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蒋志
5.4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绵阳师范学院
所在院系:其他院系
所在地区:四川
所在城市:绵阳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247339.html
蒋志老师介绍
蒋志,男,汉族。1937年3月生于江油。教授。15岁毕业于江油师范学校。后在江油双河小学、清平小学作教员、教导主任。1955年考入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1959年毕业。1959年9月--1962年8月在内江专科学校马列教研室作教员。1962年9月--1984年6月,先后在乐至一中、乐至宝林中学、江油武都中学作教员、教导主任。1984年7月至今在绵阳师范学院工作,曾任政史系主任,担任中国古代史、地方史等学科的教学和和李白研究。现任绵阳师院教学督导员、四川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绵阳师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总顾问。先后兼任过国际汉诗协会理事、李白学会理事、四川史学会理事、四川大禹学会理事、绵阳史学会副会长、绵阳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等。
一坚持真理敢于挑战权威
蒋志教授是李白家乡人,在牙牙学语时就在父亲的教导下背诵李白诗,听李白的传说故事。后来又多次游览、瞻仰李白故居和李白读书的大、小匡山。从小就产生了对出生于本乡的伟大诗人李白的崇敬之情。
1980年,他参加了江油李白纪念馆筹建工作,搜集整理了李白故里的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最先对郭沫若的“李白出生中亚碎叶说”提出质疑,并在起草李白纪念馆说明时写上“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但“说明”未被领导通过,因为“李白出生中亚碎叶说”是学术界权威郭沫若的观点,而且是国家认可的,李白纪念馆只能与权威的观点保持一致。当时蒋志声明:可以在纪念馆“说明”中违心的写“李白出生于碎叶”,不过保留个人意见,写成论文《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向报刊投稿。但当时郭沫若的观点已写进了大、中学的教材和各种工具书,而且在中苏边界谈中,在我国对苏照会中,都引用了郭沫若的观点,论证“中亚一带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因为我国伟大诗人李白就出生于碎叶”。李白出生地问题不仅是学术问题,已牵涉到政治问题。否定郭沫若的观点就是向权威挑战,而且还是对于外交照会的修正。论文被多家报刊退回,几经周折,一直到1982年10月才在《四川大学学报丛刊》上发表了《李白生于四川江油》,同时,在江油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李白术研讨会上,蒋志的论文虽未准印发,但他口头阐述了李白出生于江油的观点。由于根据的史料充足,论证有力,不能不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重视,就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术界对李白出生地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此后关于李白出生地出现了六种观点。蒋志力排众议,先后写了《李白生于蜀》、《李白出生地诸说质疑》、《再论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等系列论文,在《四川大学学报》和《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上刊登和转载。在多次全国和国际李白研讨会上宣读。李白出生于蜀的观点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学者的支持。终于为我国中学教材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采用。
1985年,绵阳师专建立李白研究室,蒋志即是该室核心成员。后来研究室成员减少到2人,既无编制又无经费,但无论如何困难,2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李白研究。对李白的生平、家世、李白蜀中的诗作、交游、李白与地域文化之关系、李白文化的现代价值、李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方面作了独创性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如对李白的家世问题,他提出了家庭出身寒微,其父是文学修养很高的隐士,对李白出身于异族富商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在国际学术研究会上,曾当面与日本权威的汉学家、早稻田大学教授松浦友久辩论,驳斥其“李白出身异族”说,并发表论文《李白家庭出身考异》、《李白之父考异》、《李白异族说质疑》等,刊登于中文核心刊物《西南师大学报》以及《中国李白研究》,并全文转载于《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专程采访了蒋志教授,他阐述了自己的李白出生地和家世的观点,驳斥了出身于异族富商的观点,这一专题采访通过电视向全世界播放。
