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曹春晓
5.3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昌航空大学
所在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在地区:江西
所在城市:南昌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847356.html
曹春晓老师介绍
曹春晓,中国科学院院士,1934年生,上虞人,1956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我国航空工业钛合金研究和应用的创始人之一,“航空报国金奖”得主。
  他不断开创新型钛合金和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并先后应用到飞机上,大幅度减轻了发动机结构重量,提高了飞机及发动机的关键性能,为我国空军装备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TC4合金叶片等重要零件的研制和试用成功为我国钛工业发展和在航空工业中应用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其后,他又潜心研究使用温度可达500℃的高温钛合金TC11。他根据再结晶和相变相结合的原理,创立了高低温交替热变形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于大型钛合金零件生产中的金相组织不均匀的关键问题,显著改善了大锻件组织性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使TC11合金材料和模盘锻件的组织性能不仅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而且在一些关键指标上超过了它们,从而解决了两种新型航空发动机的急需,为两种新型歼击机首飞立下了汗马功劳。该成果获198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首先利用特定的相变模式优化钛合金β转变组织形态和综合性能,创立了BRCT热处理技术,获1995年度国家发明三等奖。他利用形变-相变联合机制,创立钛合金急冷式β热变形强韧化技术,并成功地把我国独创的550℃高温钛合金应用于新型航空发动机,获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研究了钛合金的强化机制、阻燃理论、疲劳裂纹扩展特征等基础问题,并相应地取得创造性成果。
  曹春晓在科研攻关的同时还担负起培养人才、组织学科梯队的重任。迄今,他已培养了3名硕士、4名博士和2名博士后,为我国航空事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发表论著百余篇,在国内外影响颇大。
  鉴于以上成就,他1989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被航空航天部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1996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获“航空报国金奖”——航空最高奖。
曹春晓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曹春晓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