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李满春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京大学
所在院系:地学院
所在地区:江苏
所在城市:南京
评论次数:1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235823.html
李满春老师介绍
李满春 教授:男,1964年6月生,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兼)、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研究所所长(兼)、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学科特区)常务副所长(兼)。主要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GIS),资源环境遥感(RS),数字地图与应用地图学(CAM),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区域分析与空间规划。
当前讲授《GIS设计》(本科生)、《地理知识讲座》(本科生)、《地理信息科学讲座》(本科生)、《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研究生)、《资源环境遥感》(硕士研究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进展》(博士研究生)等课程。已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20多人次,指导硕士生50多人,指导博士生20多人,联系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1人。
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2部,参编、出版教材1部,出版专著1部,参编、出版论文集1本,参编、出版图集1本。
获国家级与部省级奖励十多项,包括中国高校十大GIS创新人物奖(2006)、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奖(2006)、江苏省高校一类精品课程奖(2006)、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三等奖(2005)、江苏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江苏省普通高校一类优秀课程奖(2003)、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2002)、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2001)、国土资源部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 2项)、第五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1999)、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1998)、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998)、民航华东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8)、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江苏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等。
兼任中国地理信息系统(GIS)协会理事、中国测绘学会理事、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研究小组成员、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理事、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理事、江苏省遥感与GIS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兼GIS专委会主任、《地球信息科学》、《地理信息世界》、《现代测绘》等期刊编委。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21009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电话:025-83595336;13705167312。
电子信箱: manchun@nju.edu.cn此邮件地址受spam bots保护,需要使用 Javascript 功能来查阅。 ; limanchun@yahoo.com此邮件地址受spam bots保护,需要使用 Javascript 功能来查阅。 。
已发表论文100余篇。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如下:
Review of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Classification Patterns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Image Analysis[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6, 16 (3): 282-288.
Study o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Urban Land Price Distribution in Changzhou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6,16(2):160-164.
基于边缘的多光谱遥感图像分割方法[J].遥感学报.2006,10(3):350-356.
基于特征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模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2):55-58.
基于Agent技术的分布式虚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 (6):121-122,79.
Study o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entral Jilin of China[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6,16(2):160-164.
网络地理信息服务构建初步研究[J].遥感信息,2006 .1 :46-49,63.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研究[J].现代测绘,2006 ,29(3):7-10.
基于Agent技术的分布式虚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6):121-122.
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4): 117-119,124.
基于矢栅混合数据模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3): 320-324.
标准农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遥感信息,2006,2: 63-66.
人口数据格网化模型研究进展综述.人文地理,2006 ,21(3): 115-119,114.
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郊区历史遗迹保护中的应用——以无锡市新区为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5: 43-46,22.
GIS支持的县域人口迁移空间模型研究--以浙江省临安市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 ,15 (3): 281-286.
中国海岸带专用地图投影设计[J].测绘学报.2006,34(4):395-399.
基于矢量数据模型的模糊地理对象建模[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6):66-70.
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时空模拟及虚拟政策实验[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6):66-70.
从Google Maps看我国全球化地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2):1-3.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村居民出行可达性的影响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2):62-66.
基于SOA的WebGIS框架探索[J].计算机应用.2006,(9):2225-2228.
基于最短路径距离的宗地地价点状因素自动化评价[J].计算机应用.2006,(9):143-145,178.
基于名义尺度栅格数据空间自相关测度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3):53-56.
面向离散点的空间权重矩阵生成算法与实证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3):53-56.
GIS支持的县域人口迁移空间模型研究——以浙江省临安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3):281-286.
GIS支持的常州市区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2006,29(2):3-5.
基于Web的虚拟地景信息系统研究[J].科技通报,2005(6).
一种基于面积紧凑度的二维空间形状指数及其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5).
基于一维Kohonen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J].遥感信息,2005(5).
土地利用规划建库与制图一体化方案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基于特征的空间数据库模型设计与实现[M]。《国土整治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年9月。
区域土地利用战略研究[M]。《国土整治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005年9月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年9月。
计算机辅助土地估价报告编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J].微型电脑应用,2005(1).
设计模式在GeoMedia WebMap地图数据发布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4).
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异及开发时序模型研究 [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
基于生命机制概念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模型研究[J].经济地理,2005 Vol.25 No.4.
AMSR被动微波数据介绍及主要应用研究领域分析[J].遥感信息,2005(3).
B/S结构信息系统中可重用界面的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4).
基于SuperMap的专题地图制图技术与方法实践[J].现代测绘,2005(3).
Mechanism and Methods of Fuzzy Geographical Object Modeling[A].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tial-temporal Modeling, Spatial Reasoning, Spatial Analysis, Data Mining & Data Fusion (ISPRS STM ’05)[C],August 27~29, 2005.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of GIS-base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for participatory spatial planning[A].Proceedings of SPIE v6045 II,MIPPR 2005:Geospatial Information, Data Mining, and Applications[C].Wuhan, China, 2005.
模糊集方法在空间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综述[J].遥感信息,2005(2).
深圳特区土地利用演化时空模拟实验研究[J].城市规划,2005(4).
DEM上大规模空间遮挡判断方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1).
基于实体数据模型的空间邻接定量分析探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4).
分层抽样技术在城市地价监测点设立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04(增刊).
基于地理特征理念的CA模型扩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5.
基于.NET与GeoMedia WebMap的网络地图发布[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Vol.21,No.12.
江苏省常州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4,Vol.40,No.3.
基于工作流和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现代测绘,2004,Vol.27,No.5.
试析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04(8).
地理数据产业化刍议[J].地理信息世界,2004(4).
应用卫星遥感影像系列海图叠合法分析沙洲动态变化—以江苏东沙为例[J].地理科学,2004(2).
江苏淤泥质潮滩地物信息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4(2).
江苏辐射沙洲水边线自动提取方法研究[J].海洋科学,2004(6).
江苏沿海互花米草盐沼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湿地科学,2004(2).
面向土地利用规划的电子沙盘技术[J].现代测绘,2004(3).
基于DEM的地理要素PRISM空间内插研究[J].地理科学,2004(2).
质心分析法在小沙洲动态演化分析中的应用—以江苏辐射沙洲月亮洲为例[J].海洋通报,2004(1).
江苏淤泥质潮滩遥感影像特征与信息提取方法研究[J].遥感信息,2004(1).
GIS专业人才的素质特征、知识结构与培养方向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系统科学,2004(3).
A Methodology for True Orthorectification of Large-Scale[A].IEEE 2003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 II: 729 – 731[C],July 21-25, 2003, Toulouse, France.
基于RS、GIS的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与预测模型[J].中国环境监测,2003(3).
分布式城市三维与可视化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增刊).
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国土资源遥感,2003(1).
ICAI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初探[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7).
常州市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J].经济地理,2003(1).
基于MapBasic的伪多边形改正探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1).
李满春老师教学评价(1条)
举报cucdc网友 2011/3/6 4:05:45

很好!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李满春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