蒋志教授的李白研究工作开拓了新的视野,不仅从文学、史学的角度研究李白,而且从文化学、民俗学、美学、旅游学等多种角度研究李白及其诗歌,他是最早提出“李白文化”这一概念的学者之一,最先对李白文化的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他在李白研究中,重视古为今用,对于李白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发表了《李白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与大自然---兼论李白诗歌与环境文化》、《开发李白旅游资源》《略论李白文化的现代价值》等系列论文。这些都是开拓性的研究,对学术界影响较大。其论文多次在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在中文核刊物上发表,在《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上全文转载。专著《李白蜀中论考》在几次国际学术会上交流,在“中国李白网”上推荐,得到海内外学者的好评。中国李白研究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李子龙教授在四川李白研究中心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蒋志及李白研究室“取得了开拓性的权威性的无可取代的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绵阳师专升为本科后,在原李白研究室基础上建立了四川李白研究中心,现在是该中心的骨干研究力量、学术委员会委员。目前正在进行四川李白研究中心的《李白与地域文化》、《李白年谱汇笺》、《李白与四川资料汇编》等课题的研究。
二从零开始编写本地历史
蒋志教授在中学工作时期,注意用乡土教材充实教学内容,也喜爱向报刊投稿,因而在1965年,被邀请出席了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因此在“文革”中遭到迫害。但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他很喜欢屈原的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文革”后,在坚持教学工作的同时,继续从事地方史的调查研究工作。
蒋志教授从1978年开始,对出生于江油武都镇的革命先烈王右木的事迹进行调查。王右木是四川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的创建者、四川无产阶级革命的奠基人。但是王右木早在1924年就牺牲了,王右木在武都的家“文革”中被抄,在家乡的唯一幸存的女儿王松英被打成“地主分子”,扫地出门,赶下农村。在烈士故居找不到支字片纸的资料。他只得从零开始,经很多周折,到农村找到了王松英,又帮助王松英找政府落实“烈属”政策,揭去了“地主分子”帽子,迁回王右木故居。从此,王松英积极配合他调查王右木的事迹。根据王松英提供的线索,去成都找到了王右木的学生张秀熟、刘兰畦、肖崇素以及王右木留日同学刘刚甫;又到重庆访问到了王右木创办的马克思读书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吴汝柏、王右木的学生杜钢百;到沪州、赤水考察了王右木牺牲地点。后来又去武汉,从王右木的侄孙处征集到了王右木的几张留学日本照片和“全家福”照片。最后到杭州见到了王右木唯一的几子王浴生。当时他访问的这些与王右木直接接触过的人,不久都因年高而去世,若不是蒋志抢救资料及时,王右木的历史会成一团谜雾。他除了走访当事人,还钻到成都市档案馆去“大海捞针”,找到了唯一的一张王右木办的《人声》报创刊号,又到四川省党史办找到了王右木给党中央、团中央写的信件的复制件。占有了以上这些资料后,蒋志才完成了《四川马克思主义先驱者王右木》一书的初稿,1987年,王右木100周年诞辰时,该书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右木纪念馆也在这一年在江油武都镇开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蒋志教授在绵阳师专长期担任地方史教学,该课无现成的教材,白手起家,实地考察,查阅史志资料,在此基础上先后编写了《绵阳历史》(中学乡土教材)、《绵阳史稿》、《绵阳简史》等专著,发表地方史方面的论文、考察报告一百余篇。《绵阳历史》作为各中学历史乡土教材,多次再版,达10多万册。《绵阳史稿》获绵阳市政府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绵阳简史》获绵阳市委“五个一工程”奖,并被市委推荐为绵阳干部读物,成为绵阳文史工作者必备的重要参考书。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隗瀛涛特地为《绵阳简史》作序,高度评价这本书是“我省地方史研究的新成果,是一本创新之作。资料详实可靠。学术上有独创性。注意突出地方特色。”他参加编写的《绵阳城市文化研究》和校注的《直隶绵州志》获绵阳市政府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现在他正在参加《绵阳市志》的编撰和审稿工作。
由于蒋志教授熟悉地方史,成为绵阳历史的权威专家。多次被邀请参加绵阳市政建设及绵阳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咨询和论证会。如富乐山、西山风景区、仙海风景区以及越王楼的重建工程等,他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
三老当益壮走遍绵阳山水
蒋志教授在学术研究中坚持服从真理,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不囿于陈说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担任中国古代史和地方史教学中,要求学生把读书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布置学生写地方史论文必须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他每年都要带学生进行历史考察。先后去过西安参观陕西博物馆、秦兵马俑、华清池、汉陵、唐陵和鸿门宴遗址。到汉中市考察刘邦、韩信、张良遗址和诸葛亮墓。对本省的重要历史遗址,如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广汉三星堆、都江堰、青城山、剑门关、古金牛道等处,每年都是利用暑假,冒着暑热,带须学生去考察,并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考察报告。