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饶芃子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暨南大学
所在院系:文学院
所在地区:广东
所在城市:广州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047046.html
饶芃子老师介绍
饶芃子,女,1935年生,广东潮州人。中共党员。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7年至1953年在广东省潮安第一中学念初中和高中。1953年高中毕业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57年毕业留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任助教,从师著名古典文学史家王起(王季思)教授。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后,调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从师著名文艺理论家肖殷教授,主讲文艺理论。1970年~1977年暨南大学停办期间,在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78年返回暨大任教至今,1981年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暨南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暨南大学副校长、暨南大学学位委员会主席、暨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暨南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共广东省委第六届候补委员,广东省第八届人大常委,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三届、第四届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副主席。是国家教委高校人文、社科“八五”、“九五”规划项目中国文学学科专家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文学学科专家评议组成员。
1981年协助肖殷教授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建立文艺学硕士点,1983年被遴选为文艺学硕士生导师。1993年在暨南大学中文系领衔建立文艺学博士点,同时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至2002年是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997年起先后为暨南大学“211工程”子项目“文艺学与汉语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与海外华文教育”一级负责人。迄今培养硕士数十人,博士生44人,尚有在读博士生9人,博士后1人。
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等。是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深圳大学、汕头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还是广东省著名大型丛书《岭南文库》编委、《饶宗颐文集》编委。
饶芃子教授从教50年来,在文艺学、比较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教学与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方面,在海内外华文文学界、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她曾多次主持这一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到境外、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
二、开设课程
曾开设本科生课程:
文学概论、马列文论、文艺批评、中西戏剧比较
曾开设硕士生课程:
中西戏剧比较、文艺批评方法论、创作理论研究、西方文论专题研究、
海外华文文学专题研究、《红楼梦》精读、比较文学专题
曾开设港澳硕士生课程:
诗词美学、名著鉴赏、文艺创作与批评实践、中西小说比较
开设博士生课程:
比较诗学、中外文论、文艺学专题研究、跨文化与海外华人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专题
三.研究成果
饶芃子教授迄今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300多篇,出版著作13部(含合著),主编著作9部,主编学术丛书6套(共46本)。
代表性著作(5本):
1.《中西戏剧比较教程》(主编,参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
2.《本土以外——论边缘的现代汉语文学》(与费勇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3.《中西比较文艺学》(饶芃子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
4.《比较诗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5.《世界华文文学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
论文代表作(15篇):
1.《中西戏剧起源、形成过程比较》,《学术研究》1987年第5期 / 香港《文汇报》1987年3月29~4月7日连载。
2.《中西典型性格论比较》,《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3.《论中西戏剧结构的差异及其原因》,《暨南学报》1990年第4期 / 收入《碰撞与融会——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4月)。
4.《中西灵感说与文化差异》,《学术研究》1992年第1期 /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 收入《狮在华夏——文化双向认识的策略问题》(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
5.《自然之道—中西传统诗学比较论纲》(与余虹合作),《文学评论》1995年第2期。
6.《论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意义》(与费勇合作),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
7.《中国文艺批评现代转型的起点——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及其他》,《文艺研究》1996年第1期。
8.《文化影响的宫廷模式——<三国演义>在泰国》,《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第3期 / 新加坡《南洋学报》1999年12月第54卷(英文译文) / 收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9.《海外华文女作家及其文本的理论透视》,《文学评论》1997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2期全文复印
10.《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与方法问题》,《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1期 /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5期全文复印。
