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杨庆之
5.5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开大学
所在院系:数学学院
所在地区:天津
所在城市:天津
评论次数:1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547657.html
杨庆之老师介绍
杨庆之,南开大学数学学院科学计算与应用软件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 qz-yang@nankai.edu.cn
简 历
1981年— 1985年,南开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
1985年— 1988年,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8年— 1993年,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
1993年— 1994年,北京大学数学系访问学者;
1994年— 1997年,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获博士学位;
1997年— 1999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后;
1999年— 现在 , 南开大学数学学院科学计算与应用软件系工作;
2005年— 2006年,美国Minnesota 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最优化方法。 具体地,主要研究来自经济、金融、交通、通讯等工程实际部门的优化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理论和算法。
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近几年主要论文如下:
1. Qinggang Wang, Jinling Zhao and Qingzhi Yang, Some non-interior path-following methods based on a scaled central path for linea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Computational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press, online version available) ;(SCI)
2. Jinling Zhao and Qingzhi Yang, Weak co-coerciv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everal algorithms for solving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1(2008); (SCI)
3. Qingzhi Yang and Jinling Zhao,Some remarks on convex feasibility problem and best approximation problems, Numerical Mathematics: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1(2008);
4. Jinling Zhao and Qingzhi Yang: A note on Krasnoselski-Mann theorem and its generalizations, Inverse Problems, 23(2007);(SCI)
5. Qingzhi Yang: On the generalized system for relaxed cocoerciv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rojection methods,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130(2006); (SCI)
6. Qingzhi Yang and Jinling Zhao: Generalized KM theor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verse Problems, 22 (2006); (SCI)
7. 杨庆之,赵金玲:分裂可行问题的投影算法,计算数学,28(2006)。
8. Qingzhi Yang: On the variable-step relaxed projection algorithm for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302 (2005); (SCI)
9. Qingzhi Yang: A new proof of strong duality theorem for 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303 (2005); (SCI)
10. Jinling Zhao and Qingzhi Yang: Several solution methods for the splitting feasibility problem, Inverse Problems, 21 (2005); (SCI)
11. Qingzhi Yang: The revisit of a projection algorithm for variational inqualities,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1(2005); (SCI)
12. Qingzhi Yang: The relaxed CQ algorithm solving the splitting feasibility problem, Inverse Problems, 20 (2004); (SCI)
13. Qingzhi Yang and Hong Yu: Discretization method for 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48 (2004). (SCI)
基金情况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一项;参加教育部重大项目一项。
社会兼职情况
《高校计算数学学报》编委,天津计算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会数学规划分会理事,天津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理事,美国Math. Review评论员。
获奖情况
2003年获南开大学金乔奖教金,2006年获南开大学敬业奖教金,
2009年获南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指导硕士生情况
已毕业的学生:
