授主编:《刑事法治发展报告》(2003年上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黄京平教授主编:《刑法案例教程》(总论、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黄京平主编《刑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主持华侨大学“国家司法考试视野中的法学教育改革”课题的研究。
三、1998年至2008年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
(1)《对教唆犯的反思与定位》,载《政法论丛》199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
(2)《中国古代德治传统及其借鉴》,载《唐都学刊》200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
(3)《中美体育法国际研讨会研究综述》,载《法学》2004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4)《反分裂国家法与刑法的衔接》一文被评为2005年度泉州市律师研讨会优秀论文,并被推荐参与2005年度福建省首届律师论坛。
(5)《简论<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法规配套问题》一文被福建省律师协会评为优秀论文,并被推荐参加2006年在山西省召开的首届中国律师论坛。
(6)《死刑案件二审开庭的意义及应对――一个生与死的程序运作》于2006年8月在福州由福建省法学会、律师协会、法官协会、检察官协会联合主办的“控辩审三方刑事诉讼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中获得二等奖。
(7)《竞合过失理论的再提倡》,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8)《律师,你为什么不争气?――律师职业伦理与职业理想的重建》一文于2007年8月在武夷山市举办的福建省第三届律师论坛上获得二等奖。
(9)《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刑罚与治安管理处罚》一文于2007年10月在福州由福建省法学会、法官协会、检察官协会、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学术研讨会”中获得一等奖。
(10)《<反分裂国家法>的正当性与合宪性分析》,参加2007年11月福建省委统战部举办的“和谐海峡论坛”,并被收入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两岸关系理论福建研究基地合编的《“构建和谐海峡,促进祖国统一”课题调研论文集》。
(11)《刑事司法中个案解释机制的探讨--以许霆案为研究视角》一文参加2008年7月25日在泉州市德化县召开的第二届泉州律师论坛,并获得优秀论文奖(奖项不分等级)。
(12)《刑事司法中个案解释机制的探讨--以许霆案为研究视角》一文参加2008年9月18-19日在福州召开的第四届福建律师论坛,并获得一等奖。
联系地址:福建·泉州·华侨大学法学院(362021)
E-mail:qingshuwu@126.com
个人博客:珞珈法话(正义网或者法律博客网)
吴情树老师教学评价(2条)
举报cucdc网友 2010/4/13 21:52:29

敢说敢论.结合司考实际.

举报cucdc网友 2009/7/30 13:19:42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吴情树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