11.《海外华文文学的新视野》,《社会科学家》1998年第2期 / 《新华文摘》1998年9期全文转载 /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 / 获“广东省第六次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12.《文学的澳门和澳门的文学》(与费勇合作),《文学评论》1999年第6期 / 《南方日报》1999年11月20日 / 获“首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13.《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暨南学报》2000年第1期 / 《新华文摘》2000年第4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 /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刊登摘要 / 《中国比较文学》刊登该文摘要 / 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4.《拓展海外华文文学诗学层面的研究》,《文学评论》2003年第1期。
15.《“全球地域化”语境下中国文学影响研究》,《学术研究》2006年第2期。
四.承担项目:
六·五项目
负责广东省高教厅社会科学项目“中西典型论”。
七·五项目
1、主持广东省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项目“传统文学与当代意识丛书 ”。
2、主持广东省高教厅社科项目“海外华文文学专题研究”。
3、主持国家教委人文、社科教材规划项目“中西戏剧比较”。
八·五项目
1、1992年~1994年,主持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比较研究 ”。
2、1992年~1994年,主持广东省高教厅社会科学项目 “中西小说比较”。
3、1994年~1996年,主持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比较文艺学”。
4、1994年~1997年,主持美国黄兴基金资助项目“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
九·五项目
1、 主持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华文文学与文化抉择 ”。
2、 主持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海外华文文学与文化抉择 ”。
3、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南亚华文文学比较研究”。
4、主持广东省高教厅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外华文女性文学研究”。
十·五项目
2005年~2007年,主持国务院侨办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
五、荣誉与奖励:
国家级表彰、奖励
1、1992年10月1日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2、1993年3月在“学先进、比奉献,为实现‘八五’计划建功立业”活动中成绩突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
3、1995年3月被评为1995年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
4、1998年9月被评为“国务院侨办所属学校优秀教师”。
省级表彰、奖励
1、1982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即广东省劳动模范)。
2、1985年9月被广东省高等教育局评为“一九八五年高教战线先进工作者”。
3、1985年底被评为“广东省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
4、1985年12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评为“一九八五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5、1986年7月1日被中共广东省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1986年9月获广东省人民政府表彰“从事教学工作满二十五年,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7、1992年12月30日受广东省戏剧家协会表彰“从事戏剧工作逾三十五年,为戏剧事业做出可贵的贡献。”
校级表彰、奖励
1、1986年9月获“暨南大学1985至1986学年优秀教师”称号。
2、1987年9月获“暨南大学1986~1987学年优秀教师”称号。
3、1988年6月被评为暨南大学1987~1988学年度“课堂好老师”。
4、1993年3月被评为暨南大学1993年“巾帼建功”标兵。
5、1997年9月被评为“暨南大学1997年先进工作者”。
6、1998年7月1日被评为“暨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7、2001年9月被评为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8、2001年9月10日被评为2001年暨南大学“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9、2003年7月1日被评为“2003年文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10、1997年9月10日被暨南大学授予“暨南大学‘八五’期间杰出科研工作者”称号。
11、2006年9月10日被暨南大学授予“终身贡献奖”。
科研成果获奖
1、1985年10月,评论《<将军吟>人物论》获“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一届文学评论奖”。
2、1990年8月,《中西戏剧比较教程》在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中被评为“优秀图书教材二等奖”。
3、1992年3月,主编的《中西戏剧比较教程》教材,被评为“广东省规划及省属院校自编文科优秀教材一等奖”。
4、1992年11月,主编的《中西戏剧比较教程》教材,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奖励等级:全国优秀奖(证书编号:国优023)
5、1992年《异国的奇葩》获广州文艺1991年度“中达朝花文学奖”。
6、1999年9月,论文《海外华文文学的新视野》获“广东省第六次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7、2003年1月,论文《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被评为“第三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三等奖”。
8、2003年3月,著作《本土以外——论边缘的现代汉语文学》(与费勇合作)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优秀成果三等奖。
9、2005年5月,论文《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0、2005年7月,论文《文学的澳门与澳门的文学》(与费勇合作)被评为“首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教学成果获奖
1、1986年9月,文艺学博士硕士教学成果获“1986年暨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1989年,《文艺理论教学成果》获“暨南大学一九八九年优秀教学成果奖”。
3、1993年9月,饶芃子教授等“文艺学研究生教学成果” 项目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
4、1997年5月,《文艺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与探讨》被评为“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饶芃子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饶芃子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