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颜纯钧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传播学院
所在地区:福建
所在城市:福州
评论次数:2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913432.html
颜纯钧老师介绍
姓名: 颜纯钧
教研室:影视艺术
学位/学历:大学普通班
职称: 教授、博导
联系方式:ychj0623@sina.com
个人简历:197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先后从事写作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电影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0年负责筹备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专业,任教研室主任。2004年担任新组建的传播学院院长。
现教授课程:《小说导读》、《编导理论》(本科段);《电影的精读》、《中国电影传播史》(硕士段);《影视学术前沿》、《影像文化》(博士段)
研究领域:电影学、电视学、传播学
学术成果:(1)专著
《怎样写影视剧本》,福建省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电影的读解》,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影片分析教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文化的交响——中国电影比较研究》(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
《与电影共舞》(论文集),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
《电影的读解(增订版),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
《记述与呈现——现代传媒写作》,福建省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影视写作教程》(第二主编,4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论文
《红楼梦艺术札记》,《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第1期。
《评张爱玲的短篇小说》,《文学评论丛刊》第十五辑(1982年11月)。
《评汪曾祺的小说艺术》,《新文学论丛》1983年第 期。
《两结合问题》,《文艺研究》1983年第 期。
《写作教师的素质》,《写作》。
《红楼梦艺术札记(二)》,《福建师大学报》。
《普希金是我们的老师》,《福建文学》。
《生命的赞歌》,《文学评论丛刊》第二十八辑。
《文学的信息论问题》,《当代文艺探索》,1986年第6期。
《张承志和他的地理学文学》,《文学评论》1987年第1期。
《文学对自身的反思》,《福建文学》1987年第1期。
《论典型即个性》,《当代文艺探索》1987年第1期。
《作为一门行为科学的写作学》,《函授通讯》1987年第1期。
《如何理解电影的民族化》,《文艺报》1987年8月1日。
《文本的自在与文学作品的非自在》,《当代文坛》1988年第1期。
《名符其实的“文学创作论”》,《写作》1988年第1期。
《超前与滞后》,《文艺报》1988年3月26日。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福建师大学报》。
《幽闭而骚乱的心灵》,《当代作家评论》1988年第3期。
《峡谷回声——历史的回声》,《当代文坛》1987年第5期。
《超前的意识,超前的批判》,《文艺报》1988年12月31日。
《人生经验与艺术经验》,《文艺评论》1989年第1期。
《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文学评论》1989年第3期。
《从认识的深度到体验的深度》,《文艺报》1989年6月24日。
《结构的美学》,《福建论坛》1989年第4期。
《潜能之谜》,《文化春秋》1989年第3期。
《对物意文理论模型的质疑》,《写作》1990年第1期。
《写作学的宏观研究》,《中国写作》1990年第1期。
《写作实践论》,《写作》1990年第8期。
《论世俗小说》,《上海文学》1991年第8期。
《影戏和影像》,《福建艺术》1991年4期。
《闽文化与闽派电视》,《荧屏世界》1991年第5期。
《术科的呓语》,《写作》1991年第11期。
《让老四哑吧算》,《福建艺术》,1991年第9期。
《艺术的协调与统一》,《电影之友》1991年第12期。
《翻旧为新》,《电影之友》1992年第1期。
《学普通话及其他》,《福建艺术》1992年第1期。
《看电影和欣赏电影》,《中外电视》1992年第7期。
《电影:从读解到欣赏》,《福建艺术》1993年第1期。
《写作学的空间观念》,《写作》1993年第4期。
《港台电视剧提供的启示》,《荧屏世界》1993年第3期。
《穿越时空隧道的沧桑》,《艺术.生活》1993年第8期。
《也谈渴望喜剧》,《福州晚报》1993年第8期。
《贵族心态》,《电影之友》1993年第9期。
《作为一门行为科学》,《中国写作学的当代发展》
《写作学的宏观研究》,同上。
《写作实践论》,同上。
《感谢草帽诗》,《艺术.生活》
《从梦走向现实》,《荧屏世界》1992年第4期。
《在优势与局限之间》,《警坛风云》1992年11期。
《潜伏于发展中的危机》,《警坛风云》1993年第11期。
《中断与连续》,《文艺研究》1993年第11期。
《悬在半空中的剑》,《福建艺术》。
《我看石狮之谜》,《荧屏世界》1993年第6期。
《进入电影的方式》,《福建艺术》1993年第6期。
《费力的欣赏》,《福州晚报》1994年5月24日
《提高选择的可能性》,《荧屏世界》1994年第3期。
《论电影思维》,《福建论坛》1994年第4期。
《可能性还原与电影的读解》,《福建艺术》1994年。
《无限风光在险峰》,《荧屏世界》1994年第5期。
《绷紧情节的弦》,《警坛风云》1995年第1期。
《论电影结构》,《中外电视》1995年第2期。
《假作真时真亦假》
《非线性和非稳态》,《厦门文学》1995年第 期。
《张艺谋巩俐合论》,《电影艺术》1995年第 期。
《经验复合与多元取向》,《当代电影》1995年第5期。
《怎一个“生“字了得》,《现代中文文学评论》(香港)1996年第5期。
《文学创作过程论》,1996年第4期。
《西风东渐》(主持),《电影艺术》1996年第1期。
《五十年代香港小说》,《香港作家报》1996年11月1日。
《答记者问》,《福建艺术》1997年第2期。
《香港小说发展的三重迭合格局》,《小说艺术》1997年第2期。
《转型中的香港小说》,《小说艺术》1997年第2期。
《转型中的香港小说》,《香港作家报》。
《春节联欢晚会杂感》,《荧屏世界》1997年第2期。
《香港新生代小说家》,《福建论坛》1997年第3期。
《电影艺术:崛起与衰落之间》,《未来文化空间》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怎一个“生“字了得》,《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与研究》1997年第2、3期。
