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陈祖墀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所在院系:理学院
所在地区:安徽
所在城市:合肥
评论次数:3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452643.html
陈祖墀老师介绍
陈祖墀,男,1965年山东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华罗庚教授正在创建的统筹方法研究室,师从华罗庚教授学习并研究应用数学。1973-1974受学校指派曾参与华北油田的勘测和开发,与北京大学数学系一起从事建立地层模型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工作。该工作结束后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集体一等奖。
1980年开始专门从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工作。1983年至1985年由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分校数学系的陈省身教授(Professor S.S.Chern)推荐到该校数学系,作为访问学者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进修与研究工作。
1987年起至今被美国数学会聘为“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并吸收为美国数学会会员,数次被美国和英国教育科研信息机构编入“世界人名录”和“剑桥人名录”。
1985年底回国,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提升为教授,同年享受由国务院颁发的专家特殊政府津贴待遇。1995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作为访问学者,于1995年9月至1996年1月应邀访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Berkeley)分校数学系和普度(Purdue)大学数学系,从事非线性方程的研究工作。
从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中国科大数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和培养研究生的工作(详见工作简历)。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至今,培养数学研究生20余名。曾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优秀导师奖”,“安徽省优秀教师奖”,“中国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和“安徽省教学名师”等多项奖励。
工作简历
陈祖墀,男,1965年于山东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华罗庚教授正在创建的统筹方法研
究室。师从华罗庚教授从事应用数学的学习与研究工作。1973-1974受学校指派曾参与华北油田的勘测和开发,与北京大学数学系一起从事建立地层模型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工作。此项工作的参与集体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0年开始,专门从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工作。1983年至1985年,由陈省身教授推荐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UC Berkeley)数学系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学习与研究工作。这两年间完成并陆续发表论文5篇,分别发表在"Communication i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J,Math Anal and Appl."和“科学通报”等SCI源期刊。其中,关于多调和算子的特征值的研究被当时的美国数学会书评主编 M.H.Protter 教授评价为该类问题研究史上的一个新阶段(见“SIAM Review, V.29, No.2, 1987”)。
1987年被聘为“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吸收为美国数学会会员。数次被编入“世界人名录”,“剑桥人名录”和“世界数学家人名录”
1985年底回国后继续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工作,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提升为教授,同年享受由国务院颁发的专家特殊政府津贴待遇。1995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并于1995-1996年再次应邀对加州大学柏克利校区数学系和Purdue大学数学系进行学术访问,其间,开展了对退化椭圆型方程以及后来对奇异椭圆型与抛物型方程的研究。多次在美国和香港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至今已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多次参加或参与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应邀在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报告论文十余篇。已培养研究生二十余名,其中两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多人获“光华奖”等奖项。目前正在培养的研究生共8人,其中,博士生5名(含留学生一名),硕士生1人。2002年编著出版大学数学专业本科生教材用书“偏微分方程(第二版)”,截至2004年秋,该书已经印刷发行一万五千余册。
曾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安徽省优秀教师奖”, 多年主持讲授的偏微分方程课程被评为“2005年安徽省精品课程”, “2005中国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优秀教师奖”,“省部级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中国科大教学名师”等奖项。从1986年起,多次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基金特支费项目和原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现在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一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教学概况
一 从1978年至今,为非数学系本科生开设过如下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
二 1982年至今为科大数学系本科生开设“偏微分方程”课程,每学年开设一学期。
教科书:“偏微分方程”,陈祖墀编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2002年第二版)
三 1982年至今为数学系研究生开设过如下课程:
1. Sobolev空间理论,主要教科书“Sobolev Spaces”, A.Adams 编著
2. 二阶椭圆型偏微分方程,主要教科书“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Second Order", D.Gilbarg, N.S.Trudinger 编著.
3. 二阶椭圆型偏微分方程与方程组,主要教科书“二阶椭圆型偏微分方程与方程组”, 北京大学 陈亚浙和吴兰成编著.
4. 平方可积空间中的理论及其在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主要教科书“平方可积空间中的理论及其在偏方程中的应用”,北京大学王耀东编著.
5. 现代偏微分方程,主要教科 书“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Part 1 and 2)”,C.Evans编著 和“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John 编著.
6.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主要教科书“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Part 3)”, L.C.Evans 编著.
另外,每学期开设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若干课题的讨论班.
四 从1999年起,一共指导数学系本科生和少年班数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40余篇。指导“暑期大学生科学研究实践”论文3篇,这些论文都得到学校的奖励。
科研情况
从1980年从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工作以来,共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各种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报告十篇。主要研究领域是非线性椭圆型与抛物型偏微分方程和特征值问题。连续多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科院数学特支费(创新基金)项目,并三次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博士点基金项目。近期的主要代表性论著有(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所有署名第二作者的文章,其第一作者都是在读的博士生或硕士生):
1 On a singular quasilinear elliptic boundary value problem in a ball, Nonlinear alysis,TMA, V.45(2001)
2 The Keldys-Fichera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quasilinear degenerate parabolic equations, Inter.J.Diff. Equns. & Appl., No.3(2001).
3 On the Keldts-Fichera BVP foe degenerate quasilinear elliptic equations, Electronic J. Diff. Eqns., V.2002, No.2(2002).
4 The eigenvalue problem for p-Laplacian-like equations, Inter.Math.& Math. Sci.,V.2003, No.9(2003).
5. Global bifurcation from eigenvalues of semilinear biharmonic equations, Inter.J. Diff.& Appl., V.7, No.3(2003).
6. 类p-Laplacian方程的特征值问题,数学学报,第46卷,第4期, 2003年.
7. Lie group analysis of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the polar co-ordinates, Inter. J. Diff.Equns. & Appl., V.7, No.3(2003).
8. 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 of positive radial solutions for a class of semilinear elliptic systems, J. Systemetic Math. Sci.and Complexity, V.17, No.3(2004).
9. Lie group analysis of the axisymmetric flow, Chaos,Solitons & Fractals, V.19(2004).
10. Symmetry analysis of rotating fluid, ANZIAM J., 47(2005), 65-74.
11. Similarity reduction of a (3+1) Navier-Stokes system, Engineering Computations, 23(6)(2006),
632-643.
12. Existence and multiplicity of positive solutions to certain quasilinear elliptic equations
in a ball,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26B(1)(2006), 125-133.
13. The first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strongly degenerate quasilinear degenerate parabolic
equations in anisotropic Sobolev spaces,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26B(2)(2006), 255-264.
另外,在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共培养和正在培养研究生共20余名,其中博士生10名(含留学生1名),两名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多人获光华奖和华为奖等奖项。硕士生毕业后几乎全部留学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陈祖墀老师教学评价(3条)
举报cucdc网友 2010/3/1 21:09:19

牛人!

举报cucdc网友 2009/5/8 13:30:31

哎,我就没认真听过几节课

举报cucdc网友 2009/3/23 19:25:25

大一的时候能有这么个老师教我的数学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陈祖墀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