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谢益宽老师介绍
谢益宽,男,1939年出生。出生年月:1938. 12。出生地:广东揭阳。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慢性痛机理研究和药物开发;经络研究。联系方式:010-65296469 (O); xieyk1938@yahoo.com.cn
主要学历:
1959.9-1965.7 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及毕业。
主要学术经历:
1956.09-1979.09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79.09-1985.09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5.09-1989.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5.11-1987.05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际Fogarty 高级研究 奖学金获得者,从事有关神经病性疼痛的研究
1989.10-现在: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科大 学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8-2002 国家攀登项目“经络的研究”首席科学家
1992.03-1993.03 耶鲁大学医学院访问科学家研究慢性痛的发生机理, 获得耶鲁大学医学院银盘纪念。
1995.09-10 应香港大学校长办公室的邀请,作为该年度的大陆访 问学者访问香港大学医学院并作中医学方面的学术报告。
1996.06-1996.10 耶鲁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1997.04-2001.04 AstraZenneca (瑞典-英国)制药公司顾问
1994年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负责人。
199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一负责人。
1996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学术贡献:
30多年来,谢益宽主要从事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在疼痛的发生机理方面有突出的成就。1。1985年设计出“慢性痛的实验研究”通过国家提名委员会的提名,竞争美国NIH的Fogarty高级研究奖学金,在NIH 的牙科研究所从事慢性痛动物模型的研究,建立了至今仍为国际各个疼痛研究单位及药厂广泛使用的慢性痛模型。被国际上称为BENNETT-XIE模型,本研究室用这一模型与AstraZenneca医药公司开展合作性研究,评价镇痛药的效价;2。在慢性痛的发生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的进展,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Ca离子通道参与慢性痛的证据,并被国际其它实验室所证实。从新的角度验证神经损伤诱发的疼痛是神经再生过程的非特异现象,把神经损伤诱发的疼痛及其它功能异常,如感冒诱发的慢性咳嗽归入相同的病理现象,为治疗神经损伤引起的各类疾病寻找相似的药物的理论基础;3。通过实验证明,神经损伤诱发交感神经末梢在相应的背根节发芽并在随后的慢性痛的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引起交感芽生的因素并不是国际认为的神经生长因子,而是来源于损伤神经元本身的异位电活动电场的吸引力,消除异位电活动不但消除交感芽生,而且抑制慢性痛的出现;4。发现诱发神经病性慢性痛是由于初级感觉神经元膜膜内外极化电位减低的结果,通过电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行为学的测试,证明膜上离子通道蛋白和受体蛋白的糖基化是诱发膜表面负电位的主要因素,其中,唾液酸是主要多糖成分。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用增加损伤神经元极化电位的手段来缓解慢性痛的构思并首先从中药中提取复合多糖作为增加膜极化电位的药物,并在慢性痛的动物模型及少量的慢性痛病人的实验中证明药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类药物对于治疗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疼痛,如三叉神经痛,晚期糖尿病疼痛,晚期癌症疼痛等慢性痛。
此外在中医药的基础研究上也获得同样的结果,在国内外第一个证明经络现象是神经的生物学功能活动,实验证明所谓经络现象是通过位于脊髓的特定运动神经元通过完成的同经肌肉群协调反射的生理现象,并从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代表区找到代表各条经络的神经元联系,绘制出各经络的图谱,阐明经络的神经元特性。
最近五年来获得的基金资助:
自然科学基金: 39570242 外周神经病的离子通道受体机制的神经生物学研
究 9.5万 1996-1998
39770247 从离子通道和受体机制研究慢性痛
12 万 1998-2002
39830150 慢性痛的发生机理及其防治的研究
70万 1999-2002
攀登计划项目基金:循经感传及经络实质的神经生物学实验研究
45万 1998-2001
国外药厂资助基金:慢性痛研究 50万 1998-2001
发表的主要论文;
1.Bennett G.J. and Xie Y.-K., Peripheral mononeuropathy in rat that produces disorders of pain sensation like these seen in man. Pain 33(1988) 87-107.
2.Xie Y.-K. and Xiao W.-H. Electrophysiology evideuce for hyperalgesia in the peripheral neuropathy. Sci. in China (Ser. B) 33:663-672,1990.
3.Xie Y-K, Xiao W.-H. and Li H.-Q. Relationship between ectopic discharges and ion channels in nerve injured region. Sci. in China(Ser.13)36:68-74.
4.Xie Y.-K. and Xiao W.-H. Inhibitory effect of anisodamin on the neurophathic hyperalgesia following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Sci. in China (Series B) 1993; 36:824-834.
