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杨成永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所在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所在地区:北京
所在城市:北京
评论次数:1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481738.html
杨成永老师介绍
杨成永
出生年月: 1966年12月8日
毕业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职 务: 无
职 称: 教授
办公电话: 51688183
通讯地址: 100044 北京市 北京交通大学 土建学院
电子邮件: chyyang@bjtu.edu.cn
照片暂缺
个人简历
1983年09月~1987年08月 贵州工学院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 学士
1987年09月~1990年03月 同济大学 岩土工程专业 硕士
1990年04月~1991年08月 贵州工学院 地质系 助教
1991年09月~1994年06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矿山工程力学专业 博士
1994年07月~1996年09月 北方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系 博士后
1996年10月~2002年11月 北方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02年12月~2006年12月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教授
2004年06月~2005年06月 美国 夏威夷大学 工程学院访问学者
2007年01月~ 今 北京交通大学 隧道与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授
研究领域
地下空间利用:工程结构可靠性、结构计算与分析、结构设计CAD、工程建设监理
岩土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水土保持、ISO14000环境认证与审核
科研项目
[1] 陈至达、杨成永等,非线性大变形力学在煤炭资源勘探及开发中的应用,煤炭科学基金,8.0万,1992~1994
[2] 张 弥、杨成永等,按可靠性理论修订隧道设计规范的基础性研究,铁道部建设司,7.3万,1994~1996,1997年获北方交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3] 杨成永、张 弥等,热力管道地下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制,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10.0万,1994~1998,1998年获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4] 刘维宁、杨成永等,北京地铁环境影响的计算机仿真,北京地铁科研所,2.2万,1994~1995
[5] 杨成永、刘维宁等,深圳地铁罗湖站及解放路站施工方案可行性评价,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2.4万,1995~1996
[6] 杨成永、贺少辉,岩石可钻性指标与钻眼速度指标的测定技术,铁道部科技司,3.0万,1996~1998
[7] 许兆义、杨成永等,子题名称:核素迁移地下实验设施工程建设技术研究,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日合作项目),230.0万,1996~1997。2002年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号:2002GFJ1001。获奖课题名称:超铀核素近地表迁移行为及其处置安全评价方法学研究。
[8] 许兆义、杨成永等,新建铁路对城市生态的影响与控制的研究,铁道部科技司,40.0万,2002~2003(合同编号:2002Z002)。2005年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五完成人,证书编号:2005072-5
[9] 李久义、王连俊、王锦、许兆义、李进、杨成永、姜栋、孙飞云,一种序批式反应器污水处理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4 1 0009370.8,证书号:第276487号,2006年8月2日
[10] 王锦、石磊、杨成永、许兆义,洗涤污水循环再利用的处理方法及微絮凝反应器,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5 1 0011430.4,证书号:第283571号,2006年9月13日
[11] 杨成永、刘维宁等,浅埋暗挖隧道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制,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6.0万,1996~1999
[12] 杨成永、许兆义等,青藏铁路环境地质前期研究,铁道部基金,3.0万,1999~2000
[13] 贺少辉、杨成永等,深埋核废料储藏库围岩三场偶合作用及储库合理结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万,1999~2001
[14] 刘维宁、杨成永等,城市地下工程水环境及其控制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0万,1999~2001
[15] 杨成永、张 弥等,热力竖井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25.0万,1999~2000
[16] 杨成永、许兆义等,铁路工程水土流失评价方法,铁道部计划司,14.0万,1999~2001
[17] 杨成永、张 弥,铁路明洞结构可靠度验算,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4.5万,2000~2001
[18] 许兆义、杨成永等,交通工程建设水土流失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万,2001(批准号:50048022)
[19] 许兆义、杨成永等,铁路工程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0万,2002~2004(批准号:50178002)
[20] 杨成永、许兆义等,胶新铁路水土流失监测,济南铁路局建设项目管理中心,20.0万,2002~2003
[21] 王锦、杨成永、许兆义等,铁路洗涤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的研究,铁道部科技司,14.0万,2003~2004(项目编号:2003Z005,铁四院主持,北方交大参加)
[22] 杨成永、韩明爽、刘广沛,检查室温度场及开孔板内力计算,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1.5万,2003.6~2003.12
[23] 许兆义、杨成永、刘世海等,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水土流失监测,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200.0万,2003.6~2007.3
[24] 杨成永、许兆义、刘世海、王爱军,北同蒲增建二线改造工程水土流失监测,北京铁路局,30.0万,2004.3~2004.12
[25] 许兆义、白明州、杨成永等,铁路建设生态环境重点指标研究,铁道部,40.0万,2005~2007(项目编号:2005Z005)
[26] 刘世海,密云水库集水区人工油松水源保护林降水化学性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万,2005~2007(批准号:50409006)
