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许身健
5.2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所在院系:法学院
所在地区:北京
所在城市:北京
评论次数:3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494525.html
许身健老师介绍
性别: 男
学历: 法学博士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硕士生导师,法学院法律职业伦理教研室主任,法学院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
介绍
教师情况
主要兼职: 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法律诊所主任
中国政法大学与美国太平洋大学诊所法律教育联合研究项目组成员
研究领域: 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行为规则、法律职业伦理、诉讼法学、实践教学理论
主要讲授课程: 律师学、法律职业行为规则、诊所法律教育
外语语种: 英语
出国经历: 2006年7月——12月被韩国国立庆北大学聘为招聘教授,为研究生讲授中国司法制度(英语授课)。
2007年9月出席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澳大利亚第九届诊所法律教育年会。
代表作: 《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基本规范》
《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
《刑事程序现代性研究》
《迈向回应型刑事诉讼模式》
获奖情况: 2007年获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奖
2006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2006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学术观点
关于法律职业精神,指出长期以来,对于遏制司法腐败寄希望于培养技术化的精英群体,同时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其实这条路未必行得通。丧失职业理想的司法精英是无法令人民满意的,而单纯依靠立法打击也不切合实际。实际上我国对法官的规制是相当严格的,但党纪政纪及国法的打击并未有效遏制司法腐败,甚至还出现了法院因单位受贿而作为被告人的奇事。其实,自律是最重要的,自律就是内心崇尚职业理想,丧失自律最终会导致法律人自身的堕落。对于当今司法现状,我们更应该呼唤职业精神的归来。
关于律师以委托人为中心,指出对于律师而言,应当信奉以委托人为中心的理念。这个理念决定着委托关系的关键所在,律师代理工作围绕着委托人及其目标的实现。以委托人为中心意味着委托人享有自治权,即由其自身决定代理的目标,而律师要向委托人提供实现上述目标的方法及建议,换言之,委托人要在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毋庸讳言,有些律师在代理关系中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委托人利益之上,追求金钱、声望等利益,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操控委托人。在司法实践以及影视作品所描述的大律师当然是委托人利益的捍卫者,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律师将自己化为救世主,委托人成了扶不起的阿斗,成为不谙法律的弱者。这种情况下,委托人的利益是律师根据自己的价值体系衡量的,而不是置于委托人的立场考量。实际上,要真正做到以委托人为中心,律师要与委托人有效沟通,沟通时要直率、真诚、同情并理解委托人,了解其感受及需求,经过充分沟通、协商后,向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供其选择。
关于恢复性司法程序,主张综合考量在我国构建恢复性司法程序的障碍及有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该程序的初步设想。鉴于我国存在构建恢复性司法程序的有利因素,加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市民社会的发育成熟将会成为必然趋势。在国家与社会的逐步分离中,政府权力应当界定自己的边界,逐步发挥社会机制中多元主体的自治功能。实践证明,国家追诉、惩治犯罪是必需的,但并非所有犯罪都予以刑罚处罚、将所有罪犯都关进监狱才会产生好的社会效果;对于某些犯罪,有时采用其他处理方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更有利于维护社会长久稳定。从修复社会关系和维护社会长久稳定的角度考虑,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逐步构建恢复性司法程序,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对于恢复性司法的相关分析,构建我国恢复性司法程序的一个前提为必须从现有司法实践出发,同时又要符合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潮流,作到即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应当根据联合国相关司法文件有关公正标准的规定,构建我国恢复性司法程序。
