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http://passport.cucdc.com/images/user/userdefaultpic.gif)
刘二明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湖南农业大学
所在院系: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
所在地区:湖南
所在城市:长沙
评论次数:1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819653.html
所在院系: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
所在地区:湖南
所在城市:长沙
评论次数:1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819653.html
刘二明老师介绍
一、个人基本信息
刘二明,男,1959年8月出生,汉,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生物硕士点领衔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秘书长,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秘书长。
二、教学与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微生物学》和研究生的《植物病原真菌学》和《现代微生物研究技术与研究方法专题》的教学,主要从事微生物与植物分子互作、生物防治及微生物资源与利用等方向的研究。
三、教育经历
1978.9~1982.7 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本科毕业,获农学学士;
1985.9~1988.7,云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植保病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农学硕士;
1988.9~2001.7,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1.9~2003.9 中国农科院博士后流动站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
四、主要工作经历
1982.7~1985.9 衡阳市农业技术学校,植保专业教学;
1988.7~1992.3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植保专业教学;
1992.3~2001.8 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科研与管理;
2001.9~2003.9 中国农科院博士后流动站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2003.9~现在在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植保系从事教学和科研。
五、从事教学和科研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教学工作
近4年主讲的本科课程有《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微生物学》;研究生课程有《植物病原真菌学》和《现代微生物研究技术与研究方法专题》。指导本科生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人数20多人,指导研究生11名(含推广硕士生1名),独立和合作指导博士生3名。与罗宽教授合作主持校研究生专业必修课《植物病原真菌学》精品课程建设和与肖启明教授合作主持校本科专业主干课《农业植物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课题。以及参与湖南省《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2005年《微生物学》获校优秀课件二等奖。
(二)科研工作
1.第一阶段(1986年~1992年)参与云南省和农业部重点项目,主要开展水稻抗稻瘟病遗传研究。累计对100多个水稻品种(含籼稻、粳稻和陆稻)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20个水稻品种的基因鉴定,筛选出了9个为一套的单基因鉴别品种和7个鉴别菌系,并开展了同质基因品种选育研究。在水稻抗稻瘟病遗传和抗病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第二阶段(1992年~1998年)参与两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七五”“八五”国家说道育种攻关和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南省“九五”重点项目,主要从事水稻稻瘟病持久抗瘟性研究及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研究。与课题组成员一道系统地研究得出和提出了持久抗瘟性鉴定与评价方法;筛选出了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湘资3150等5个品种。
3.第三阶段(1998年~现在),主持的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厅重点项目及农业厅技术标准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863、948和由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各1项,另与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横向合作研究。主要开展了:⑴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和水稻品种抗性遗传多样性利用及分子方面的研究。⑵ 利用抗性基因同源序列相似性(RGA)对近50个品种抗瘟进行了研究;⑶利用品种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稻瘟病的应用基础;(4)湖南地方持久抗瘟性水稻品种的抗性基因定位研究;(5)生防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
(三)主要成绩
至2007年10月止,已合作发表论文56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主编和参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国家级)各1部。2004年度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博士后。
获得的主要科技成果有:
1、优质多抗旱稻品种筛选方法及生态适应性研究,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四),2004;
2、优质食用稻农药残留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九),2002;
3、稻类持久抗瘟性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研究,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三),2000;
4、高效、低碱果蔬脱皮剂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湖南省轻工业科技进步贰等奖(排名五),1988;
5、稻瘟病单基因鉴别品种筛选及同质基因品种选育研究。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1990。
刘二明,男,1959年8月出生,汉,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生物硕士点领衔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秘书长,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秘书长。
二、教学与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微生物学》和研究生的《植物病原真菌学》和《现代微生物研究技术与研究方法专题》的教学,主要从事微生物与植物分子互作、生物防治及微生物资源与利用等方向的研究。
三、教育经历
1978.9~1982.7 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本科毕业,获农学学士;
1985.9~1988.7,云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植保病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农学硕士;
1988.9~2001.7,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1.9~2003.9 中国农科院博士后流动站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
四、主要工作经历
1982.7~1985.9 衡阳市农业技术学校,植保专业教学;
1988.7~1992.3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植保专业教学;
1992.3~2001.8 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科研与管理;
2001.9~2003.9 中国农科院博士后流动站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2003.9~现在在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植保系从事教学和科研。
五、从事教学和科研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教学工作
近4年主讲的本科课程有《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微生物学》;研究生课程有《植物病原真菌学》和《现代微生物研究技术与研究方法专题》。指导本科生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人数20多人,指导研究生11名(含推广硕士生1名),独立和合作指导博士生3名。与罗宽教授合作主持校研究生专业必修课《植物病原真菌学》精品课程建设和与肖启明教授合作主持校本科专业主干课《农业植物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课题。以及参与湖南省《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2005年《微生物学》获校优秀课件二等奖。
(二)科研工作
1.第一阶段(1986年~1992年)参与云南省和农业部重点项目,主要开展水稻抗稻瘟病遗传研究。累计对100多个水稻品种(含籼稻、粳稻和陆稻)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20个水稻品种的基因鉴定,筛选出了9个为一套的单基因鉴别品种和7个鉴别菌系,并开展了同质基因品种选育研究。在水稻抗稻瘟病遗传和抗病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第二阶段(1992年~1998年)参与两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七五”“八五”国家说道育种攻关和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南省“九五”重点项目,主要从事水稻稻瘟病持久抗瘟性研究及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研究。与课题组成员一道系统地研究得出和提出了持久抗瘟性鉴定与评价方法;筛选出了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湘资3150等5个品种。
3.第三阶段(1998年~现在),主持的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厅重点项目及农业厅技术标准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863、948和由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各1项,另与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横向合作研究。主要开展了:⑴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和水稻品种抗性遗传多样性利用及分子方面的研究。⑵ 利用抗性基因同源序列相似性(RGA)对近50个品种抗瘟进行了研究;⑶利用品种遗传多样性持续控制稻瘟病的应用基础;(4)湖南地方持久抗瘟性水稻品种的抗性基因定位研究;(5)生防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
(三)主要成绩
至2007年10月止,已合作发表论文56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主编和参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国家级)各1部。2004年度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博士后。
获得的主要科技成果有:
1、优质多抗旱稻品种筛选方法及生态适应性研究,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四),2004;
2、优质食用稻农药残留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九),2002;
3、稻类持久抗瘟性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研究,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三),2000;
4、高效、低碱果蔬脱皮剂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湖南省轻工业科技进步贰等奖(排名五),1988;
5、稻瘟病单基因鉴别品种筛选及同质基因品种选育研究。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1990。
刘二明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 湖南农业大学教学资源
- 刘二明老师课程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