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林文雄老师介绍
个人简介:
林文雄 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82年本科毕业于原福建农学院,并留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赴韩国庆北大学农学院和美国UCLA研修工作。在水稻生理生态遗传学和生态农业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应用于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国内较早开展水稻化感作用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曾多次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国际化感作用(allelopathy)和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并作专题发言。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近20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150多篇(部),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教学工作上取得较好的工作成绩,先后指导硕、博士生70多人,博士后4人,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1998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1999年入选国家百千成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现任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委员水稻学组副组长、中国植保学会化感作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应用生态学报》常务编委、《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和《生态学杂志》编委 、福建生态学会副理事长、 本校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之一。
所属学科:
1. 生态学 2.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研究方向:
1. 作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2.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在研项目(2004-2007):
1. 水稻新品种(组合)高效生产与加工技术(2004-2006) ,福建省重大项目2004NZ01-4
2. 福建省中药材GAP关键技术研究(2004-2006),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2004YZ02
3. 水稻化感作用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02-2006),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2002F012
4. 水稻对UV-B辐射胁迫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2006-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571103
5. 氮素营养调控化感水稻抑草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2004-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028
6. 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抗性机制与基因定位(2002-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10043
7. 水稻化感作用机制与基因定位研究(2003-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068
8. 地黄连作障碍的根际土壤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2007-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2729
科研成果:
1. 福建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1997年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排名第六)
2. 水稻旱育稀植增产机理研究与应用,2001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3. 福建省主要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应用,2003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4. 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2004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5. 水稻化感作用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200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6. 福建地道药材莲子GAP关键技术研究, 200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联系电话:
0591-83737535,83769440 (Fax)
E-mail:
wenxiong181@163.com
林文雄 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82年本科毕业于原福建农学院,并留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赴韩国庆北大学农学院和美国UCLA研修工作。在水稻生理生态遗传学和生态农业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应用于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国内较早开展水稻化感作用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曾多次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国际化感作用(allelopathy)和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并作专题发言。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近20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150多篇(部),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教学工作上取得较好的工作成绩,先后指导硕、博士生70多人,博士后4人,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1998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1999年入选国家百千成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现任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委员水稻学组副组长、中国植保学会化感作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应用生态学报》常务编委、《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和《生态学杂志》编委 、福建生态学会副理事长、 本校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之一。
所属学科:
1. 生态学 2.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研究方向:
1. 作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2.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在研项目(2004-2007):
1. 水稻新品种(组合)高效生产与加工技术(2004-2006) ,福建省重大项目2004NZ01-4
2. 福建省中药材GAP关键技术研究(2004-2006),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2004YZ02
3. 水稻化感作用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02-2006),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2002F012
4. 水稻对UV-B辐射胁迫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2006-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571103
5. 氮素营养调控化感水稻抑草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2004-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028
6. 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抗性机制与基因定位(2002-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10043
7. 水稻化感作用机制与基因定位研究(2003-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068
8. 地黄连作障碍的根际土壤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2007-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2729
科研成果:
1. 福建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1997年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排名第六)
2. 水稻旱育稀植增产机理研究与应用,2001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3. 福建省主要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应用,2003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4. 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2004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5. 水稻化感作用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200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6. 福建地道药材莲子GAP关键技术研究, 200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联系电话:
0591-83737535,83769440 (Fax)
E-mail:
wenxiong181@163.com
林文雄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 福建农林大学教学资源
- 林文雄老师课程教学资源
- 福建农林大学:森林有害生物控制
- 更多课件(包)>>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巨菌草( Pennisetum giganteum)研究进展(福建农林大学)
- 福建农林大学:参与式教学——基于14年中加合作《农业生态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
- 《食品加工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福建农林大学)Chapter 1 INTRODUCTION
- 福建农林大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绪论 Introduction
- 福建农林大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概率与抽样分布 Probability and Sampling Distributions
- 更多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