关于我国刑事诉讼中保安处分程序的建构与完善,指出保安处分是体现二十世纪刑法思想及刑事政策的重要制度,它被引入刑法领域是近代刑法发展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突破。我国没有明确规定保安处分,但在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类似保安处分的做法。在刑法理论中,有关保安处分的研究也在广泛讨论中。鉴于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密切关系,保安处分的刑法化,必然要有相应的程序支持。因此,对该制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论述了刑事诉讼中确立保安处分程序的必要性、我国刑事立法中保安处分制度及其缺陷、我国保安处分程序的构建与完善,提出重构我国保安处分制度,在实体法上应当将现有保安处分措施刑法化,相应地应当将保安处分程序纳入刑事诉讼法的规范之中。
关于刑事搜查程序,指出搜查是各国侦查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所普遍采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侦查行为。搜查活动对相关公民的隐私权、住宅不受侵犯以及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影响很大。各国刑事诉讼程序,尤其是强调保护隐私权的西方国家相当关注搜查问题。因此,对该制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从搜查程序概述入手,对主要西方国家搜查程序的立法及实务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我国搜查程序的缺陷,指出了我国搜查程序所存在的不足、缺陷,并对完善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搜查程序进行思考与构想。
关于社会转型及刑事法治秩序的建构,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果是全能主义国家逐步后退,市民社会逐步形成的过程,这个转变过程被称为社会转型 ,法治背后隐含的是国家、社会与个人关系的假定,而刑事法治是法治的重要体现,它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由于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刑事法治秩序演进的背后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变,刑事法治秩序的建构过程也是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型。探讨了中国刑事法治秩序与社会转型的关联,旨在揭示刑事法治秩序的社会根基,分析实现刑事法治秩序的途径,探讨当代中国刑事法治秩序演进的内在逻辑。
科研项目
《中国司法现代化问题研究》,参加人,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论及实践》子课题
《林业行政许可若干制度研究》,主持人,2007年北京市园林局课题
《〈律师法〉修改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参加人,2005年司法部课题
科研成果
教材与专著类
《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基本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律师法〉修改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参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律师职业行为规则论》(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政府律师》(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司法与传媒》(参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刑事诉讼原理》[第二版](参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刑事程序功能研究》(参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论文类
《当代中国刑事诉讼现代化的历史考察》(韩文),韩国《法史学研究》2007年第4期
《精密司法的两面》,《人民检察》,2007年9月
《律师职业价值的核心在于实现社会正义》,《中国律师》,2007年第4期
《好律师若良医》,《检察日报》,2007年11月14日
《刑事和解的理智与情感》,《检察日报》,2007年10月24日
《对色狼化学去势的法理之辩》,《检察日报》,2007年8月29日
《法律人一定要争口气》,《检察日报》,2007年9月26日
《律师回避,很有必要》,《检察日报》,2007年8月22日
《公众人物应当成为遵纪守法的表率》,《检察日报》,2007年8月24日
《马背法庭也能实现正义》,《检察日报》,2007年8月8日
《准确定罪才能实现精确打击》,《中国医药报》,2007年6月23日
《完善执业医师法,强化医师协会作用》,《医师报》,2007年7月19日
《新生男婴医院被盗,家长院方共同担责》,《医师报》,2007年
《法学教育要对法科生的未来负责》,《检察日报》,2007年6月27 日
《宽容可遇不可求》,《检察日报》,2007年5月30 日
《被害人一方有权零宽容》,《检察日报》,2007年4月25日
《吓阻虚假广告,不妨引入惩罚性赔偿》,《检察日报》,2007年4月4 日
《演戏才需穿行头》,《检察日报》,2007年2月14日
《不要无视“沉默的大多数”》,《检察日报》,2007年1月24 日
《迈向回应型刑事诉讼模式》,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5年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死刑复核程序功能之检讨》,载《死刑复核程序专题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2月
《法律人既要有专业更要有伦理》,《检察日报》,2006年12月20 日