5.Xie YiKuan,Zhang JunMing , M. Petersen and R.L.LaMotte. Function Changes in Dorsal Root ganglion cells after Chronic Nerve Constrictionin the rat. J. Neurophisiol. 73(1995),1811-1820.
6.Zheng Z., Yu M. and Xie Y.-K.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tioning properties of motoneuron recruitment and the needle feeling propagan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3(1998) 598-603.
7.Liu X-Z and Xie Y-K.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the nervous system in chronic painful peripheral neuropathy. Review of Physiology 29(1998) 120-124.
8.Ma C. and Xie Y-K. Meridian-like characters of reflex electromyogram activity evoked by acupuncture in longisimus dorsi muscl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0) in press.
9.Zhou Hui-hui,Xie Yi-kuan. Excitatory connections between spinal motoneurons in the adult rat. Chin. Med. Sci. J. 15(2000):35-39.
10.Zhou J-L and Xie Y-K. Mechanical allodynia evoked by lesion of the partial dorsal roots. Basic Medical Sciences & Clinics 7 (2000) in press.
11. Xie Y-K. Mechanism of The Chronic pain genera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5 (2000), 775-783.
12.Zhou H-H and Xie Y-K.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Journal 15 (2000), 35-39.
13.Dong C-H, Xie Z-L, Fan J-Y and Xie Y-K. Ectopic discharges trigger sympathetic sprouting in rat dorsal root ganglia following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45(2002): 191-200.
14.Xiu-lin Zhang, Xiao-qing Peng, yan-ling Jing,Wei-rui Xie Yi-kuan Xie, Sialic Acid contributes to generation of ectopic spontaneous discharges in rats with neuropathic pain. Neurosci Lett.346(2003) 65-68.
15.Ai-hui Li Jun-ming Zhang, Yi-kuan Xie, Human acupuncture points mapped in rats are associated with excitable muscle/skin-nerve complexes with enriched nerve endings. Brain Res. 1012(2004)154-159.
16.Xiao-qing Peng, Xiu-lin Zhang, Yan Fang, Wen-rui Xie, Yi-kuan Xie, Sialic acid contributes to hyperexcitability of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in rats with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Brain Res.1026 (2004)185-193.
17.谢益宽,郭文厚:延脑下部单胺类神经元及其神经介质对脊髓痛敏神经元获得的影响。中国科学1981,3,369-384
18.谢益宽:单胺类物质及针刺穴位对延脑下不A1核团区神经元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报 33(1981)30-35。
19.吴燕婉,佟大山,袁冬,宗书东,谢益宽: 棉酚对大鼠血睾屏障的影响。中国科学(B)1984。7 630-636。
20.谢益宽,扬桦:脑干下部单胺类神经元对交感和迷走神经传出活动的影响。科学通报 21(1985)1668-1671。
21.谢益宽,扬桦:脑干下部单胺类神经元在调节自主性神经传出活动的作用。科学通报 31(1986)782-785。
22.谢益宽,扬桦:脊髓痛觉传递的反馈性调节.科学通报27(1982)825-828。
23.谢益宽,肖文华.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痛觉过敏的神经生理学机制.中国科学1989; 8:843-85
24.谢益宽,肖文华.山莨菪碱对外周神经病理性痛觉过敏的抑制作用.中国科学 B辑;1992.3.289-295
25.谢益宽,肖文华,李惠清.神经损伤区新生离子通道与异常电活动的关系.中国科学B辑 1991.12.1289-1294.
26.凌琰,谢益宽.外周神经损伤牵拉敏感通道和K+通道形成的动态变化.中国科学 B 辑, 25 (1995)500-506.
27.肖文华,谢益宽.外周神经损伤诱发异常传入性活动的动力学变化.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2 (1990) 110-114.
28.肖文华,谢益宽.钙离子对神经异常电活动的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4 (1992) 59-62
29.关云,樊继云,谢益宽.外周神经损伤诱发脊髓WDR神经元活动的变化。中国脊柱脊髓杂志7(1997)1004-1006。
30.周军利,谢益宽。大鼠部分后根损伤诱发机械痛性觉觉异常的交感神经依赖性. 基础医学与临床 16(2000):73-77.
31.谢益宽. 慢性痛的发生机理. 科学通报(2001).