[27] 杨成永、许兆义、白明州等,北京地铁黄庄车站施工期结构安全性评价与对策,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20.0万,2005~2007
[28] 杨成永、许兆义、白明州,铁路沿线建筑利用地源热泵的适用性研究,北京中铁创业节能技术有限公司,2万,2005~2006
[29] 杨成永,施工期隧道衬砌结构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2006]331号),3万,2006~2007
[30] 杨成永、许兆义、魏静,ADINA软件咨询与使用,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3.5万,2006.10~2007.3
论文及著作
[1] 杨成永,贵州工学院饮用深井水源地水质污染质疑,贵州工学院学生学术论坛,1986(2),45~47
[2] 胡德富、孔宪立、杨成永,随机搜索方法在确定格状岩体边坡“最危险”滑面中的应用,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增刊,1991,94~103
[3] 杨成永,天然溶洞稳定性预测的模糊控制方法,贵州工学院学报,1992(1),52~57
[4] 杨成永,Jennings边坡破坏机制模拟研究,黄润秋主编:第三届全国青年工程地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614~617
[5] 杨成永,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程序,黄运飞、黄润秋主编:中国工程地质软件大全,地质出版社,1993,103
[6] 杨成永、缪协兴,简单剪切有限变形各向同性强化弹塑性分析,陈至达主编:第五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论文集(MMM-V),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151~156
[7] 杨成永,推覆构造滑脱层有限变形力学分析,地壳形变与地震,13(4),1993,1~9
[8] 缪协兴、杨成永,膨胀岩体中的湿度应力场,岩土力学,14(4),1993,49~55
[9] 陈至达、杨锡禄、杨成永等,煤田地质构造的有限变形力学研究,第四届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成都,1994
[10] 杨成永、陈至达、杨锡禄,褶皱岩层初始挠曲的分叉特性,地壳形变与地震,15(3),1995,20~29
[11] 杨成永、王 冲、陈至达,岩层断裂的最大转动梯度准则及其在构造地质中的应用,地壳形变与地震,15(4),1995,1~7
[12] 杨成永、陈至达,高速旋转圆杆大变形分析,第六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论文集(MMM-VI),苏州,1995,431~436
[13] M.Zhang & C.Y.Yang,Research on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method for shotcrete-bolt support system,edited by H.Xia & Y.J.Chen: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NOSSSE-I,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1997,178~185(ISTP)
[14] 杨成永、张 弥,地下工程喷锚支护结构在静载作用下的可靠性设计方法,第四届工程结构可靠性会议论文集,西安,1995,406~411
[15] M.Zhang & C.Y.Yang,Reliability-based design methodology for shotcrete-bolt support system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edited by K.Takanashi:Proceedings of the Asian-Pacific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APSSRA95),Japan,1995,124~131
[16] 张 弥、杨成永,地下工程喷锚支护系统的不确定性研究,西部探矿工程,8(1),1996,5~9
[17] Z.D.Chen,X.L.Yang & C.Y.Yang etc.,A Study of finite deformation mechanics on geological structures,Proceedings of the 3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logy,Beijing,1996,359~362
[18] 杨成永,推覆构造的运动学研究,谢和平主编:非线性力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156~164
[19] 杨成永、张 弥,铁路明洞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8(1),1999,40~45
[20] 杨成永、刘维宁、张 弥,关于隧道素砼衬砌结构的极限状态,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3(4),1999,53~55
[21] 杨成永、白小亮、张 弥,考虑统计不定性时分布参数的估计方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43~46
[22] 杨成永、张 弥、陆景慧、田韶英、杨菁轩,热力土建地下结构CAD系统开发,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22~225
[23] C.Y.Yang,L.J.Wang,M.Zhang & Z.Y.Xu,Test study on uncertainties in calculation model of filled-soil pressure on cut-and-cover tunnel,edited by H.Xia & J.J.Zheng: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rn Concrete Composites & Infrastructures(MCCI'2000),Vol. II,P.R.China,2000,157~162(ISTP)
[24] 杨成永、张 弥、白小亮,用于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多响应面方法,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5(1),2001,1~4
[25] 杨成永、王美芝、许兆义、王鹏程、宋忠平,秦沈客运专线路堤边坡土壤侵蚀预报研究,水土保持学报,15(2),2001,14~16
[26] 李书绅、王志明、赵英杰、李祯堂、郭择德、郭亮天、许兆义、杨成永,建造用于含水层中核素迁移试验的地下研究设施的技术要求,辐射防护,4,2002
[27] 杨成永、张 弥、陆景慧、田韶英、杨菁轩,城市供热工程地下结构CAD系统开发与使用,特种结构,19(2),2002,60~64
[28] 杨成永、张 弥、陆景慧、田韶英,明洞填土压力计算模式不确定性的试验研究,建筑科学,18(增刊-2),2002,148~151
[29] 杨成永、张 弥、白小亮,隧道喷混凝土衬砌结构可靠度分析的位移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2(2),2003,266~269
[30] 谢圣娴、杨成永、杨菁轩,不同拟合曲线对结构可靠度分析位移方法的适应性,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7(1),2003,84~86
[31] X. M. Huang and C. Y. Yang. Early-age concrete cover crack and its effects on concrete cover.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303, 2006, 630-636(SCI)
