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彭新华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所在院系:化工学院
所在地区:江苏
所在城市:南京
评论次数:1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975951.html
彭新华老师介绍
彭新华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相继于1986年、1989年和1997年获南京理工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博士后,主修有机化学。任职于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先后于1997年和2002年晋升副教授和教授职称。作为JSPS研究员,曾在日本京都大学和关西学院大学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期间获日本文部科学省JSPS研究员特别奖励基金。
主要从事“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仿生催化合成化学”、“精细有机化学品绿色合成化学与工艺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创新性发展和建立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原子经济性的氮氧化物硝化合成化学,探讨其仿生催化合成反应行为特性和机理,为深入认识自然界物质的化学过程、了解氮氧化物与生物分子的化学过程和生物学过程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开展药物、香料、染料、高能量密度材料、及其中间体等有机化学品的具有环境经济特性的合成化学与工艺学研究,为工业工程化应用奠定基础。已经发表科学研究论文7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收录30余篇。
姓名: 彭新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8-1
职称: 教授 办公电话: 025-84315519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件: xinhpeng@mail.njust.edu.cn
工作单位: 化工学院
最后学历: 研究生毕业 最后学位: 博士
最后毕业学校: 南京理工大学 毕业专业: 070303 有机化学 毕业时间: 1997年12月
◇ 主学科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主): 应用化学 博士学科 学科代码: 081704
1、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仿生催化合成化学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广泛用作药物、染料、香料、高能量密度材料、及其中间体等精细化学品,传统合成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一般采用含氮(V)化合物作硝化试剂的合成方法,如硝酸或硝酸盐等在某些强酸介质中的应用,这些合成方法不具有合成反应的绿色化学性,目前已成为全球环境公害最严重的合成单元方法之一。该研究方向旨在从“酸”方法非连续性转移到“非酸”方法,即建立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氮氧化物非酸合成方法,取代无环境经济性的酸介质合成方法,清洁制备目标化合物,为建立其原子经济性合成方法提供可行性科学依据。研究合成反应的仿生催化特性,模拟生物酶催化特性,从分子水平上实施芳香硝基化合物分子识别行为的选择性合成控制。探讨仿生催化合成反应机理,深入认识氮氧化物与自然界物质的化学过程,进一步了解氮氧化物分子与生物分子的生物学过程,推动应用化学与有机化学学科的进展。
2、精细有机化学品绿色合成化学与工艺学
基于绿色化学内容和发展方向实施全合成功能性精细有机化学品(香料、药物、燃料)及其技术工艺创新研究,研究具有环境经济性的合成化学和工艺,为工业工程化应用奠定科学与技术基础。该研究方向领域已经成功实施了多项新技术的工业转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五年来新技术应用已经为国家精细化工企业新增利税超亿元人民币,也曾为学校科技产业创造近千万元人民币利润。
◇ 学术任职:
◇ 学术成就:
1.G Li, X Liu, X Peng, C Lu. Bis(1-methyl-1H-imidazole-kappa N-3) dithiocyanatocopper(II). Acta Cryst., 2006, E62, m259-m261.
2.G Li, X Peng, C Lu. Theoretical studies of secon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benzo five-mmbered heterocyclic squaraine derivatives. Chin. J. Org. Chem.,2006, 26(6),839-844.
3.A Hun, M Ye, X Peng, Efficacy study of poly aluminum chloride in agglomeration and coagulation of superfine HMX suspens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ergetic Materials (vol.VI), ed. by Yajiun Wang et al. Science Press USA Inc.,2005.
4.X Peng, N Fukui, M Mizuta, H Suzuki. Nitration of moderately deactivated arenes with nitrogen dioxide and molecular oxygen under the neutral conditions. Zeolite-induced enhancement of regioselectivity and reversal of isomer ratios. Org. Biomol. Chem., 2003, 1, 2326-2335.
5.X Peng, H Suzuki, Regioselective double Kyodai nitration of toluene and chlorobenzene over zeolites. High preference for the 2,4-dintro isomer at the second nitration stage. Org. Lett., 2001,3(22), 3431-3434.
6.X Peng, H Suzuki. C Lu Zeolite-assisted nitration of neat toluene and chlorobenzene with a nitrogen dioxide/molecular oxygen system. Tetrahedron Lett., 2001, 42(26), 4357-4359.
◇ 目前从事的研究内容、承担和科研项目及经费:
1. 从事精细有机化学品(香料、药物、染料)的合成新技术工艺研究,积极开展精细有机化学品的环境经济性合成化学与工艺研究,实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和应用。
2. 从事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原子经济性合成新方法的建立、仿生催化有机合成反应化学、金属有机铋化学等研究工作。在绿色合成化学和方法领域开展前沿基础和应用研究,研究仿生催化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实施目标化合物结构分子的定向合成和控制,探索氮氧化物仿生催化硝化行为特性,深入认识氮氧化物与自然界物质作用的化学过程,进一步了解氮氧化物分子与生物分子的生物学过程。
目前已获得各类研究项目近五十万元的经费资助,主要承担国防基础科研基金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公司(企业)科技开发基金项目等。
◇ 其它情况:
1989年研究生毕业执教于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先后被聘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职称。
1999-2002,JSPS Fellow,日本京都大学和关西大学外国人特别研究员。获日本文部科学省和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长期研究员基金资助,在Kyoto University和Kwansei Gakuin University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获日本文部科学省JSPS特别研究员科学研究奖励基金。
目前与国外同行建立有广泛的科研合作关系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均每两年进行一次与国外科学家的学术交流互访,旨在创新性发展Kyodai反应的原子经济性方法、仿生催化有机合成反应化学,以及有机功能材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合成新技术。
彭新华老师教学评价(1条)
举报cucdc网友 2008/5/22 22:47:30

这个老师是从日本回来的,所以她上课讲的东西都是英语的,要努力学习哦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彭新华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