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杨学锋
7.6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所在院系:化工学院
所在地区:辽宁
所在城市:大连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815177.html
杨学锋老师介绍
姓名:杨学锋
办公室电话:(0411)84708548
电子邮箱地址:xfyang88@dlut.edu.cn; xuefengyang66@yahoo.com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学历: 1960--1964 西北大学化学系毕业
     1964--1968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工作经历:
 1968年 9月--79年12月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应用催化研究室,
      研究实习员(1968-), 助理研究员(1978-)。
 1980年 1月--90年 8月 大连化学物理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1985-), 研究员(1988-), 所长助理(1989-)。
   其中:
    1982年 1月--84年 6月; 1985年 9月--86年 1月
      美加州大学(伯克利)化学系Pimentel实验室, 访问学者。
    1987年 4月--88年 4月 英伯明翰大学及布列斯特尔大学, 皇家研究员。
 1990年 9月--91年10月 英伯明翰大学化学系,法巴黎国家天文台天体原子分子
      物理部,高级客座研究员。
 1991年11月--94年 6月 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化学系,瑞士苏黎士大学
      物理化学所,英布列斯特尔大学化学系, 高级访问学者.
 1994年 7月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化学实验室,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其中:
    1998年4月--9月 台湾“中央研究院”原子分子科学研究所李远哲实验室,访问教授。
    2000年9月--10月 法国CERGY—PONTOISE大学及巴黎国家天文台,访问教授。
    2002年9月--12月 日本京都大学VBL及电子科学与工程系,访问教授。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1994年后部分兼职)
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95--2001; 2002--2008)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2002--2005; 2005--2008)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教育(三人)督导组成员(2003--2006; 2006--2008)
大连理工大学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2006--2008)
辽宁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003--2008)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招生专业:1. 物理化学 2. 应用化学 3.等离子体物理
研究领域:等离子体化学
研究课题:
(1) 烃类选择催化还原氮氧化物过程中的表面中间体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 亚稳态氢/氘负离子的产生,检测和稳定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高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中自由基的光腔衰荡光谱原位诊断研究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富氧条件下等离子体及催化活化协同分解氮氧化物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1) 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活性物种诊断及基本物理-化学过程研究。
2) 等离子体活化与催化作用的协同应用研究。
3)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催化剂及功能材料研究。
出版著作和论文:
(限选10篇以内有代表性论文, *表示通信作者)
1."Chemical 'double slits': dynamical interference of 
  photodissociation pathways in water."
  RN Dixon*, DW Huang, XF Yang, XM Yang et al.
  Science, 285(1999) 1249-1253.   
2. "Formation of NOx from N2 and O2 in catalyst-pellet fill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Q Sun, AM Zhu, XF Yang*, JH Niu, Y Xu,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3, 1418-1419.       
3. "Observations of H3-and D3- from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s."
  WC Wang, AK Belyaev, Y Xu, AM Zhu, CF Xiao, XF Yang*,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377(2003)512-518.     
4.“Determination of atomic hydrogen in non-thermal hydrogen plasmas
   by means of molecular beam threshold ionization spectrometry."
  WG Wang,Y Xu, XF Yang*, WC Wang, AM Zhu,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ctrometry, 19(2005)1159-1166.
5. “Low-temperature plasma-catalytic 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gas streams.”
  HX Ding, AM Zhu, FG Lu, Y Xu, J Zhang,XF Yang*,
  J. Phys. D: Appl. Phys., 39(2006) 3603-8.
6. “Diagnosis of active species in non-thermal hydrogen plasmas by
  means of molecular beam mass spectrometry: search for long-lived
  metastable molecular hydrogen anions.”
  Xue-Feng Yang(*Speaker),Yong Xu, Wei-Guo Wang, Wen-Chun Wang,
  Ai-Min Zhu,
  Invited Talk on “8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19th Symposium on Plasma Science for Materials”
  (2-5th July, 2006, Cairns, Australia)
7. “Observations of long-lived H2- and D2- ions from non-thermal 
  plasmas.”
  Wei-Guo Wang, Yong Xu, Ai-Min Zhu, Zhong-Wei Liu, Xin Liu
  and Xue- Feng Yang*,
  Journal of Physics B: At. Mol. Opt. Phys. 40(2007)921-933.
8. “The reaction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urface intermediate
  species in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with
  ethylene over Co-ZSM-5.”
  Jin-Hai Niu, Ai-Min Zhu, Chuan Shi, Hong-Yu Fan, Xiao-Mei Chen 
  and Xue-Feng Yang*,    
  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 33(2007) 549-566.
9. "Diagnosis of negative hydrogen ions and rovib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H2- molecule in non-thermal plasmas." 
  WG Wang, Y Xu*, XF Yang, AM Zhu, ZW Liu, X Liu,
  Eur. Phys. J. D, 2008, 46: 103-109.
10. "Determination of the HO2 radical i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s using near infrared 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 
  ZW Liu, Y XU*, XF Yang, AM Zhu, GL Zhao, WG Wang,
  J. Phys. D: Appl. Phys., 2008, 41: 045203/1-7.
科研成果及所受奖励:
  七十年代作为骨干在大连化物所参加四项新型化工过程催化剂研制,其中三项先后投入工业使用并获多项国家及部级奖励。八十年代转入我国新开辟的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共同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化学激光动力学实验室,发现了两个新的化学激光体系,测定了近十个基元化学反应的初始振动能分布;参与主持国内首台大型交叉分子束装置建设工作,研究集体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2-2002年间,多次出访美、英、法、日、瑞及台湾地区八年余,与美、英学者合作使用腔内增益衰减技术,首次测定了纯转动化学激光器的绝对增益(1984);首次使用速度取向多普勒光谱技术对过氧化氢光解离产物氢氧自由基的内能态及平动能进行了同时测定(1988);与台湾、英国学者合作,在水分子紫外光解离研究中,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过程中两个微观反应通道间的量子干涉效应(SCIENCE,285卷,1999年)。
  1996年后,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并在大连理工大学组建了等离子体物理化学实验室,领导建成了国内第一台用于亚大气压体系活性物种诊断的分子束质谱装置,并已对氢、氮等放电体系进行了成功研究, 其中包括对争议达数十年之久的H3-及D3-负离子的稳定存在在国际上首次进行了实验确证(2003)。2004年,明确提出了亚稳态氢分子负离子研究课题, 促进了国际上此领域新一轮实验和理论研究开展(2005-2007)。在等离子体催化领域,依据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明确提出了振动激发态物种可能在等离子体脱除空气污染物中扮演重要角色。1994年起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大连市优秀专家”称号。
在读硕士、博士人数:
博士生6人
已毕业硕士博士人数:
获博士学位11人
姓名:杨学锋  
通信地址:大连理工大学288信箱凌水化学楼等离子体物理化学实验室 (邮政编码116024)
"等离子体物理化学实验室"联合指导研究生的学术团队详细信息请见
该实验室网页 http://labplpc.dlut.edu.cn 。自2008年起,杨学锋教授
不再单独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
以上资料最后修改时间:
2008-3-21
杨学锋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杨学锋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