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方福康
8.2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物理系
所在地区:北京
所在城市:北京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232464.html
方福康老师介绍
地址: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 100875
电话: 010-58807876
传真: 010-62200493
E-mail: fkfang@bnu.edu.cn
教育背景及主要经历:
1952年至1956年 于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8年10月至1980年12月 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师从I. Prigogine并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系统科学、复杂性理论及其在经济、神经计算等方面的应用
70年代末80 年代初,研究方向为非平衡统计物理及耗散结构理论,主要讨论非平衡相变及其数学形式。具体工作包括非平衡相变的驰豫时间、Fokker-Planck方程的李代数结构、核化的Schl?gl模型、双稳系统分析、具有饱和吸收的单模Laser相变,核裂变的远离平衡机制以及非平衡系统的变分分析等。
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将非平衡系统的研究扩展到社会经济、教育经济和生态资源环境等领域,讨论这些系统中存在的复杂性和自组织。主要工作包括经济波动和技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复杂经济系统的演化分析、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R&D部门的最优投资、风险概念分析、经济系统对称性分析、人力资源和教育经济效益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人才流失、自然资源环境系统的突变机制和临界性分析等。提出了J结构这一类经济系统的非均衡突变机制,讨论了S形的燕尾突变结构在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与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复杂性。关注宏观学习过程和记忆的涌现机制,尝试建立基于神经元群的动力学模型,将高维系统投影到低维系统,寻找系统演化的低维吸引子。具体内容包括:视知觉和听知觉神经过程中的涌现机制、SOM神经网络发展及应用、Hopfield网络与联想记忆、概念形成的微观机制、神经突触传递过程中的信息量改变等。
主讲课程:
理论物理、数学物理方法、近代物理、耗散结构理论、数理经济学,计算神经科学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
科研项目主持情况:
历年来承担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和面上项目、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的有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神经系统中学习功能的计算模型。
社会工作经历:
担任国务院系统科学评议组召集人,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等杂志评委,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近期发表的论文:
历年来发表文章著作80余篇。
方福康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方福康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