2003届,于红,(获南开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现为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师,在职博士)
2004届,赵金玲 (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王庆刚(现在北大方正公司工作)
2005届,葛义俊 (现在华为公司工作),姚庆祝(现在国外攻读学位)
2006届,高洪秀 (现为青岛理工大学教师),陈福康(现在腾讯公司工作)
2007届,刘艳 (现在清华同方公司工作)
2008级,张倩倩 (现在北京华为公司工作)
在读的学生:
2006级,张瑞娟 任杨
2007级 杨宇宁 冯化刚 王广锋
2008级 于翠 王军 丁昊鑫 李彦光
指导博士生情况
已毕业的学生:
2007届,赵金玲 (获南开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第八届全国计算数学年会优秀青年论文二等奖,南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现为北京科技大学理学院教师)
在读的学生:
2007级, 汪仲文
My blog
1. 回忆胡健伟老师
时间真快, 一晃胡老师离开我们快一年了。 早觉得应该写点东西追忆胡老师了,直拖到现在,实在有些愧疚。他去的时候,按他的遗嘱,丧事从简,没有开追悼会。只是在遗体火化的时候, 一些老师和学生参加了一个告别仪式。不愿搞形式的东西,不愿麻烦人,简简单单,一切自己兜着,这是胡老师的特点。
胡老师是上海人, 1958年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系,1963年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 此后一直在南开大学当老师。他精力最充沛的年华,正好是在 “文革”时期。 “文革”结束后,国家开始派遣一些骨干教师出国学习。后来听师母说,他是南开数学系文革后第一批通过考试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他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约2年后回国。 我1981年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系,对他的第一次印象应该是在1983年,记得他给我们上了一门专业课《数学物理方程》。他当时的授课情况确实没有什么印象了,应该和我后来回南开工作听他的课时的风格不会有多大差别,就是语言和板书清晰明快。我记的比较清楚的是最后考完试,大约有一半不及格,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他大概是高估了学生的水平了。学过这门课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门不容易掌握的课程。我应该是及格了的。我记得他到班上说,用了一个计算方法, 以便更多的同学能及格,但很遗憾,还是有人不及格。我大学时唯一一次找他是因为考研究生。 我报考的是南开数学系计算数学方向,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好像是计算专业第3名),但英语40多分,没达到单科最低录取标准。就是为这事,我找了他。谈了一会后,他问我是否愿意留校工作,工作后可以上在职研究生。这对我这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也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安慰了。也就是在这时,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一位南开校友到了数学系,他刚提上研究生导师,想到母校物色自己的研究生。了解到我的情况后,便问我愿不愿意跟他读研究生,他的研究方向正好是计算数学。这样我便去了位于石家庄的河北师范大学上硕士。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那里工作。
大概是在1991年,我参加了在北戴河召开的华北地区计算数学会议,会上见到了他, 他问了我一些情况,也介绍了南开计算数学的情况,这之后又是好几年没有联系。到了1997年初,我那时将从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博士毕业,联系了几处博士后流动站,当时和他联系是因为把南开作为候选单位之一。 尽管后来我没能到南开做博士后,我还是很感谢他。在这一年年底,我给他寄了张贺年片,他也给我回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落款是“你的学友”, 我没想到他会这样写,还说欢迎我回南开工作。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是我后来回南开数学学院计算数学专业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1999年博士后出站时,几经犹豫,在他的帮助下,我回到了母校工作。重新回到南开,现在来看,对我确实是一次重要的正确的选择。正如著名作家柳青所说,人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也就那么几步。可以说,他在我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头,帮助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经过多年断断续续的交往,我感觉胡老师是和我最投缘的人之一。之所以不说他是我敬重或其他尊敬的话,是因为和他谈话好像和一位知心朋友聊天,忘记了年龄辈份之类。我欣赏他那快人快语、直截了当的风格。 他有很强的记忆力,说话做事的条理性和准确性都很强,思维很敏捷,总是精神饱满。这些都是让我很钦佩但无法相比的。我遇到过以前接触过他或听过他报告的外单位的人,都说他“很精神”或“很聪明” 。除了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我没有见过他精神沮丧或犹豫不决的时候。和他成为同事后,他的那种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忘我的精神,经常感染着我。在办公室,他的桌子和我的挨着,在他刚故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坐在办公室有时会忘了他已经永远走了,感觉他就在边上或马上会进来,可以随便聊几句。每当这时我会产生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主要是她的那种一次性不可逆的特点。我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中保尔的名言后紧接着的话便是说,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应该抓紧做,否则可能会因为生命的脆弱而永远没有机会了。我这时才体会到病榻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这句话的分量。可是不到最后或无可挽回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产生这种敬畏感紧迫感呢?
