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胡向东老师介绍
胡向东(1971年2月-),男,博士,教授,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分别于1994年6月和1997年4月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邮电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市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市级精品课程首席教师。
分别于2001年、2002-2003年和2006年到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与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加拿大Regina大学计算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网络测控系统及其信息安全,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与优化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核心子系统负责人或项目主研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863项目在内的二十余个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承担校级以上教研课题4项;在《仪器仪表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刊物以及IEEE、IASTED等著名国际学术组织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近二十篇论文被EI、ISTP等检索系统收录;主编《传感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应用密码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目前已被国内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二十余所知名高校选做教材)、《应用密码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等研究生或本科生教材、参编精品教材《现代通信系统与信息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一部;申请发明专利两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获首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二等奖一项。
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品牌专业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或突破。
联系地址:重庆邮电大学1#教学楼3楼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办公室
联系电话:023-62460092
电子信箱:huxd@cqupt.edu.cn
分别于2001年、2002-2003年和2006年到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与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加拿大Regina大学计算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网络测控系统及其信息安全,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与优化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核心子系统负责人或项目主研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863项目在内的二十余个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承担校级以上教研课题4项;在《仪器仪表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刊物以及IEEE、IASTED等著名国际学术组织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近二十篇论文被EI、ISTP等检索系统收录;主编《传感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应用密码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目前已被国内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二十余所知名高校选做教材)、《应用密码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等研究生或本科生教材、参编精品教材《现代通信系统与信息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一部;申请发明专利两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获首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二等奖一项。
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品牌专业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或突破。
联系地址:重庆邮电大学1#教学楼3楼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办公室
联系电话:023-62460092
电子信箱:huxd@cqupt.edu.cn
胡向东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 重庆邮电大学教学资源
- 胡向东老师课程教学资源
- 重庆邮电大学:电路分析基础
- 重庆邮电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谢竞博)
- 重庆邮电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谢竞博)
- 重庆邮电大学:现代企业管理(陆龙坤)
- 更多课件(包)>>
- 重庆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基础】具有一般化结构的分数阶超前校正器(汪纪锋、李元凯)
- 重庆邮电大学:学校管理制度(国家法规、学籍管理、奖励与惩处、日常管理)
- 重庆邮电大学:《电路分析基础 Basis of circuit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03章 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 重庆邮电大学:《机器人技术 Robotics Techn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操作臂动力学
- 重庆邮电大学:《机器人技术 Robotics Techn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静力与形变
- 更多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