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李恋卿老师介绍
李恋卿:女,江西南康人,1965年10月出生。博士,现任南京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土壤学科骨干教师。研究特长:土壤微团聚体物质分异与环境效应。在本项目主要负责项目的研究计划的设计、实施和统筹,同时参加项目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工作。
教育与研究经历:
1998.9-2001.9南京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博士论文题目:几种农业土壤微团聚体间物质分异及环境意义。
1991.9-1994.7中国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磁化流体射流曝气处理畜禽污水的效应研究。
1985.7-1989.7山西农业大学土化系攻读学士。
1994.7-1998.9山西农业大学任教讲师
2001.5-2004.3南京农业大学任教。副教授,承担过《土壤微生物生态》、《污染生态学》、《土壤学》、《农业环境保护概论》、《土壤环境学》等课程的教学
2005.3-2006.7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与环境微生物学访问学者(合作者:AndrewChang教授和DavidCrowley教授)
2009.1-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
发表的论文:
(1)Li,L.,Zhang,X.H.,Zhang,P.J.,Pan,G.X,2007.VariationoforganiccarbonandnitrogeninaggregatesizefractionsofapaddysoilunderfertilisationpracticesfromTaiLakeRegion,China,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2007,87:DOI:10.1002/jsaf.2806
(2)ZhengJ,ZhangX,LiL,PanG,Effectoflong-termfertilizationonCmineralizationandproductionofCH4andCO2underanaerobicincubationfrombulksampleandparticlesizefractionsofatypicalpaddysoil.Agricultural,EcosystemandEnvironment,2006.doi:10.10.1016/j.agge.2006.07.008
(3)ZhangP,ZhengJ,PanG,LiL,ChangesinMicrobialCommunityStructureandFunctionwithinParticleSizeFractionsofaPaddySoilunderLong-TermDifferentFertilizationTreatmentsfromtheTaiLakeRegion,China,CollidsandsurfacesB:Biointerfaces,submit.
(4)张平究,李恋卿,潘根兴,张俊伟,2004,长期不同施肥下太湖地区黄泥土表土微生物碳氮量及基因多样性变化,生态学报,24(12):2818-2824
(5)李恋卿,潘根兴等.太湖地区水稻土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环境科学学报,2001,21(5):607-612
(6)李恋卿,潘根兴,张平究等.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表层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Pb、Cd分布的影响,生态学报,2001,21(11):1769-1774
(7)李恋卿,潘根兴,张旭辉.退化红壤植被恢复中表层土壤微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变化.土壤通报,2000,5:193~195
(8)李恋卿,潘根兴,张旭辉,土壤微微团聚体有机碳13C同位素的分异.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1):114~116
(9)张旭辉,李恋卿,潘根兴,不同轮作制度对淮北白浆土微团聚体及有机碳的积累和分布的影响.生态学杂志,2001,20(2):16~19
(10)丁爱芳,潘根兴,李恋卿.太湖地区几种水稻土团聚体颗粒中PAHs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环境科学学报,2006,26(2):293-299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水稻土微生物分子多样性的微域变异及长期不同施肥下的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571081,2006,1-2006,12,主持,结题)。
(2)岩溶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功能的变化(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基金,(2006,1-2007,12,主持)。
(3)“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子课题: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石漠化过程的响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6CB403205,2006,5-2010,12参加)。
(4)中国水稻土有机碳的固定机制、稳定性和碳汇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231016,2003-2006,主要参加者,结题)
(5)水稻土不同土壤颗粒甲烷产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重点实验室基金,编号:21025,2002.1~2003.12,主持)
(6)土壤升温对水稻土活动性有机碳的影响及环境反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1-2003.12,参加)
教育与研究经历:
1998.9-2001.9南京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博士论文题目:几种农业土壤微团聚体间物质分异及环境意义。
1991.9-1994.7中国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磁化流体射流曝气处理畜禽污水的效应研究。
1985.7-1989.7山西农业大学土化系攻读学士。
1994.7-1998.9山西农业大学任教讲师
2001.5-2004.3南京农业大学任教。副教授,承担过《土壤微生物生态》、《污染生态学》、《土壤学》、《农业环境保护概论》、《土壤环境学》等课程的教学
2005.3-2006.7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与环境微生物学访问学者(合作者:AndrewChang教授和DavidCrowley教授)
2009.1-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
发表的论文:
(1)Li,L.,Zhang,X.H.,Zhang,P.J.,Pan,G.X,2007.VariationoforganiccarbonandnitrogeninaggregatesizefractionsofapaddysoilunderfertilisationpracticesfromTaiLakeRegion,China,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2007,87:DOI:10.1002/jsaf.2806
(2)ZhengJ,ZhangX,LiL,PanG,Effectoflong-termfertilizationonCmineralizationandproductionofCH4andCO2underanaerobicincubationfrombulksampleandparticlesizefractionsofatypicalpaddysoil.Agricultural,EcosystemandEnvironment,2006.doi:10.10.1016/j.agge.2006.07.008
(3)ZhangP,ZhengJ,PanG,LiL,ChangesinMicrobialCommunityStructureandFunctionwithinParticleSizeFractionsofaPaddySoilunderLong-TermDifferentFertilizationTreatmentsfromtheTaiLakeRegion,China,CollidsandsurfacesB:Biointerfaces,submit.
(4)张平究,李恋卿,潘根兴,张俊伟,2004,长期不同施肥下太湖地区黄泥土表土微生物碳氮量及基因多样性变化,生态学报,24(12):2818-2824
(5)李恋卿,潘根兴等.太湖地区水稻土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环境科学学报,2001,21(5):607-612
(6)李恋卿,潘根兴,张平究等.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表层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Pb、Cd分布的影响,生态学报,2001,21(11):1769-1774
(7)李恋卿,潘根兴,张旭辉.退化红壤植被恢复中表层土壤微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变化.土壤通报,2000,5:193~195
(8)李恋卿,潘根兴,张旭辉,土壤微微团聚体有机碳13C同位素的分异.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1):114~116
(9)张旭辉,李恋卿,潘根兴,不同轮作制度对淮北白浆土微团聚体及有机碳的积累和分布的影响.生态学杂志,2001,20(2):16~19
(10)丁爱芳,潘根兴,李恋卿.太湖地区几种水稻土团聚体颗粒中PAHs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环境科学学报,2006,26(2):293-299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水稻土微生物分子多样性的微域变异及长期不同施肥下的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571081,2006,1-2006,12,主持,结题)。
(2)岩溶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功能的变化(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基金,(2006,1-2007,12,主持)。
(3)“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子课题: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石漠化过程的响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6CB403205,2006,5-2010,12参加)。
(4)中国水稻土有机碳的固定机制、稳定性和碳汇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231016,2003-2006,主要参加者,结题)
(5)水稻土不同土壤颗粒甲烷产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重点实验室基金,编号:21025,2002.1~2003.12,主持)
(6)土壤升温对水稻土活动性有机碳的影响及环境反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1-2003.12,参加)
李恋卿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 南京农业大学教学资源
- 李恋卿老师课程教学资源
-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微生物学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推荐下载)
-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学(双语教学)
-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一)
-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二)
- 更多课件(包)>>
-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专业《农药残留与农产品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Pesticide Residues and Products Safety
-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专业《农业气象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 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 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课程教学大纲 Undergraduate Internship and Thesis Writing
- 南京农业大学: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科研基础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 更多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