32.郑政,喻媚,谢益宽.骨骼肌运动神经元募集活动的区域性与针刺感传的关系。科学通报43(1998):285-290。
33.马超,郑政,谢益宽。背最长肌反射性肌电活动的循经感传特性。科学通报,45(2000)1982-1988。
34.董承海,谢作磊,樊继云,谢益宽。异位电活动促使背根神经节交感节后的芽生。中国科学(C辑) 31(2001):529-536。
主要学历:
1959.9-1965.7 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及毕业。
主要学术经历:
1956.09-1979.09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79.09-1985.09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5.09-1989.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5.11-1987.05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际Fogarty 高级研究 奖学金获得者,从事有关神经病性疼痛的研究
1989.10-现在: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科大 学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8-2002 国家攀登项目“经络的研究”首席科学家
1992.03-1993.03 耶鲁大学医学院访问科学家研究慢性痛的发生机理, 获得耶鲁大学医学院银盘纪念。
1995.09-10 应香港大学校长办公室的邀请,作为该年度的大陆访 问学者访问香港大学医学院并作中医学方面的学术报告。
1996.06-1996.10 耶鲁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1997.04-2001.04 AstraZenneca (瑞典-英国)制药公司顾问
1994年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负责人。
199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一负责人。
1996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学术贡献:
30多年来,谢益宽主要从事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在疼痛的发生机理方面有突出的成就。1。1985年设计出“慢性痛的实验研究”通过国家提名委员会的提名,竞争美国NIH的Fogarty高级研究奖学金,在NIH 的牙科研究所从事慢性痛动物模型的研究,建立了至今仍为国际各个疼痛研究单位及药厂广泛使用的慢性痛模型。被国际上称为BENNETT-XIE模型,本研究室用这一模型与AstraZenneca医药公司开展合作性研究,评价镇痛药的效价;2。在慢性痛的发生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的进展,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Ca离子通道参与慢性痛的证据,并被国际其它实验室所证实。从新的角度验证神经损伤诱发的疼痛是神经再生过程的非特异现象,把神经损伤诱发的疼痛及其它功能异常,如感冒诱发的慢性咳嗽归入相同的病理现象,为治疗神经损伤引起的各类疾病寻找相似的药物的理论基础;3。通过实验证明,神经损伤诱发交感神经末梢在相应的背根节发芽并在随后的慢性痛的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引起交感芽生的因素并不是国际认为的神经生长因子,而是来源于损伤神经元本身的异位电活动电场的吸引力,消除异位电活动不但消除交感芽生,而且抑制慢性痛的出现;4。发现诱发神经病性慢性痛是由于初级感觉神经元膜膜内外极化电位减低的结果,通过电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行为学的测试,证明膜上离子通道蛋白和受体蛋白的糖基化是诱发膜表面负电位的主要因素,其中,唾液酸是主要多糖成分。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用增加损伤神经元极化电位的手段来缓解慢性痛的构思并首先从中药中提取复合多糖作为增加膜极化电位的药物,并在慢性痛的动物模型及少量的慢性痛病人的实验中证明药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类药物对于治疗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疼痛,如三叉神经痛,晚期糖尿病疼痛,晚期癌症疼痛等慢性痛。
此外在中医药的基础研究上也获得同样的结果,在国内外第一个证明经络现象是神经的生物学功能活动,实验证明所谓经络现象是通过位于脊髓的特定运动神经元通过完成的同经肌肉群协调反射的生理现象,并从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代表区找到代表各条经络的神经元联系,绘制出各经络的图谱,阐明经络的神经元特性。
最近五年来获得的基金资助:
自然科学基金: 39570242 外周神经病的离子通道受体机制的神经生物学研
究 9.5万 1996-1998
39770247 从离子通道和受体机制研究慢性痛
12 万 1998-2002
39830150 慢性痛的发生机理及其防治的研究
70万 1999-2002
攀登计划项目基金:循经感传及经络实质的神经生物学实验研究
45万 1998-2001
国外药厂资助基金:慢性痛研究 50万 1998-2001
发表的主要论文;
1.Bennett G.J. and Xie Y.-K., Peripheral mononeuropathy in rat that produces disorders of pain sensation like these seen in man. Pain 33(1988) 87-107.
2.Xie Y.-K. and Xiao W.-H. Electrophysiology evideuce for hyperalgesia in the peripheral neuropathy. Sci. in China (Ser. B) 33:663-672,1990.
3.Xie Y-K, Xiao W.-H. and Li H.-Q. Relationship between ectopic discharges and ion channels in nerve injured region. Sci. in China(Ser.13)36:68-74.
4.Xie Y.-K. and Xiao W.-H. Inhibitory effect of anisodamin on the neurophathic hyperalgesia following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Sci. in China (Series B) 1993; 36:824-834.
5.Xie YiKuan,Zhang JunMing , M. Petersen and R.L.LaMotte. Function Changes in Dorsal Root ganglion cells after Chronic Nerve Constrictionin the rat. J. Neurophisiol. 73(1995),1811-1820.