到南开工作没几年,他担任的系主任、中国计算数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计算数学会理事长的职位都由于他的推荐而由我担任了。我清楚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对他的错爱有些不安。坦率地说,由于读博士时对专业方向的选择有些盲目和草率,所以学习和研究都不够投入。虽然也一直在做研究,发表了一些论文,但直到来南开几年后,特别是在2003年底,由于胡老师说可以协助他指导博士生的时候,由于有了较大的压力和责任感,才迫使我在科研上更投入,也产生了很大的研究热情,从而我在这之后几年里科研上有了较大的进步,达到我搞科研以来的最好成绩了。我也因此先后晋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这两次,每一次都是在职称评定委员会通过后他马上打电话告诉我好消息的,我也觉得没有辜负胡老师对我的期望。由此我也体会到,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承担一些使自己感觉有压力的任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另外,能和优秀的人共事或交流对不太优秀的人来说是应该珍惜的机会,因为你容易近距离地直接学到一些你欠缺的东西,如果你是一个有良知有悟性的人的话。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不太优秀但却幸运跻身于一个优秀人才聚集之处的人。
2005年我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美国访问,他的大儿子在我要去的那个州工作,他本来打算那个暑假和老伴一起去美探亲的,还曾愉快地跟我说,我们一定会在美国见面的。可这年6月的一次教师体检,使得他赴美探亲的计划被迫取消了。 我记得是快放暑假了, 一天我在办公室上网, 他从外面进来后走到我边上,平静地说: 杨老师, 我不去美国了。我一愣,马上问为什么。他说,体检发现肝部有阴影,要做手术。我吃了一惊,只好安慰说,安心治疗,好了以后还会有机会去美国探亲的。他接着说,到美国见到他儿子时,要是问起来,就说是胆息肉之类的小病,做了小手术。他是不想儿子为他担心。几天后,他做了手术,我和一些同事到医院去看他,他很乐观,说手术做得很顺利,我们听后感到一丝欣慰。师母说,住院也不闲着,有一篇外单位的博士论文他还带到医院来审呢。
2006年9月我从美国回来后,问他恢复得怎样,他说还可以,只是又有些新问题,一直在治疗。自从查出肝癌后, 由于一直在治疗,他就很少到办公室去了。我们也怕打扰他,有时就是电话联系一下。2007年元旦前几天,我系搞了一次聚餐,他本来说要去的,但在聚餐前一天或当天上午, 我在办公室见到了他。他脸色土黄,有些浮肿,我看了心里不是滋味。他说身体不舒服,不参加聚餐了。2007年3月的一天,他打电话让我去他家一趟。 我去了以后,看见他左手被绷带向上托着,有些肿。他说左手失去了知觉,然后指着桌上的卷子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改卷子了。原来有一名学生考了他的博士,他已说好考上后由我带,但他还是带病出题改卷子。然后他交代了一下带博士的事, 还对硕士研究生的一门课给出了成绩。他拿出一张成绩登记单放在桌上,我扶着,他在上面签了字。他以往都是动作麻利的,但这一次感觉他举止吃力了。我问他感觉怎样,师母怎么不在;他说浑身疼,老伴到医院给他拿止痛药去了。 人到了这一步真是无能为力。 我几次跟他说, 有需要的话,给我或其他同事打招呼,千万别客气。可他从来没因为治病找过我们。这使我们有一段时间还以为他的病有好转了呢。 2007年4月的一天,一名女同事说,听说胡老师病得厉害了,要不要去看看,我和另一位老师说行。她便打电话给师母,师母开始说不用,但后来同意了。我们同事三人一起去了他家。这离我上一次到他家估计也就一个月,但没想到他病情已十分严重。师母说他痛的整天无法入睡。这一次他基本没说话,好像就简单说了一句。出门的时候,师母说感到害怕,还问了丧事怎么个办法。我当时意识到,已没有办法了。这就是我们和胡老师生前的最后一面。2007年5月 18日晚9点多,胡老师在天津肿瘤医院去世,时年67岁。当时我在武汉开会,得知消息后赶了回来, 和胡老师做最后的诀别。
在南开大学,胡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授、博导。他忘我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单位老师同学的钦佩和肯定。 2006年他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还坚持修订了他和另一位老师合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微分方程数值解方面的教材。这部内容丰富的著作是他们多年辛勤教学科研的结晶。 胡老师不是名人,但在我看来,他属于鲁迅先生说的“中国的脊梁”中的一个。他的精神是永在的。
2008年4月4日
杨庆之老师教学评价(1条)
举报cucdc网友 2009/12/16 23:41:47

不错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杨庆之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