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蒋宗礼老师介绍
姓名:蒋宗礼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6年10月
专业职称:教授
专业职务: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
通信地址: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100022
电话:67392508(办公室)
电子邮件地址:jiangzl@bjut.edu.cn
简介:
现任计算机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学校课程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2006-2010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本科组组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培训专家组成员,Intel多核技术大学合作项目顾问专家组成员。入选国家教委科技司《中国高校优秀青年学者录》(第一辑.1990年),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航空航天工业部优秀青年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教学带头人。
讲授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从事网络并行计算、计算机操作系统、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学科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
先后获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教学科研成果奖1等奖2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1、2等奖各一项,北京市精品教材1套,是北京市精品课程(编译原理)的负责人;在《计算机学报》、《高技术通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计算机教育》……等学术刊物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近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科生、研究生教材3部,出版专著1部,在多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系主任论坛作报告,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年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西北地区高校计算机教育与发展研讨会、一些省高校计算机系主任论坛、研究会作特邀报告,并应邀到一些大学的计算机学院(系)作报告。提出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高校的共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研究论文被一些高校跟踪。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起草《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规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软件工程专业参考教学计划》、《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任多个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或主任。
学历:
1978.3-1982.1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
1982.2-1984.7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学科硕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84.9 -1986.6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统软件教研室 助教
1986.7-1991.11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统软件教研室 讲师
1989.9 -1990.9 美国访问学者
1991.12-1996.7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统软件教研室 副教授
1996.7 -2001.3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学院)系统软件教研室 教授、 《形式语言》基础教学带头人
1997.5-1997.11 加拿大高级访问学者
2001.4 -今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历任职务:
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系)系统软件教研室副主任、系副主任、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2001年7月开始任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后兼任学校课程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主要学术兼职:
2006-2010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
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本科组组长;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培训专家组成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
Intel多核技术大学合作项目顾问专家组成员。
曾获得的主要荣誉:
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入选国家教委科技司《中国高校优秀青年学者录》(第一辑.1990年);
航空航天工业部优秀青年教师;
宝钢优秀教师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教师。
教学情况:
讲授过的本科生课程:《形式语言》、《编译原理》、《集合与图论》、《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高级操作系统》
讲授过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数据库系统原理》、《人工神经网络》
讲授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数学》
讲授过的博士研究生课程:《神经计算》、《算法理论基础》
人才培养:
指导进修教师多名;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
研究方向:
网络计算、计算机操作系统、人工神经网络、计算学科高等教育。
参加过的项目:
HS实时操作系统;EHS实时操作系统;HQ-63实时软件系统;军用分布式实时操作系统;ABC-90阵列机;人工神经网络学习理论研究;面向SPMD的程序重构技术研究;数字单兵系统专用操作系统研究;LINUX;网络资源动态配置、搜索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评估研究与实践(教育部-参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教育部-参加),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算机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育部-参加),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改革(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教改实验班的探索与运行(北京市教改研究项目-主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名牌专业建设(北京市教改研究项目-主持)、地方性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专委会-主持)、“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市教改研究项目-主持)、地方院校优秀学生培养研究(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主持)。另有参加研究的项目多项。
科研省部级获奖:
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等多项。
教学省市级获奖:
黑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多项;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北京市精品教材一套,北京市精品课程一门,北京市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
(另获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励多项。)
专著:
蒋宗礼.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
参加.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撰写前5章和第9章的2、3节)
论文:
先后在《计算机学报》、《高技术通信》、《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北京工业大学学报》、《黑龙江高教研究》、《计算机教育》……期刊和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70余篇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有的被EI收录。是1996 -2004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的活跃作者。
近期教材:
人工神经网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2003年3月第2次印刷(目前正在修订中)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次印刷,2005年10月第五次印刷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教学参考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人工神经网络导论(电子讲稿).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2月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电子讲稿).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国内交流:
专业规范制订
参加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的制定。
主持《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规范》初稿的起草和讨论组织。
参加2001年软件学院开办初期教育部组织的《软件工程教学计划》(参考)的制定。
系主任论坛
参加了全国高校第1到第9届计算机系(学院)系主任(院长)论坛和西部开发特别论坛,先后在第3、第4、第6、第7届论坛、第8届论坛、第9届论坛和西部开发特别论坛上作报告,参加编著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在第5届论坛上发表,所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被大会作为会议资料。
研究会、专委会
从2001年起,多次在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年会、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上作主题报告。
其他交流
应邀在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西北地区高校首届系主任论坛、河南省首届系主任论坛、山东省高校计算机教育年会、湖南省高校计算机教育年会、江西地区高校计算机教育论坛及教师培训会、黑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讨会、吉林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讨会、辽宁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讨会、以及一系列全国课程研讨会作特邀报告。
应邀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内蒙古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中原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等学校的计算机学院(系)为教师和学生作报告。
是YOCKSEF研究生分论坛的特邀讲者。
教材编写委员会
参加多个系列教材的编委会工作,任编委会委员、主任。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6年10月