《 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之间并非正相关关系》 ,《检察日报》,2006年11月22 日
《司法考试,何必难上加难》,《检察日报》,2006年11月1日
《借鉴西方法律制度要睁大眼睛》,《检察日报》,2006年9月6日
《从法心如秤看职业精神》,《检察日报》,2006年8月2日
《司法改革不能只重表面功夫》,《检察日报》,2006年7月5日
《 有关商业贿赂问题的法律探讨》,《中国医药报》,2006年6月6日
《除恶务尽是应有的执法理念》,《中国医药报》,2006年6月6日
《建立国家补偿制度让父亲杀女的悲剧不再重演》,《检察日报》,2006年5月24日
《法官为什么要“白玉无瑕”》,《检察日报》,2006年4月19日
《法大校园逸事》,《检察日报》,2006年4月14日
《和解不是“和稀泥”》,《检察日报》,2006年3月22日
《冲突中的平衡:媒体监督与独立审判》,《人民检察》,2006年3月
《鞋子再好别乱穿》,《检察日报》,2006年2月22日
《死刑复核程序功能之检讨》,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2月
《看美国怎样解决“执行难”》, 《检察日报》,2006年1月25日
《 强化程序意识,科学严谨执法》,《中国医药报》,2006年1月21日
《律师执业行为规则与律师事务所管理研讨会纪要》,《中国司法》,2006年1月
《看美国怎样解决“执行难”》检察日报,2006年1月25日
《搜身必须讲规矩》,检察日报,2005年12月21日
《加入<公约>催生反腐新理念》,检察日报,2005年11月11日
《干嘛要和律师过不去》,检察日报,2005年11月2日
《激浊扬清中警惕媒体审判》,检察日报,2005年10月26日
《援用“污点证人”及“证人保护”制度——善待迷途知返的揭黑者》,检察日报,2005年9月21日
《非法贩卖安定注射液一案引发的思考》,中国医药报,2005年8月27日
《防止错案,单靠制度远远不够》,检察日报,2005年8月24日
《206个县为何竟没一个律师》,检察日报,2005年7月20日
《惩恶扬善,也不必罚秦桧跪拜岳母》,检察日报,2005年6月22日
《侦查监督与人权保障》,检察论丛,2005年6月第10卷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保安处分程序的建构与完善》,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4年卷)(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05年6月版
《律师在审前程序中的地位:欧洲视角》,刑事审前程序改革与展望(刑事审前程序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6月版
《美国<新闻周刊>为何只需道个歉》,检察日报,2005年5月25日
《胥敬详冤案剖析》,检察日报,2005年4月20日
《三条途径入手审查口供的真实性》,检察日报,2005年3月30日
《现代程序法讲究程序正义》,法律与生活,2005年第1期
《社会转型与中国刑事法制秩序的建构》,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5年卷)(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05年版
《不是犯罪,但决不放任》,健康报,2004年12月14日
《律师在刑事审理中的策略与技巧》,律师文摘,2004年10月
《从杜培武道李久明》,法律与生活,2004年9月
《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3年卷)(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2004年9月版
《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卷,2004年第9期
《认真对待职业精神》,律师文摘,2004年5月
《我们一定要封杀辩诉交易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律师,少挣点钱如何?》,律师文摘,2004年3月
《米兰达警告之来龙去脉》,人民法院报,2003年9月15日
《米兰达规则走向穷途末路了吗?》,诉讼法论丛,2003年第8卷
《刑事搜查程序研究》,检察论丛,2003年第5卷
《试论英美证据法的理论基础》,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12月
《英国警察的秘密侦查》,检察日报,2002年12月19日
《关于劳动教养程序立法的构想》,犯罪研究,2002年第6期
《刑事程序中的声纹证据》,证据学论坛,2002年第5卷
《美国辩诉交易案例两则》,法制日报,2002年4月28日
《中英刑事审前程序研讨会纪要》,政法论坛,2002年第4期
许身健老师教学评价(3条)
举报cucdc网友 2009/4/10 18:21:42

太好了,这么枯燥的课能上的这么生动,真的不易!

举报cucdc网友 2008/12/30 1:08:47

我最喜欢的老师就是许身健了,他的课程精彩绝伦,方便理解,非常生动!

举报cucdc网友 2008/11/3 13:27:36

我引用许老师的一些话作为我推荐的理由;在今天这个重要的日子,作为第一期就参与法律诊所教学的老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的负责人,我的心中感慨万千。记得迪斯尼先生在回顾公司发展历程的时候,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话:“请不要忘记,我们的事业是从一只老鼠开始的。”诚哉斯言,庞大的动画帝国发源于一只瘦弱的老鼠。我们的诊所同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时间会改变一切!、、、努力会创造奇迹、、、。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许身健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