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陈方竞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汕头大学
所在院系:文学院
所在地区:广东
所在城市:汕头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820555.html
陈方竞老师介绍
所在学系:|中文系|
办公电话:82902297
办公地点:文南410-1
电子邮箱:fjchen@stu.edu.cn
个人主页:
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留校,1980年到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85-1987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助教进修班结业。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3年-2004年在吉林大学工作,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1月调汕头大学,任汕头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兼任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招收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现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出版主要学术著作:
1、《穆木天研究论文集》(副主编),时代文艺出版社1990出版;
2、《新编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
3、《世界文化中的鲁迅》(副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4、《鲁迅与浙东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5、校勘、注释鲁迅《伪自由书》、《准风月谈》,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6、《多重对话:中国新文学的发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7、《陈方竞自选集(上、下卷)》,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8、《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穆木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主持人文社科项目
1、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鲁迅、郭沫若比较研究》(1990-1992年),项目批准号:900021;
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鲁迅与浙东文化》(1996—1999年),项目批准号:96JAQ750·11—44038;
3、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传统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996-2001年),项目批准号:960019;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第二负责人):《中外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996-2002年),项目批准号:96BZW016;
5、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鲁迅后期思想创作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2000-2003年),项目批准号:2000WX001;
6、广东省财政厅、教育厅2005年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五四新文化与“新国学”》(2005-2007年),批准号:04GH75007;
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项目:《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2007-2009年),批准号:07J02。
获奖情况
1、《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思考——鲁迅与世界文学》获吉林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获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论穆木天五四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获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对五四新文学发生及源流的再认识》(第一作者)获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获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长春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实践》(排名第一)获吉林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5、《鲁迅与浙东文化》获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
6、2005年获得汕头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7、《多重对话:中国新文学的发生》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二届王瑶学术著作奖”二等奖;
8、《断裂与承续:“五四”语体变革多元取向辨析》(第一作者)获广东省宣传部2005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获2007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4以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一部用生命写出的富于“思想”的书》,《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1期。
2、《关于我的<多重对话: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北华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3、《鲁迅:“人与鬼的纠葛和交融”——兼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2期。
4、《历史·现状·趋向:2002年中国现代文学述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1期。
5、《鲁迅小说的“魏晋情结”:从“魏晋参照”到“魏晋感受”》,《文艺研究》2004年第5期。收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编《21世纪年度文学评论选·2004年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
6、《五四新文学与“大学文化”关系透视》(第一作者),《文艺争鸣》2004年第3期。
7、《鲁迅与章太炎联系及其“五四”意义的再认识》(第一作者),《齐鲁学刊》2004年第4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论点摘编。
8、《“边缘文化”:当下中国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话题》(第一作者),《作家》2004年第3期。
9、《民初上海文学“甲寅中兴”考索》,《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10、《研究框架在史料与文学史话语转换中的作用——谈新文化、新文学发生的研究》,《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1、《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感”——我的一点研究体会》,《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12、《鲁迅的现代主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应予深化的论题》,《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6期论点摘编
13、《断裂与承续:“五四”语体变革多元取向辨析》(第一作者),《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4、《北京大学“校”与“刊”的结合及其“公共空间”的开创》,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现代中国》第5辑。
15、《学府与报刊出版:中国新文学发生发展中的“症结”透视》,四川大学中文系主编:《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辑。
16、《现代文学研究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中国文学年鉴》(2005年出版)
17、《关于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8、《关于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9、《“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穆木天(一)》,《北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4期论点摘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
20、《文学史研究“整体感受”中的感性与理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1、《断裂与承续:对“五四“语体变革的再认识》,《新国学研究》第1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22、《“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穆木天(二)》,《北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23、《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思考与追寻》,《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4、《<谭诗>的中国象征诗理论建构——留日创造社作家穆木天论稿(一)》,《华文文学》2006年第1期。
25、《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中的左翼理论资源(一)》,《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3期。
26、《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中的左翼理论资源(二)》,《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4期。
27、《<旅心>的象征主义追寻——留日创造社作家论稿(二)》,《华文文学》2006年第3期。
28、《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中的左翼理论资源(三)》,《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7期。
29、《“鲁迅与浙东文化”论纲(一)》,《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
30、《中、韩鲁迅研究比较和东亚鲁迅研究意义》,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主办《中国现代文学》第37号(2006年6月出版)。
31、《关于韩国、中国、日本鲁迅研究的思考》,东亚现代中文文学国际学报主办《东亚文化与中文文学》2006年香港号。
32、《韩国鲁迅研究的启示与东亚鲁迅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33、《穆木天的外国文学翻译与中国现代翻译文学》,《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34、《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中的左翼理论资源》(13万字),《新国学研究》第5 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35、《“新国学”建构与中国现代文化》,《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
36、《“新国学”建构与当代学院文化建设》,《文艺研究》200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研究》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37、《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中的左翼理论资源(四)》,《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9期。
38、《越文化原型与变迁:对鲁迅与故乡文化联系的一种考察》,《东亚现代中文文学国际学报》第3期(2007年)台湾号。
39、《鲁迅与1930年代的左翼文学批评》,《齐鲁学刊》2007年第4期。
40、《中、韩鲁迅研究比较与东亚鲁迅研究建构的意义》,《鲁迅研究年刊(2006年)》,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12月。
41、《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研究》,《学术研究》2008年第1期。
42、《1933年左翼“新人”:周文的地缘小说》(上、下),《汕头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43、《胡风与鲁迅: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左翼理论资源》,《文史哲》2008年第2期。
44、《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中的左翼理论资源(五)》,《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3期。
45、《需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陈方竞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陈方竞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陈方竞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