这样培育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蒋志教授在自已的科研中一直坚持求实的治学态度。除阅读历史文献外,还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走访知情人士,在取得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后,再提出自巳的独创性见解。如对于李白的家世、生平等问题的研究,不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还到李白走过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巳的独创性的见解。如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戴天山究竟在何处,学术界有争议,地方志记载不详,为弄清此问题,他5次攀登海拔2000多公尺的戴天山考察,终于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关于李白流放是否到了夜郎的问题,学术界争论较大,他不辞劳苦,去到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进行实地考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地方史的研究中,他不轻易相信现存的资料和结论,而是要经过自己的实地考察才作结论。如绵阳城区唯一的国家保护文物平阳府君阙,以往的志书都说仅存“平、汉”二字铭文,他多次反复仔细考察,认出了“平、汉、杨、府、道”五字,为平阳府君阙的墓主提出了令人信服的新的观点。为了李白研究和地方史研究,几十年来,他走遍了绵阳的山山水水。特别是退休后这十年对绵阳山区少数民族历史及民族文化十分关注,每年都要到山区县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考察,他曾7次到虎牙、6次到王朗、5次上戴天山、5次上藏王寨。这些都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最高处曾到过海拔4000多米。全靠双脚攀登,跋山涉水,有些地方根本无路可走,或披荆斩棘,临时开路;或攀绳而上,缘木附壁;或踩过摇摇而坠的独木桥;或涉过刚刚溶化的冰水河。晚上则住帐篷、宿岩窝,夏天遭暴风骤雨袭击,全身湿透;冬天被冰雪霜冻包围,彻夜难眠。他总是能在苦中寻乐,而且乐此不疲。由于他重视实地考察,不仅弄清楚了地方史和李白研究中的一些疑点,也发现了绵阳境内许多未曾被人们发现的宝贵的旅游资源,并对绵阳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早在1997年就发表了《发展绵阳旅游业刍议》,此后又先后撰写了《绵阳山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在四川省旅游发展论坛》上交流)、《对发展平武旅游业的思考与建议》、《大禹文化与北川》、《北川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古代环境文化的活化石---兼论绵阳山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绵阳山区少数民族的环境意识》、《绵阳三国文化初探》、《三国文化与旅游》、《邓艾伐蜀路线新考》等。这些论文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比较强,不仅对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还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2006年9月,为考察平武虎牙的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他这位70高龄的老教授和年轻人一道,连续7天爬山涉水,毫无倦容,终于和课题组一道完成了平武县人民政府委托的课题:《雪宝顶---虎牙景区旅游资源考察报告》,为开发绵阳能与九寨、黄龙相比美的旅游景区做出了重要贡献。最近正在完成《绵阳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省级科研课题。
蒋志教授在学术研究中坚持济世致用、古为今用的治学方向,不为学术而学术。除在李白研究中坚持这一原则外,还对文昌文化的现代价值,禹羌文化的现代价值发表了论文。环境保护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他对此向题也进行了研究,参加编写了《保护生物学》(四川科技岀版社出版),承担其中古代环境保护部分的撰写。《古代环境文化的活化石》一文获绵阳市政府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绵阳山区少数民族的环境意识》一文,被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办的《ICDP通讯》转载,在海外有一定影响。
蒋志教授从1958年至今己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300余篇,个人专著和参加编写的专著10余部。曾先后十余次出席国际性学术讨论会,11次获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还荣获了绵阳市劳动模范称号。现已年逾古稀,仍坚持在电脑上写作,到实地去考察。“生命不息,攀登不止”,是他的座右铭。
李白研究主要成果:
专著类:
《李白诗歌赏析》(参编)巴蜀书社1989年
《李白大词典》(参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
《李白蜀中论考》个人专著绵阳社科丛书(内部书刊)
《李白的江油》主编绵阳旅游丛书(内部书刊)
论文类:
《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补正》《四川大学学报丛刊》15辑1982年
《李白的第一次隐居》《西南师大学报》1983.3.
转刊《文科学报文摘》1984.3.
《李白与体育》《成都体育史料》1984.1.
