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赵炎才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所在院系:人文学院
所在地区:湖北
所在城市:武汉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680902.html
赵炎才老师介绍
赵炎才,男,汉族,1963年1月生,湖北武汉人。1982年参加工作。后在湖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专业为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中国思想史》、《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等课程。先后公开发表学术80余篇,有的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伦理学》、《中国近代史》等论点摘要收入或全文转载。
 一、近五年来教学情况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研究》,2/周,专业选修课,3届,136人。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周,公共课,2届共11个班,1031人。
   3.《中国思想史》,2/周,专业选修课,3届,136人。
   4.《中国政治制度史》,2/周,专业选修课,3届,136人。
   5.《史学概论》,2/周,专业选修课,3届,136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生论文15人。
   2.研究生论文2人。
   3.组织2届10余名本科生参加教学实习。
二、近五年来学术研究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晚清民初道德救世思潮研究》,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第三批项目鄂教思政[2004]13号/2004D314 主持人
  (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清末民初的革命人格与国民人格》,《东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时代变迁中传统“孝”观念的近代异动》,《人文论丛》2007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3.《中国近代党群和谐思想管窥》,《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12期。
   4.《晚清奢俭消费思想的历史演化》,《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5.《孙中山与道德实践精神三层次》,《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第1期。
   6.《清末民初伦理道德历史嬗变诸因素》,《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7.《清末民初刘师培陈独秀人格说合论》,《天府新论》2008年第4期。
   8.《抗战时期中共党建学说透析》,《理论探讨》2008年第1期。
   9.《清末时论中“义利”说述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0.《清末民初政党伦理的基本特征透视》,《求索》2007年第1期。
   11.《民初政治理想人格的时代重塑》,《天府新论》2007年第5期。
   12.《民初政治道德建构思想的历史透视——以《正谊》杂志为中心》,《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4期。
   13.《清末陈天华道德救国思想刍议》,《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4.《孙中山与弘扬民族精神》,《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10期。
   15.《清末时人自动赴义的道德救世情怀》,《天府新论》2006年第1期。
   16.《清末时期“奢俭”观的学理透视》,《学术研究》2006年第10期。
  17.《清末民初道德救世与伦理重构刍议》,《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4期。
   18.《清末民初道德救世思潮的历史考察 》,《长江论坛》(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1期。
   19.《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20.《孙中山与弘扬民族精神》,《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10期。
   21.《“龚魏”与政治理想人格重塑》,《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22.《中国近代道德与社会国家之关系》,《辽宁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23.《中国近代道德救世思想的萌蘖》,《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24.《曾国藩的道德救世思想》,《南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5.《二十世纪十一——二十年代思想界的一个侧面》,《济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2期。
   26.《湖北革命团体道德救世精神管窥》,《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5期。
   27.《中国近代“公仆”思想管窥》(第二作者),《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8.《中国近代道德救世思想管窥——以早期维新派为中心》,《唐都学刊》2004年第4期。
   29.《中国近代商会伦理道德思想管窥——以天津商会和苏州商会为中心》,《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30.《晚清选官制度的基本特征》,《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31.《试论清季民初梁启超的道德救国思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2.《试论“五四”前陈独秀的道德救国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3.《清末民初革命派的近代人格思想——以刘师培、蔡元培为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4.《略论魏源的道德救世思想》,《长白学刊》2004年第2期。
   35.《革命派与清末民初的道德救国思想——以雷铁崖为中心》,《天府新论》2004年第3期。
   36.《略述刘师培的传统家族制度及其伦理近代化观》,《学术研究》2004年第11期。
   37.《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安徽史学》2003年第2期。
   38.《民国初期黄兴的近代“忠”德思想重构》,《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39.《革命派与民国初期政治伦理重构》,《理论学刊》2003年第1期。
   40.《二十世纪初刘师培道德救国思想刍议》,《天府新论》2003年第4期。
   41.《“清官”透析》,《党政论坛》2003年第4期。
   42.《中国传统宗藩制度基本特征》,《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43.《时代性、超越性及其互动模式——对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基本特征的再探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4.《世纪更替与“公德”“私德”的近代重构——以梁启超和刘师培为中心》,《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5.《武汉抗战与近代民族主义精神》,《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与奖励
  论文《刘师培无政府主义伦理道德思想析论》(独撰,刊载《江海学刊》)获武汉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四)学术论文转载篇目集览
1.《清末民初的革命人格与国民人格》,《东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4期。
2.《试论中国传统选官制度的基本特征》,《长白学刊》2002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12期。
3.《清末时期“奢俭”观的学理透视》,《学术研究》2006年第10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7年第2期。
4.《中国近代道德救世思想的萌蘖》,《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6期。
5. 《清末民初革命派的近代人格思想——以刘师培、蔡元培为考察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7期。
6. 《清末时论中“义利”说述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伦理学》2007年第7期。
7. 《试论“五四”前陈独秀的道德救国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伦理学》2004年第6期。
8. 《刘师培无政府主义伦理思想析论》,《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伦理学》(文摘卡) 2002年第4期.
9.《再论中国封建政体的历史特点》,《学术论坛》2002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第1期。
赵炎才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赵炎才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