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孙蓉蓉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京大学
所在院系:文学院
所在地区:江苏
所在城市:南京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140347.html
孙蓉蓉老师介绍
孙蓉蓉,女,1953年6月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1977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硕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心雕龙》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
研究成果
  
《文心雕龙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本书主要研究三个大问题:一是关于刘勰及《文心雕龙》的产生;二是《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三是刘勰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研究》
   台湾暨南出版社2001年版。本书一方面从纵向的即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所产生的功利认识、本体认识和主体认识等思维认识;另一方面,从横向的即思维方法的角度,论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所出现的整合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趋向思维等思维方法。并且通过对文学批评史上有代表性的批评论著的分析,进一步阐明古代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的特点。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合著)
   台湾华正书局1998年出版。本书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发展划分为萌芽、雏形、成熟、发展、繁荣、深入、集成、重心转移等八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理论特征、重要戏曲理论家与论著作了论述,并且总结了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形态、内涵和美学特征。
已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
《评艺术社会学和艺术心理学》,《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86年第8期转载,《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第6期摘录。
《论古代文学批评的辩证思维》,《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论晚明时期文学批评的主体认识》,《学术月刊》1988年第9期。
《论古代文学批评中的直觉思维》,《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文科学报文摘》1990年第6期摘录。
《论古代文论中情感论的流变》,《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1期。  
《论中国古代戏曲的诗化》,《戏剧艺术》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0期转载,
《魏晋时期文学批评的本体认识》,《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1期转载。
《〈文心雕龙〉的产生和形成辨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转载。
《对形式美的追求》——评《文心雕龙》的艺术技巧论,《文心雕龙学刊》第七辑(1993年1月)。
《论“隐秀”说》,《文学研究》第3辑(1993年4月)。
《古代文学批评的艺术性》,《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的研究方法》,《艺术百家》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1期转载。
《论“绮靡”说》,《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3期转载。
《近代戏曲改良理论》,《艺术百家》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戏曲研究》1996年第1期转载。
《文心与人心的融合》——论刘勰文学思想的核心,《古典文献研究》(1993-1994年),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
《“以资闲谈”与〈六一诗话〉》,《中国韵文学刊》1995年第2期。
《论古代文学批评的整合思维》,《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11期转载。
《再谈〈文心雕龙〉结构框架的形成》——与张一平先生商榷,《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物一无文”与〈艺概〉》,《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梁廷楠〈藤花亭曲话〉述评》,《南京大学中文学报》1999年。
《论古代文学批评的趋同思维》,《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文原于道”与“文以载道”》,《〈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3月。
《〈文心雕龙?程器〉篇辨析》,《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学苑出版社2000年2月。
《从“弸中彪外”说到“才胆识力”说》,《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辑(2002年12月)。
《关于刘勰“文集”的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
《刘勰与沈约考论》,《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转载。
《刘勰与僧祐考述》,《佛学研究》2003年。
《“宗经”还是“重文”》——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辨析,《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一辑(2003年12月)
《刘勰的“宗经”辩正》,《求是学刊》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6期转载。
《刘勰与定林寺考述》,《古典文献研究》第七辑,凤凰出版社2004年7月。
《〈正纬〉与谶纬》——《文心雕龙?正纬》篇辩正,《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1期转载。
《刘勰论谶纬的“有助文章”》,《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论诗纬对〈文心雕龙〉诗论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刘勰与定林寺》,《文史知识》2004年第12期。
《诗文何为“工”?》,《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二辑(2004年12月)。
《论谶纬的文学意义》,《文学评论丛刊》2005年5月。
所授课程
  
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课程)
  本课程将中国文学批评史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代、清代、近代共八个时期,重点介绍各个时期主要批评家和批评论著的理论观点,阐明其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文心雕龙》导读(本科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读《文心雕龙》的主要篇目,如《原道》、《明诗》、《神思》、《情采》、《物色》、《知音》等。在此基础上,阐释原著的基本思想和观点,说明其理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以及它对后来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文心雕龙》研究(硕士课程)
  本课程以《文心雕龙》中十个主要的理论观点为中心,如原道论、宗经论、神思论、体性论、比兴论、隐秀论等,阐发原著的基本观点,探讨这一理论的历史渊源,以及这一理论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发展。
中国古典诗词曲赏析(全校公选课)
  本课程为网络课程,有古典诗、词、曲三个部分组成。本课程精选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名作,内容有作家简介、作品解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并从相关的网站下载有关的文章及图片,以配合课本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时的视觉效果,提高学习兴趣,也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研究课题
  
目前从事的研究课题:
  《文心雕龙》与中国传统文化
  魏晋南北朝文论专题研究
孙蓉蓉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孙蓉蓉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孙蓉蓉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