《李白出生地诸说质疑》《绵阳师专学报》1986.1.
转刊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国古代文学月刊》1987.1.
《试论李白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绵阳师专学报》1986.2.
《李白的家庭是富商吗?》《绵阳师专学报》1987.2.
《李白出生哈密说质疑》《荆门大学学报》1988.1.
《李白生于蜀》《新疆日报》1988.6.4.
《李白的家庭出身考异》《成都大学学报》1988.3.
转刊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国古代文学月刊》1988.12.
《李白未隐青城辩》《绵阳师专学报》1989.3.
《李白与青城山》质疑《李白学刊》第2辑1989.8.
《李白与大匡山》《绵阳论坛》1991.2.
《李白之父考异》《西南师大学报》1991.2.
转刊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国古代文学月刊》1991.8.
《李白之父是隐士而非富商》《李白研究》1990.1.
《岷山之阳.戴天山.大匡山》《绵阳师专学报》1992.1.
《李白家世诸说平议》《绵阳师专学报》1992.2.
《李白异族说质疑》《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
《李白曾为小吏及对其一生影响》《祁连学刊》1993.2.
转刊《李白与谢眺》(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从唐代碎叶镇位置看李白出生地》《绵阳师专学报》1993.2.
《蜀文化鲁文化对李白之影响》《绵阳师专学报》1995.2.
《再谈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四川大学学报》1996.1.
《李白与大自然》《绵阳师专学报》1995.3.
《李白与巴蜀文化》《成都大学学报》1996.3.
转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李白专刊
《李杜异同与地域文化》《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
《绵州山水养育了伟大诗人李白》《绵阳宣传》1997.9.
《李白—大自然之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7.4.
转刊《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成果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白与旅游》《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
《李白越中诗的审美价值和现代价值》《中国李白研究》1998-99年集
《戴天山考察记》《绵阳宣传》1998.8.
《李白旅游资源的开发》《绵阳师专学报》2000.3.
《李白故里---青莲镇》《绵阳宣传》2000.10.
《昌明河畔李白魂》《绵阳宣传》2000.11.
《李白与赵蕤》《绵阳师专学报》2001.1.
《读李白《蜀道难新探》》《绵阳论坛》2002.2.
《“李白是外国人说”质疑》《绵阳师专学报》2002.3.
《李白在故里的遗迹及诗作》《绵阳文史丛书》之十一
《中华多元文化孕育了李白》《绵阳师专学报》2002.6.
《李白与孟浩然》《中国李白研究》2003--2004年集
《李白与孟浩然的山水诗》《绵阳师院学报》2004.6.
《李白的山水诗与柳宗元的山水记》《柳宗元研究论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江油李白民俗文化与旅游》《民间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5年
《李白与西域文化》《绵阳师院学报》2006.3.
《李白与民俗文化》《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
以上共43篇
普及类:
《李太白的故事》其中收集整理故事10则李白纪念馆印发1997年
《李太白的传说》上、中、下《绵阳宣传》2000.6—8.
(一)历史方面研究成果
专著类:
《四川马克思主义先驱者》初稿执笔1987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史》撰写其中第六、七章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
《史学概论》撰写其中第三章东方出版社1991年
《绵阳历史》(中学历史乡土教材)主编1990年
《绵阳史稿》个人专著1995年內部印刷获绵阳市政府1996年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绵阳简史》个人专著1998年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获中共绵阳市委“五个一工程”奖
《绵阳古今名人选》撰写其中六个人物传199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绵阳城市文化研究》撰写其中第一、三章及年表2000年四川科技岀版社出版获绵阳市政府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告诉您一个真实的绵阳》撰写其中第二、五、六章2003年巴蜀书社出版获绵阳市政府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乾隆绵州志》参予古籍整理重印获绵阳市政府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绵阳与三国文化》副主编2004年电子科大出版社出版
《三国演义学刋---2004号》主编200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论文类:
(二)旅游方面研究成果
专著类:
《绵阳导游员讲解员培训教材》编委审阅全书撰写江油部分内部印发
《名胜古迹趣闻录》参加编写内部印发
论文类:
(三)其它
专著类:
《保护生物学》撰写其中第一章保护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四川科技岀版社2001年出版
蒋志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蒋志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