6.Zheng Z., Yu M. and Xie Y.-K.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tioning properties of motoneuron recruitment and the needle feeling propagan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3(1998) 598-603.
7.Liu X-Z and Xie Y-K.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the nervous system in chronic painful peripheral neuropathy. Review of Physiology 29(1998) 120-124.
8.Ma C. and Xie Y-K. Meridian-like characters of reflex electromyogram activity evoked by acupuncture in longisimus dorsi muscl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0) in press.
9.Zhou Hui-hui,Xie Yi-kuan. Excitatory connections between spinal motoneurons in the adult rat. Chin. Med. Sci. J. 15(2000):35-39.
10.Zhou J-L and Xie Y-K. Mechanical allodynia evoked by lesion of the partial dorsal roots. Basic Medical Sciences & Clinics 7 (2000) in press.
11. Xie Y-K. Mechanism of The Chronic pain genera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5 (2000), 775-783.
12.Zhou H-H and Xie Y-K.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Journal 15 (2000), 35-39.
13.Dong C-H, Xie Z-L, Fan J-Y and Xie Y-K. Ectopic discharges trigger sympathetic sprouting in rat dorsal root ganglia following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45(2002): 191-200.
14.Xiu-lin Zhang, Xiao-qing Peng, yan-ling Jing,Wei-rui Xie Yi-kuan Xie, Sialic Acid contributes to generation of ectopic spontaneous discharges in rats with neuropathic pain. Neurosci Lett.346(2003) 65-68.
15.Ai-hui Li Jun-ming Zhang, Yi-kuan Xie, Human acupuncture points mapped in rats are associated with excitable muscle/skin-nerve complexes with enriched nerve endings. Brain Res. 1012(2004)154-159.
16.Xiao-qing Peng, Xiu-lin Zhang, Yan Fang, Wen-rui Xie, Yi-kuan Xie, Sialic acid contributes to hyperexcitability of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in rats with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Brain Res.1026 (2004)185-193.
17.谢益宽,郭文厚:延脑下部单胺类神经元及其神经介质对脊髓痛敏神经元获得的影响。中国科学1981,3,369-384
18.谢益宽:单胺类物质及针刺穴位对延脑下不A1核团区神经元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报 33(1981)30-35。
19.吴燕婉,佟大山,袁冬,宗书东,谢益宽: 棉酚对大鼠血睾屏障的影响。中国科学(B)1984。7 630-636。
20.谢益宽,扬桦:脑干下部单胺类神经元对交感和迷走神经传出活动的影响。科学通报 21(1985)1668-1671。
21.谢益宽,扬桦:脑干下部单胺类神经元在调节自主性神经传出活动的作用。科学通报 31(1986)782-785。
22.谢益宽,扬桦:脊髓痛觉传递的反馈性调节.科学通报27(1982)825-828。
23.谢益宽,肖文华.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痛觉过敏的神经生理学机制.中国科学1989; 8:843-85
24.谢益宽,肖文华.山莨菪碱对外周神经病理性痛觉过敏的抑制作用.中国科学 B辑;1992.3.289-295
25.谢益宽,肖文华,李惠清.神经损伤区新生离子通道与异常电活动的关系.中国科学B辑 1991.12.1289-1294.
26.凌琰,谢益宽.外周神经损伤牵拉敏感通道和K+通道形成的动态变化.中国科学 B 辑, 25 (1995)500-506.
27.肖文华,谢益宽.外周神经损伤诱发异常传入性活动的动力学变化.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2 (1990) 110-114.
28.肖文华,谢益宽.钙离子对神经异常电活动的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4 (1992) 59-62
29.关云,樊继云,谢益宽.外周神经损伤诱发脊髓WDR神经元活动的变化。中国脊柱脊髓杂志7(1997)1004-1006。
30.周军利,谢益宽。大鼠部分后根损伤诱发机械痛性觉觉异常的交感神经依赖性. 基础医学与临床 16(2000):73-77.
31.谢益宽. 慢性痛的发生机理. 科学通报(2001).
32.郑政,喻媚,谢益宽.骨骼肌运动神经元募集活动的区域性与针刺感传的关系。科学通报43(1998):285-290。
33.马超,郑政,谢益宽。背最长肌反射性肌电活动的循经感传特性。科学通报,45(2000)1982-1988。
34.董承海,谢作磊,樊继云,谢益宽。异位电活动促使背根神经节交感节后的芽生。中国科学(C辑) 31(2001):529-536。
谢益宽老师相关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