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张巍老师介绍
张巍(1966— ),男。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授,作曲技术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副主任。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元培学校书记、副校长,兼任上海音乐学院兴韵音乐艺术学校校长,上海市浦东青联委员,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华中示范大学上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同济大学音乐系兼职教授。因在基础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被上海市授予浦东“张巍音乐教师培训基地”。
1977年入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982年入武汉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本科,1987年师从郑英烈教授攻读作曲与现代和声理论方向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其后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历任理论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师从赵晓生教授,2002年获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博士学位。从2002年至2008 年间,连年赴台湾、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及讲学考察。
教授课程:
作曲、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论文写作、音乐节奏研究。
研究领域:
和声学理论、音乐节奏理论、作曲技术理论以及基础音乐教育理论。
在研课题:(02年至今)
霍英东基金项目《音乐的节奏结构——结构力与动力的研究》;
上海曙光基金项目《20世纪音乐作品的节奏形态研究》;(已经结项)
中国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教育项目《音乐基础教育体制的转型研究》;(已经结项)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础音乐教育与音乐特色教育若干问题的研究》。(已经结项)
获奖情况:(99年至今)
1999年获上海音乐学院第七届科研成果评奖论文二等奖;
2001年获傅成贤纪念奖学金;
2002年2月获霍英东第八届青年教师研究奖励基金;
2002年获上海音乐学院2000——2002年度科研成果评奖学生论文一等奖;
2002年获上海音乐学院2000——2002年度科研成果评奖译文奖;
2004年获上海市浦东“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4年获上海市浦东“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
2005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
2005年获上海市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
2006年获上海市文艺人才基金理事会颁发的优秀教师奖。
主要著述:
著作(97年至今)
《李斯特》,东方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
《普契尼》,东方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2006年将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乐理教程》,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再版;
《音乐素质教育丛书》一套七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再版;
主编完成了元培学校综合音乐课程九个年级的教材。
论文、作品与译文(88年至今)
《节奏理论研究的历史描述》,黄钟2008年第二期;
《论节奏的定态》,乐府新声2007年第四期;
《论音乐节奏结构中的二元关系》,黄钟2006年第四期;
《论节奏结构的重音》,音乐艺术2007年第二期;
《论音乐的节奏结构——对其中诸要素的讨论》,黄钟2006年第一期;
《简论里盖蒂音乐创作中的音高组合特征——以“钢琴练习曲”为例的音高技术研究》,音乐探索2006年第三期。2005年北京国际现代音乐节——全国第二届和声学研讨会发表;
《简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若干问题》,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二期;
《论节奏与节拍的关系——对二者概念的评价与讨论》,黄钟2005年第一期;
《画从乐中生,韵自画中来——评析尹明五“交响音画——韵”》,人民音乐2004 年第10期;
《论王建中的音乐创作》,2003年华人作曲家音乐节研讨会论文集;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人民音乐2003年第5期;
《霜叶红于二月花——简论王建中钢琴曲“情景”》,人民音乐2003年第4期;
《转制中的元培学校:转型中的音乐教育体制与课程观念》,音乐艺术2003年第2期;译文《文人与文化》(周文中),音乐艺术2002年第3期;
《试论音乐的力度结构——卡特“木管四重奏”练习曲NO.7中力度的分析与认识》,音乐艺术2002年第2期;
《走出深闺人必识——关于现代音乐的随想》,爱乐2001年第11期;
《百年“月光”今犹在?——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爱乐2001年第11期;
