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刘兴章
5.2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吉首大学
所在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所在地区:湖南
所在城市:湘西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462836.html
刘兴章老师介绍
刘兴章,男,1962年11月生,湖南桑植县人。1986年毕业于湖南吉首大学政治系后留校任教。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1989年9月至1990年7月,进修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西方哲学。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进修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学位班。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专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论文代表作如下:
1,“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1年第6期全文复印。
2.“领悟马克思的解释学哲学理论”,《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1年第5期全文复印。
3.“马克思关于人的感性解放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6期“论点摘编”。
4.“走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感性解放理论”,《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
5.“走进《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马克思对劳动的存在论阐明”,《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6.“论柏拉图哲学中人的感性存在之放逐”,《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3期。
7.“敞亮人的存在状态――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人的存在之揭秘”,《吉首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2年第11期全文复印。
8.“论马克思早期世界观转变的几个细微理论环节”,《吉首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1994年第2期全文复印。
9.“试析中国传统人伦的特点――兼论中国文化走向未来道路的选择”,《吉首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文化研究》1992年第2期全文复印。
10.“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看感性本体论确立的历程”,《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7第2期收入“篇目辑览”。
11.“论马克思自然理论的理想祈向及其当代意义”,《兰州学刊》,2007年第12期。
12.“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生存论演示――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再读解”,《湖湘论坛》,2000年第1期。
省级课题:“马克思自然理论与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博士论文:《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对马克思存在论哲学思想的探析》(22万字,论文答辩为“优秀”),已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刘兴章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 吉首大学教学资源
  • 刘兴章老师课程教学资源
刘兴章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刘兴章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