[32] J. Wei, Z. Y. Xu, C. Y. Yang and M. X. Xu. Study on temperature and deformation of an air-cooled embankment at Qinghai-Tibet Railway. Advances in Earth Structures (ASCE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No.151, edited by Jie Han, Jian-Hua Yin, David J. White and Guoming Lin), Geo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hanghai, China, June 6-8, 2006, 286-293 (EI)
[33] L.J.Wang,C.Y.Yang,Z.Y.Xu & M.Zhang,Study on Shear Strength and Stability of Unsaturated Soils under Foundation Excavation,edited by H.Xia & J.J.Zheng: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rn Concrete Composites & Infrastructures(MCCI'2000),Vol. II,P.R.China,2000,107~113(ISTP)
[34] 董瑞琨、许兆义、杨成永,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动力特征研究,水土保持学报,14(4),2000,12~16
[35] 叶翠玲、许兆义、杨成永,秦沈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试验研究,水土保持学报,15(2),2001,9~13
[36] 王美芝、杨成永、许兆义,铁路建设环评中沿线水土流失的评价问题,铁道工程学报,4,2001,40~43
[37] 王美芝、杨成永、许兆义,道路建设中形成的硬地面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学报,16(5),2002,77~79
[38] 王美芝、杨成永、许兆义,铁路建设陡坡降雨试验及相关问题讨论,水土保持学报,16(5),2002,84~86
[39] 王美芝、杨成永、许兆义、孙增奎,水力侵蚀对路基表面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2(5),2002,76~80
[40] 陈建东、王美芝、许兆义、杨成永,道路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方法探讨,铁道工程学报,2,2003,82~85
[41] 许兆义、王美芝、杨成永,施工期路堤对小流域径流和产沙影响的试验研究,水土保持学报,17(2),2003,16~19
[42] 王美芝、许兆义、杨成永,路堤边坡土壤类型对水土流失影响的试验研究,水土保持学报,18(3),2004,16~19
[43] 王美芝、许兆义、杨成永,铁路工程建设弃渣流失试验研究,中国水土保持,1,2004,24~27
[44] 奚成刚、杨成永、许兆义,铁路工程施工期路堑边坡面产流产沙规律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2(2),2002,174~178
[45] 奚成刚、杨成永、许兆义,关于铁路工程中土壤侵蚀防护问题的思考,水土保持学报,16(5),2002,80~83
[46] 奚成刚、杨成永、王勐、许兆义、郝才元,铁路风沙害工程控制措施防护效益研究,水土保持学报,17(3),2003,38~41
[47] 奚成刚、许兆义、杨成永,铁路工程中土壤风蚀预测方法研究,水土保持学报,17(6),2003,66~69
[48] 邢丽霞、杨成永,三峡鱼鳅洞滑坡滑动带土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30(1),2003,52~55
[49] 谢圣娴、杨成永,隧道结构可靠度设计探析,山西建筑,30(1),2004,107~108
[50] 韩明爽、杨成永、陆景慧、杨箐轩,钢筋混凝土开孔板受力分析,工业建筑,35,2005(增刊),120~123
[51] 王红民、杨成永,热力地沟衬砌温度应力的材料热力学参数确定,山西建筑,31(9),2005,124~125
[52] 姚宏、刘广沛、陶若虹、杨成永,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于城市污水回用中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1),2005,64~68
[53] 孙飞云、杨成永、刘世海、杨亚静,铁路工程大型弃土场天然降雨试验研究,水土保持学报,19(5),2005,113~116
[54] 孙飞云、杨成永、黄新民、刘世海、薛强,铁路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监测试验研究,水土保持研究,13(1),2006,248~250,273
[55] 孙飞云、杨成永、李久义,SBR中不同基质对好氧颗粒污泥的性状影响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31(1),2007,106~110,114
[56] Feiyun Sun, Chengyong Yang, Jiuyi Li & Yajing Yang,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erobic granules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8(5), 2006, 864-871(SCIE, ISSN: 1001-0742, IDS: 083GW)
[57] 李兵、杨成永、陆景慧,工程项目风险成本与风险管理,山东交通学院学报,14(4),2006,47~51
[58] 李兵、徐明新、陆景慧,地铁车站土建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对策,山西建筑,33(5),2007,263~264
[59] 李玉海、徐明新、杨成永,北京地铁黄庄车站施工期衬砌结构可靠性分析,山西建筑,32(21),2006,53~54
[60] 成前锋、杨成永,隧道开挖扰动对周围管线影响的研究,市政技术,24(增刊),2006,33~34,50
[61] 许兆义、王连俊、杨成永,工程地质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62] 许兆义、杨成永主编,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63] 宁滨主编,英汉汉英铁路词典,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6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6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指导研究生情况
研究生类别 毕业人数 在读人数
工学硕士 22 10
工程硕士 12 0
博 士 0 3
获得荣誉
1999年被评为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
1999年被评为北方交通大学优秀教师
2001年获北方交通大学“九五”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团体兼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
杨成永老师教学评价(1条)
举报cucdc网友 2009/1/23 10:41:19

我的硕士是跟着杨老师念的。杨老师为人和蔼可亲,知识渊博,为人低调,学术严谨。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感谢您,杨老师!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杨成永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