《论节奏的组织与结构——卡特“木管四重奏”练习曲NO.7中节奏的分析与认识》,音乐艺术2001年第1期;
《艺术!吉尼斯?》,爱乐2000年第6期;
《从“DIARY-I”看陈晓勇钢琴曲创作的新思维》,黄钟2000年第3期;
《试论即兴音乐创作——“依心集”的联想与解读》,音乐艺术2000年第1期;
《和声与织体——对音乐师范和声课实践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专辑)1997年;
《祭文》(弦乐四重奏),黄钟1995年第一期;
《20世纪节奏的发展及其组合特征》,黄钟1991年第二期;
《序列音乐中的数列化节奏》,交响1990年第二期;
《散板》(钢琴独奏),音乐探索1990年第一期增刊;
《简论克拉姆音乐作品中织体——音色形态及其作用》,黄钟1989年第二期;
《论当代音乐的和声材料及其组合、关系》,音乐学习研究1988年第四期;
《祷文》(筝或扬琴独奏),黄钟1988年第三期;
学术交流(01年至今)
近五年来所参加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有:
2001年11月,受组委会邀请作为正式代表参加在天津举办的“天津国际音乐节暨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向大会提交了论文《论朱践耳的交响音乐创作》和《音乐分析的方法》;
2002年11月,受台湾省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邀请赴台北参加《两岸学术论坛》——“两岸专业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人才培育篇”,在研讨会上作了《大陆音乐教育制度、观念及其影响》的专题发言,并提交论文《转制中的元培学校:转型中的音乐教育体制与课程观念》;
2003年10月在ISCM执委会上海现代音乐创作论坛上作《现代音乐创作的发展》专题发言;
2003年11月,受邀参加“2003’华人作曲家音乐节”,在音乐节上提交《论王建中的音乐创作》一文,并在音乐节研讨会上做专题发言;
2004年3月5日至6月5日被浦东社会发展局选派到美国马里兰洲陶森大学(Towson University)进行校长培训和教育考察,并获校长培训证书;
2005年4月20日至5月4日受美国内华达拉斯维加斯音乐艺术学院邀请作“中国的音乐、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专题讲学;
2005年5月23日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现代音乐节”,并在“全国第二届和声学研讨会”上做题为“简论里盖蒂音乐创作中的音高组合特征——以《钢琴练习曲》为例的音高技术研究”专题发言;
2006年1月受台湾成人教育协会邀请考察台湾的成人教育;
2006年7月30日至8月6日,受美国斯坦威公司和WPPI研究院邀请参加在亚里桑那举行的音乐节并担任“国际五架钢琴比赛”的评委;
2008年3月受斯科奇中学和悉尼音乐音乐学院邀请作学术交流;
2008年再次受美国斯坦威公司和WPPI研究院邀请参加在亚里桑那举行的音乐节。
教育教学评价活动(99年至今)
1999年至2001年参加全国新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
2000年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材编委会、上海音乐出版社聘为专家委员;
现为上海市浦东“张巍音乐教师培训基地”负责人,浦东音乐学科组负责人;全面负责浦东新区音乐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音乐教师培训基地学员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培训和评价工作;
2004年9月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音体美”学科评审组组长;
2004年10月作为专家评委参加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举办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教材《音乐》(初中)修改方案的评审工作;
2004年12月被浦东新区社发局聘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2004年12月作为专家评委参加上海市教委举办的二期课改新教材教师用书的招标评审;
2005年1月参加浦东新区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2005年2月作为专家评委参加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举办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教材《音乐》(初中)少儿版的评审工作;
2005年3月作为专家评委参加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举办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教材《音乐》(初中)上教版的评审工作;
2005年5月作为专家评委参加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举办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教材《音乐》(小学)的评审工作;
2005年5月作为专家参加“上海市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的评审工作;
2005年7月作为专家评审组组长负责上海市新教材初中音乐成套教材评审;
2005年9月作为专家评审组组长负责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高中艺术教材的评审;
2005年10月作为专家评审组组长负责上海市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审查;
2005年11月作为专家评审组组长负责上海市小学音乐教材教师用书的审查评审工作;
