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孙宪忠
7.5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所在院系:法学院
所在地区:四川
所在城市:成都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425547.html
孙宪忠老师介绍
姓名: 孙宪忠
职称: 1957
学历:博士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二、个人简历
孙宪忠,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9月至1990年8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先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7月获法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为新中国首届民法学博士。1993年4月至1995年5月,获德国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 Humbolt Stiftung)专为取得博士学位后的青年学者设立的科研奖学金,赴德国留学,在汉堡马克斯?普郎克外国和国际私法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 fuer auslaendisches and internationals Privatrecht)做物权法专题研究。1995年回国。1999年11月,被中国法学会命名为“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主要工作经历是:1976年从农村入伍服役,1980年退役。1987年取得硕士学位后留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工作。1992年8月晋升副研究员。1997年8月晋升研究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98年8月晋升为博士生导师,自1999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研究室主任。
三、学术成就
论文 1.《财团法人的所有权及我国宗教法人财产权利的归属问题初探》,《中国法学》1991年第5期,1万字。本文在我国第一次探讨了财团法人的财产权利独特性,并提出按照财团法人的所有权形式规范我国宗教法人的财产权利的见解。
  2.《论公有制的法律实现方式》,《法学研究》1992年第6期,1.2万字。本文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在法学界第一次提出并探讨了作为经济基础的公有制在上层建筑的财产权利领域的实现方式问题。
  3.《土地在财产法中的意义》,《法律科学》1992年第3期。
  4.《物权行为理论探源及其意义》,《法学研究》1996年第18卷第3期,2万2千字。物权行为理论是民法物权法学的基本理论。本文对物权行为理论的确切含义从其本源进行了探讨,否定了我国主导的法学观点对这一理论的不正确理解,提出在我国法律中采纳该理论的观点。
  5.《论不动产物权登记》,《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1万7千字。本文从物权公示原则的角度探讨了不动产登记的基本法理和基本制度。
  6.《不动产物权取得研究》,《民商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2万4千字。本文探讨的是在依据非法律行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的情况下不动产物权的取得的基本立法规则。
  7.《中德民法学者对我国制定物权法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1996年12月10日,4千字。本文借用1996年10月召开的“中德民商法研讨会”的总结,提出作者关于制定我国物权法的法理、重点、及其基本结构等重要问题的看法。
  8.《大陆土地权利制度的现状与展望》, 《一九九七海峡两岸土地法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台北,政治大学地政系,2万字。本文是在1997海峡两岸土地法制问题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在对我国的土地权利法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大陆地区土地权利制度建设的框架性设想。
  9.《当代不动产法评述》,系列论文,《中国土地》1996年第4期至1997年第6期,共计7万5千字。本系列论文通过对当代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不动产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的探讨,试图为我国的不动产法律体系建设寻找理论依据并解决一系列疑难问题。
  10.《德国民法对中国制定物权法的借鉴作用》, 《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5千字。提出德国民法的物权法对我国制定物权法值得借鉴的六个方面。
  11.《德国民法物权体系研究》,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6万3千字。探讨的是德国民法在体系设立上的基本理论依据,立法的基本思路、主导线索及其所演化的具体制度的情况。
  12.《以法的眼光看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中国企业报》1997年9月10日,5千字。本文探讨了公有制在我国公有企业的实现问题。
  13.《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初探》,《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2期,1万7千字。探讨的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法、商法、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14.《当代民法与精神文明》,刘海年、刘瀚等主编《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7千字。本文根据当代民法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规范的诸多共通之处,提出以当代民法构筑精神文明的基础的观点。
  15.《我国土地权利制度发展展望》,《中国土地科学》1997年第12期,8千字。提出以能够进入市场机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为基础构筑我国的不动产物权体系的观点。
  16.《从自由到公正-合同法基本原则的进化》, 沈达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7千字。本文探讨了合同公正原则产生的历史,以及该原则在欧洲联盟及其主要成员国贯彻落实的情况。
  17.《公有制的法律实现方式与国有企业财产权利问题》,《燧石》1998年第3期。6千字。
  18.《中国财产权利制度面临根本更新》,《1998年中国国情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5千字。提出根据“十五大报告”对我国物权类型及其保护进行更新的几个方面。
  19.《中国民商法体系建立的过程及最新动向》,1998年3 月在日本召开的“中国、越南、蒙古和日本四国民商法”研讨会的报告之一。1.2万字。该报告将在日本发表。
  20.《中国财产权利制度的改造》,1998年3 月在日本召开的“中国、越南、蒙古和日本四国民商法”研讨会的报告之二。8千字。该报告也将在日本发表。
  21.《不动产登记部门的法理探讨》,《中国土地科学》1998年第1期,5千字。对当代国际上不动产登记机关问题上的法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22.《土地登记的法理和登记机关的选择》,《中国土地科学》1998年第2期,8千字。并对我国登记机关的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
  23.《抛弃批判,立足建设??关于民法研究方法》,《世纪评论》1998年第2期,5千字。
  24.《我国土地管理法与物权法的相互作用》,《中国土地科学》1999年第1期。1万2千字。重点探讨了按照物权法对我国土地管理体制进行改造的问题。
  25.《论民商法的研究方法》,《法律科学》1999年第2期,6千字。
  26.《制定新世代的物权法》,《中国法律》,1999年第4期,6千字。
  27.《论物权变动的原因及其结果的区分原则》,《法学研究》1999年第5期,1万2千字。
  28.《物权法的基本范畴及主要制度反思》,《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第6期连载,约3万字。
  29.《用民法精神重塑我国社会》,《政法研究》2000年第1期。
  30.《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的法律基准》,《人民法院报》2000年1月25日。
  31.《确定我国物权种类及其内容的难点》,《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32.《中国物权法总则建议稿》
独立译文
  1.《日本消费者保护刑事法》,作者:胜吉生田[日本]著,《法律译丛》,1991年第6期。6千字。原文为英文。
  2.《德国民法典的过去和现在》,作者:海尔穆特?科勒尔[德国] ,《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5年,2万4千字。原文为德文。
  3.《“抽象物权契约”理论----德意志法系的特征》,作者: K?茨威格特,H?克茨[德国],《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2期,1.7万字。原文为德文。
  4.《合同法中的自由与强制》,作者:K?茨威格特,H?克茨[德国],《民商法论丛》第9卷,3万字。原文为德文。
  5.《行为能力比较研究》,作者:K?茨威格特,H?克茨[德国],《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3期,8千字。原文为德文。
  6.《德国物权法的机构及其原则》,作者:F?克瓦克[德国],《民商法论丛》第12卷,2.8万字。原文为德文。
  7. 《三大法系的要约与承诺制度》,作者:K?茨威格特,H?克茨[德国],《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6期,8千字。原文为德文。
8.《法律行为理论??产生与演变》,《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第2期。
孙宪忠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孙宪忠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孙宪忠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