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景海河老师介绍
景海河 男,博士,教授, 1963年4月7日生于黑龙江省鸡东县,满族。1984.7毕业于原阜新矿业学院( 现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矿井建设专业,任教于原黑龙江矿业学院( 现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 )至今。1995 年7月于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并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6 月于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岩土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在该校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做研究工作,2005年 3月出站,获博士后证书。现任黑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院长。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获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鸡西市科技突出贡献拔尖人才,2004年黑龙江省模范教师,2006年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 年第三届“ 黑龙江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 ”、2006年省总工会“ 三大工程”创新能手、学院岩土工程学科省级学科梯队带头人,2001年、2002年黑龙江省科技成果奖励评审专家 ,2005年国家科技奖励和国家自然基金网络评审专家,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景海河同志长期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博士学位论文《深部工程围岩特性及其变形破坏机制研究》从深部工程的概念与分类,到深部工程岩石力学问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参与导师何满潮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软岩巷道支护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应用(No598251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部工程岩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 No.50490270 )”、教育部重大项目“ 深部煤炭资源可持续开采关键技术研究(No.10405)”等课题。其中主要参与完成的“软岩工程岩体力学理论与实践”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低焓地热工程建设技术” 获 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峡库区巨型古滑体稳态预测预报及信息化选址技术 ” 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主持承担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地表塌陷问题及关键技术研究(GB04A302)”、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振兴老工业基地重大科技项目“复杂条件煤巷新型锚网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No.10507045)”、省教育厅骨干教师项目“深部工程软岩大变形破坏机制实验研究(No.1054G045)”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01、2003,2006),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4)。参加合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40余篇。
景海河同志长期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博士学位论文《深部工程围岩特性及其变形破坏机制研究》从深部工程的概念与分类,到深部工程岩石力学问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参与导师何满潮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软岩巷道支护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应用(No598251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部工程岩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 No.50490270 )”、教育部重大项目“ 深部煤炭资源可持续开采关键技术研究(No.10405)”等课题。其中主要参与完成的“软岩工程岩体力学理论与实践”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低焓地热工程建设技术” 获 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峡库区巨型古滑体稳态预测预报及信息化选址技术 ” 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主持承担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地表塌陷问题及关键技术研究(GB04A302)”、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振兴老工业基地重大科技项目“复杂条件煤巷新型锚网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No.10507045)”、省教育厅骨干教师项目“深部工程软岩大变形破坏机制实验研究(No.1054G045)”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01、2003,2006),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二届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4)。参加合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40余篇。
景海河老师相关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