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侯猛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所在院系:法学院
所在地区:北京
所在城市:北京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565700.html
侯猛老师介绍
侯猛,男,江苏人。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师,讲授课程包括《法理学》、《国际商法》、《法律、经济与社会》、《法律职业伦理》。
教育背景:中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199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1998)、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4)。
工作经历: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2004-2006),北京大学社会学习博士后研究人员(2005-2007),此外,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做短期访问学者,赴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参加学术会议,目前兼任《法律和社会科学》集刊执行编辑。
学术研究方向:
司法制度、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
主要论文及著作:
主要论文及著作
著作:
1、专著:《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以司法的影响力切入》,法律出版社,2007年。
2、与朱晓阳合编:《法律与人类学:中国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科研项目: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研究”,此前已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转型时期的最高人民法院”。
主要论文:
1、“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比较优势”,《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6期。
2、“法律和人类学:中国经验30年”,《法商研究》2008年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 摘》2008年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12期转载)。
3、“最高人民法院年度分析报告(2007)”,《法律适用》2008年5期。
4、“数据如此分组能否反映法学现状”,《法学》2008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 法理学 法史学》2008年7期转载)。
5、“法律引证的制度意义”,《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2期。
6、“判决书对民事司法解释的引证”,《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
7、“最高人民法院年度分析报告(2006)”,《法律适用》2007年4期。
8、“后普法时代的法律传播和公民守法”,《清华法学》十一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9、“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学科的知识变迁”,《法商研究》2006年5期。
10、“美国最高法院对经济的影响力”,《法律适用》2006年8期。
11、“分支学科建设与中国宪法学发展”,《江海学刊》2006年3期。
12、“最高法院大法官因何知名”,《法学》2006年4期。
13、“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的流动分析”,《法律科学》2006年2期。
14、“最高法院公共政策的运作”,《北大法律评论》7卷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最高人民法院的功能定位”,《清华法学》七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转型社会乡村法律民族志”,《清华法律评论》1卷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17、“最高法院规制经济的实证研究”,《中外法学》2005年2期。
18、“经济体制变迁中的最高人民法院”,《政法论坛》2005年2期。
19、“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知识体制再生产”,《北大法律评论》6卷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0、“最高法院规制经济的功能”,《法学》2004年12期。
21、“最高人民法院如何规制经济”,《法商研究》2004年6期。
综述:
1.“法律现象的实证调查:方法和规范——‘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小型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中文核心)2007年2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 法史学》2007年6期转载);
2.“学科对话何以可能?——‘法学与人类学的对话’研讨会综述”,《光明日报》2006年7月10日,学术版;
3.“‘法律与人文’研讨会综述”,《华东政法学院学报》(CSSCI)2006年1期,第一作者;
4.“‘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观点综述”,《法学》(中文核心)2005年10期,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 法史学》2006年2期转载);
译文:
艾丽丝?费荣:“世界社会论坛:自由和民主辩论的场所?”,《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5年4期。
侯猛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侯猛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侯猛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