2005年11月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音体美”学科评审组组长;
2006年至今担任上海市中小学音乐教材专家评审组组长,负责上海市中小学全套音乐教材的评审工作。
教学工作
担任了作曲系作曲专业课的教学、音乐学系和声课的教学、本科作品分析课的教学以及作曲技术理论和声方向研究生的教学以及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和声课教学等工作;
1977年入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982年入武汉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本科,1987年师从郑英烈教授攻读作曲与现代和声理论方向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其后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历任理论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师从赵晓生教授,2002年获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博士学位。从2002年至2008 年间,连年赴台湾、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及讲学考察。
教授课程:
作曲、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论文写作、音乐节奏研究。
研究领域:
和声学理论、音乐节奏理论、作曲技术理论以及基础音乐教育理论。
在研课题:(02年至今)
霍英东基金项目《音乐的节奏结构——结构力与动力的研究》;
上海曙光基金项目《20世纪音乐作品的节奏形态研究》;(已经结项)
中国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教育项目《音乐基础教育体制的转型研究》;(已经结项)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础音乐教育与音乐特色教育若干问题的研究》。(已经结项)
获奖情况:(99年至今)
1999年获上海音乐学院第七届科研成果评奖论文二等奖;
2001年获傅成贤纪念奖学金;
2002年2月获霍英东第八届青年教师研究奖励基金;
2002年获上海音乐学院2000——2002年度科研成果评奖学生论文一等奖;
2002年获上海音乐学院2000——2002年度科研成果评奖译文奖;
2004年获上海市浦东“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4年获上海市浦东“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
2005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
2005年获上海市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
2006年获上海市文艺人才基金理事会颁发的优秀教师奖。
主要著述:
著作(97年至今)
《李斯特》,东方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
《普契尼》,东方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2006年将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乐理教程》,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再版;
《音乐素质教育丛书》一套七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再版;
主编完成了元培学校综合音乐课程九个年级的教材。
论文、作品与译文(88年至今)
《节奏理论研究的历史描述》,黄钟2008年第二期;
《论节奏的定态》,乐府新声2007年第四期;
《论音乐节奏结构中的二元关系》,黄钟2006年第四期;
《论节奏结构的重音》,音乐艺术2007年第二期;
《论音乐的节奏结构——对其中诸要素的讨论》,黄钟2006年第一期;
《简论里盖蒂音乐创作中的音高组合特征——以“钢琴练习曲”为例的音高技术研究》,音乐探索2006年第三期。2005年北京国际现代音乐节——全国第二届和声学研讨会发表;
《简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若干问题》,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二期;
《论节奏与节拍的关系——对二者概念的评价与讨论》,黄钟2005年第一期;
《画从乐中生,韵自画中来——评析尹明五“交响音画——韵”》,人民音乐2004 年第10期;
《论王建中的音乐创作》,2003年华人作曲家音乐节研讨会论文集;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人民音乐2003年第5期;
《霜叶红于二月花——简论王建中钢琴曲“情景”》,人民音乐2003年第4期;
《转制中的元培学校:转型中的音乐教育体制与课程观念》,音乐艺术2003年第2期;译文《文人与文化》(周文中),音乐艺术2002年第3期;
《试论音乐的力度结构——卡特“木管四重奏”练习曲NO.7中力度的分析与认识》,音乐艺术2002年第2期;
《走出深闺人必识——关于现代音乐的随想》,爱乐2001年第11期;
《百年“月光”今犹在?——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爱乐2001年第11期;
《论节奏的组织与结构——卡特“木管四重奏”练习曲NO.7中节奏的分析与认识》,音乐艺术2001年第1期;
《艺术!吉尼斯?》,爱乐2000年第6期;
《从“DIARY-I”看陈晓勇钢琴曲创作的新思维》,黄钟2000年第3期;
《试论即兴音乐创作——“依心集”的联想与解读》,音乐艺术2000年第1期;
《和声与织体——对音乐师范和声课实践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专辑)1997年;
《祭文》(弦乐四重奏),黄钟1995年第一期;