专业职称:教授
专业职务: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
通信地址: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100022
电话:67392508(办公室)
电子邮件地址:jiangzl@bjut.edu.cn
简介:
现任计算机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学校课程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2006-2010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本科组组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培训专家组成员,Intel多核技术大学合作项目顾问专家组成员。入选国家教委科技司《中国高校优秀青年学者录》(第一辑.1990年),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航空航天工业部优秀青年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教学带头人。
讲授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从事网络并行计算、计算机操作系统、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学科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
先后获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教学科研成果奖1等奖2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1、2等奖各一项,北京市精品教材1套,是北京市精品课程(编译原理)的负责人;在《计算机学报》、《高技术通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计算机教育》……等学术刊物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近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科生、研究生教材3部,出版专著1部,在多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系主任论坛作报告,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年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西北地区高校计算机教育与发展研讨会、一些省高校计算机系主任论坛、研究会作特邀报告,并应邀到一些大学的计算机学院(系)作报告。提出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高校的共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研究论文被一些高校跟踪。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起草《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规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软件工程专业参考教学计划》、《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任多个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或主任。
学历:
1978.3-1982.1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
1982.2-1984.7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学科硕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84.9 -1986.6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统软件教研室 助教
1986.7-1991.11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统软件教研室 讲师
1989.9 -1990.9 美国访问学者
1991.12-1996.7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统软件教研室 副教授
1996.7 -2001.3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学院)系统软件教研室 教授、 《形式语言》基础教学带头人
1997.5-1997.11 加拿大高级访问学者
2001.4 -今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历任职务:
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系)系统软件教研室副主任、系副主任、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2001年7月开始任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后兼任学校课程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主要学术兼职:
2006-2010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
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本科组组长;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培训专家组成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
Intel多核技术大学合作项目顾问专家组成员。
曾获得的主要荣誉:
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入选国家教委科技司《中国高校优秀青年学者录》(第一辑.1990年);
航空航天工业部优秀青年教师;
宝钢优秀教师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教师。
教学情况:
讲授过的本科生课程:《形式语言》、《编译原理》、《集合与图论》、《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高级操作系统》
讲授过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数据库系统原理》、《人工神经网络》
讲授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数学》
讲授过的博士研究生课程:《神经计算》、《算法理论基础》
人才培养:
指导进修教师多名;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
研究方向:
网络计算、计算机操作系统、人工神经网络、计算学科高等教育。
参加过的项目:
HS实时操作系统;EHS实时操作系统;HQ-63实时软件系统;军用分布式实时操作系统;ABC-90阵列机;人工神经网络学习理论研究;面向SPMD的程序重构技术研究;数字单兵系统专用操作系统研究;LINUX;网络资源动态配置、搜索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评估研究与实践(教育部-参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教育部-参加),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算机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育部-参加),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改革(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教改实验班的探索与运行(北京市教改研究项目-主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名牌专业建设(北京市教改研究项目-主持)、地方性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专委会-主持)、“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市教改研究项目-主持)、地方院校优秀学生培养研究(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主持)。另有参加研究的项目多项。
科研省部级获奖:
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等多项。
教学省市级获奖:
黑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多项;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北京市精品教材一套,北京市精品课程一门,北京市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
(另获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励多项。)
专著:
蒋宗礼.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
参加.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撰写前5章和第9章的2、3节)
论文:
先后在《计算机学报》、《高技术通信》、《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北京工业大学学报》、《黑龙江高教研究》、《计算机教育》……期刊和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70余篇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有的被EI收录。是1996 -2004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的活跃作者。
近期教材:
人工神经网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2003年3月第2次印刷(目前正在修订中)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次印刷,2005年10月第五次印刷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教学参考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人工神经网络导论(电子讲稿).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2月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电子讲稿).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国内交流:
专业规范制订
参加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的制定。
主持《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规范》初稿的起草和讨论组织。
参加2001年软件学院开办初期教育部组织的《软件工程教学计划》(参考)的制定。
系主任论坛
参加了全国高校第1到第9届计算机系(学院)系主任(院长)论坛和西部开发特别论坛,先后在第3、第4、第6、第7届论坛、第8届论坛、第9届论坛和西部开发特别论坛上作报告,参加编著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在第5届论坛上发表,所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被大会作为会议资料。
研究会、专委会
从2001年起,多次在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年会、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上作主题报告。
其他交流
应邀在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西北地区高校首届系主任论坛、河南省首届系主任论坛、山东省高校计算机教育年会、湖南省高校计算机教育年会、江西地区高校计算机教育论坛及教师培训会、黑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讨会、吉林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讨会、辽宁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讨会、以及一系列全国课程研讨会作特邀报告。
应邀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内蒙古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中原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等学校的计算机学院(系)为教师和学生作报告。
是YOCKSEF研究生分论坛的特邀讲者。
教材编写委员会
参加多个系列教材的编委会工作,任编委会委员、主任。
蒋宗礼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 北京工业大学教学资源
- 蒋宗礼老师课程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