《政治躯体上的毒瘤》,《译林》1997年第5期。
《商业冲击下的中国艺术电影》,《福建艺术》1997年第5期。
《张爱玲的创作和香港文学》,《小说评论》1997年第5期。
《电影的商业性与商业性的电影》,《当代电影》1998年第2期
《从纪实中走出来》,《荧屏世界》1998年第4期。
《拜读红色》,《当代电影》1998年第5期。
《香港:城市的形象》,《香港作家》1998年第10期。
《城市的精神脉博》,《小说评论》1999年第1期。
《中国英雄电影的文化意味》,《东方文化》1999年第2期。
《论香港的现代派小说》,《东南学术》1999年第1期。
《要说爱你不容易》,《电影艺术》1999年第2期。
《论文革电影》,《艺术广角》1999年第3期。
《中国政治与中国电影》,《福建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电影非戏剧化倾向再认识》,《艺术广角》2000年第1期。
《期待超越》,《福建艺术》2000年第2期。
《中国电影——夕阳西下几时回》,《世纪对话》中国社科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电影——夕阳西下几时回》,《评论》2000年第一辑。
《电影:对象与方法》,《东南学术》2000年第3期。
《公共性、小众化、可信度》,《凝视新闻》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文学改编新论》,《艺术广角》2000年第4期。
《房子:精神的居所》,《东南学术》2000年第4期。
《爱情的悼亡诗篇》,《文学世纪》2000年第6期。
《尴尬与焦虑》,《福建师大学报》2000年第4期。
《论文学对电影的影响》,《福建论坛》2000年第5期。
《从剧本的文学性到电影的文学性》,《电影艺术》2000年第6期。
《大悲恸与大绝望》,《当代电影》2000年第6期。
《香港女性写作的一种景观》,《香港文学》2000年第12期。
《爱情的悼亡诗篇》,《小说评论》2001年第2期。
《期待超越》,《三明高专学报》2001年第1期。
《民族电影:面对全球化语境》《福建艺术》2002年1期。
与通道设置》《东南学术》2002年3期。
《全球化和民族电影的文化形态》《电影艺术》2002年3期。
《新生代导演和民族电影的未来》《艺术广角》2002年4期。
《全球化和民族电影的文化战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全球化和中国影视的命运》2002年版
《一代人的成长与觉醒》《 电视·电影·文学 》2002年5期
《博客与个人媒体时代》《福建论坛》2003年3期
《电视的孩子与身份建构》《东南学术》2003年3期
《全球化:文化差异与文化资本》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电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时尚化——一种新的影像风格》《电影艺术》2003年6期
《时段与频道资源的整合》《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4期
《全球化与民族电影的文化资本》《福建艺术》2004年5期
《大众传媒与公众身份建构》《现代传播》2004年5期
《处处无家处处家》《世界电影》2004年6期。
《文化产权与文化安全》,《东南学术》2004年增刊。
《骚动的灵魂》,《福建艺术》2005年第2期(排名第二)。
《文化遗产与文化产权》,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全球化与民族电影的文化产业》,《福建论坛》2006年第3期。
《电影结构新论》,《福建师大学报》2006年第2期。
《景观电影――电影史的又一个幼稚时期》,《电影艺术》2006年第5期。
《电影:从艺术转向传播》,《现代传播》2006年第4期。
科研项目:
《香港小说的政治地理环境》,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1999—2000。
《全球化和民族电影的文化战略》,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2001—2002。
《对台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国台办课题,2002—2003年。
《全球化时代新闻传媒对台宣传技巧研究》,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2003—2004。
《中国电影传播史》,省重点学科课题,2004—2005。
《电影的读解》福建省2007年精品课程立项
《{广播电视编导}课程改革与创新》立项
《2006年{电影的读解}校精品课程》立项
奖励荣誉:
《基础写作概论》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合作)。
《影视艺术概论》获中国高校电影协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合作)。
《电影的读解》获中国高校影视协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文化的交响——中国电影比较研究》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与电影共舞》获中国高校影视协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写作实践论》获中国写作学会青年理论家协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艺术的协调和统一》获全国献礼影片评论征文二等奖。
《超前与滞后》获中国高校电影学会优秀成果三等奖。
《回眸》(散文)获《福建青年》1992年海峡两岸同题散文大赛二等奖。
《大山的召唤》(电视剧本)获福建省“向建党七十周年献礼“优秀文艺作品征文一等奖。
《母亲的脚印》(四集电视连续剧剧本)获福建省“向建党七十周年献礼“优秀文艺作品征文三等奖。
《摇篮血迹》(电影剧本)获福建省首届影视剧本征文电影剧本唯一入选奖(不分等级)。
《祖厝》(26集电视连续剧剧本)获福建省首届影视剧本征文长篇电视剧入选奖(共入选三部,不分等级)。
《我们家的番客婶》荣获第十三届福建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6年度福建省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
学术与社会兼职: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协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福建省传播学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电视家协会副主席等。
颜纯钧老师教学评价(2条)
举报cucdc网友 2010/2/22 15:15:43

教学严谨,授课内容丰富,学生从中受益良多!

举报cucdc网友 2008/12/16 12:58:24

马上就要上了~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颜纯钧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