《20世纪节奏的发展及其组合特征》,黄钟1991年第二期;
《序列音乐中的数列化节奏》,交响1990年第二期;
《散板》(钢琴独奏),音乐探索1990年第一期增刊;
《简论克拉姆音乐作品中织体——音色形态及其作用》,黄钟1989年第二期;
《论当代音乐的和声材料及其组合、关系》,音乐学习研究1988年第四期;
《祷文》(筝或扬琴独奏),黄钟1988年第三期;
学术交流(01年至今)
近五年来所参加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有:
2001年11月,受组委会邀请作为正式代表参加在天津举办的“天津国际音乐节暨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向大会提交了论文《论朱践耳的交响音乐创作》和《音乐分析的方法》;
2002年11月,受台湾省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邀请赴台北参加《两岸学术论坛》——“两岸专业音乐教育学术研讨会·人才培育篇”,在研讨会上作了《大陆音乐教育制度、观念及其影响》的专题发言,并提交论文《转制中的元培学校:转型中的音乐教育体制与课程观念》;
2003年10月在ISCM执委会上海现代音乐创作论坛上作《现代音乐创作的发展》专题发言;
2003年11月,受邀参加“2003’华人作曲家音乐节”,在音乐节上提交《论王建中的音乐创作》一文,并在音乐节研讨会上做专题发言;
2004年3月5日至6月5日被浦东社会发展局选派到美国马里兰洲陶森大学(Towson University)进行校长培训和教育考察,并获校长培训证书;
2005年4月20日至5月4日受美国内华达拉斯维加斯音乐艺术学院邀请作“中国的音乐、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专题讲学;
2005年5月23日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现代音乐节”,并在“全国第二届和声学研讨会”上做题为“简论里盖蒂音乐创作中的音高组合特征——以《钢琴练习曲》为例的音高技术研究”专题发言;
2006年1月受台湾成人教育协会邀请考察台湾的成人教育;
2006年7月30日至8月6日,受美国斯坦威公司和WPPI研究院邀请参加在亚里桑那举行的音乐节并担任“国际五架钢琴比赛”的评委;
2008年3月受斯科奇中学和悉尼音乐音乐学院邀请作学术交流;
2008年再次受美国斯坦威公司和WPPI研究院邀请参加在亚里桑那举行的音乐节。
教育教学评价活动(99年至今)
1999年至2001年参加全国新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
2000年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材编委会、上海音乐出版社聘为专家委员;
现为上海市浦东“张巍音乐教师培训基地”负责人,浦东音乐学科组负责人;全面负责浦东新区音乐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音乐教师培训基地学员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培训和评价工作;
2004年9月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音体美”学科评审组组长;
2004年10月作为专家评委参加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举办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教材《音乐》(初中)修改方案的评审工作;
2004年12月被浦东新区社发局聘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2004年12月作为专家评委参加上海市教委举办的二期课改新教材教师用书的招标评审;
2005年1月参加浦东新区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2005年2月作为专家评委参加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举办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教材《音乐》(初中)少儿版的评审工作;
2005年3月作为专家评委参加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举办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教材《音乐》(初中)上教版的评审工作;
2005年5月作为专家评委参加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举办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教材《音乐》(小学)的评审工作;
2005年5月作为专家参加“上海市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的评审工作;
2005年7月作为专家评审组组长负责上海市新教材初中音乐成套教材评审;
2005年9月作为专家评审组组长负责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高中艺术教材的评审;
2005年10月作为专家评审组组长负责上海市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审查;
2005年11月作为专家评审组组长负责上海市小学音乐教材教师用书的审查评审工作;
2005年11月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音体美”学科评审组组长;
2006年至今担任上海市中小学音乐教材专家评审组组长,负责上海市中小学全套音乐教材的评审工作。
教学工作
担任了作曲系作曲专业课的教学、音乐学系和声课的教学、本科作品分析课的教学以及作曲技术理论和声方向研究生的教学以及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和声课教学等工作;
张巍老师相关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