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鲍克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所在院系:国际经济研究院
所在地区:北京
所在城市:北京
评论次数:1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256456.html
鲍克老师介绍
姓名:鲍克
出生日期:1963年2月
学历:博士
专业:产业经济学与创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二、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学院(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文学硕士
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学士、硕士
三、工作简历
2004年4月—2007年12月,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总裁
1997年11月—2004年3月,北京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股份公司总经理
1996年3月—1997年11月,北京市贸易促进会副会长
1987年11月—1996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技术经济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其间1991.8-1993.9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访问学者,参加UNDP合作产业政策研究
四、社会性工作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
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协副主席;
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五、研究课题
1、 “网络安全技术投资分析”, 中关村科技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项目组,课题负责人,2007年7月。该技术为我国首例、世界领先的微软视窗底层加固方法。课题研究了计算机安全平台内核加固技术的投资和市场问题,为windows环境下我国计算机产业和金融交易环境下安全问题的解决,奠定产业基础,为高科技风险投资的进入创造条件,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将中关村中嘉华诚网络打造成国内首家内核免疫技术的产业化基地。课题形成了《中嘉华诚网络安全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内核加固技术家庭版股票安全交易产品商业计划书》等,目前已经发展到高技术风险投资基金进入阶段,最终试图完成中关村软件的二次创业和美国微软公司的股本退出。
2、 “中国科技园区地产与中关村发展”, 中关村科技课题组,课题负责人,2004年5月—2006年11月。 课题研究了当前形势下我国科技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开发、投资等领域内园区载体的成本收益规律,为中关村成长为世界领先的园区开发管理机构奠定基础。研究成果为中关村科技的产业重组指明了方向,形成了一系列实际决策方案,包括《中关村科技产业转型与重组战略》、《中关村科技收购报告书》、《中关村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与中关村建设股份公司资产置换方案》、《中关村科技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关村三水科技工业园区选址策略》、《中关村武汉科技工业园区载体开发规划要点》、《中关村科技南海综合发展项目建议书》、《中关村温江科技工业园区开发计划》等。课题结合现代资本市场的特点,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在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创业多年经验的基础上,试图将资本、技术、人才结合起来,将园区运作与资本市场联系在一起,打造土地集约利用的现代连锁园区的典范。项目已经成为中国开发区协会的重点推广项目并得到科技部政策局支持。其中资产与重组领域的工作已经完成,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北京市委市政府、中关村管委会等政府机构的积极评价。在资产与股权领域的相关方案已经报中国证监会和深圳交易所,并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深圳交易所网站做了信息披露。新浪、金融界、第一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等几十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由于项目的成功,目前国美集团已经顺利进入中关村上市公司的股东层。
3、 “入世后中国开发区微观体制研究”,中国开发区协会课题,课题负责人,2001年1月—2003年5月。该课题是我国开发区领域第一个基础性研究工作。在中国加入WTO背景下,以“外资为主、出口为主、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开发区走到了十字路口。课题力图设计新形势下中国开发区的新型竞争体制。研究了二十年来原有体制设计的主要依据和环境特征,利用现代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包括体制要素、体制在园区运作环节上的行为表现、体制运动员模型、体制生长方向、环境分析、体制评价与激励等。分析了开发区体制任务、体制强度、体制交易速度及信息流量,解释了开发区体制效率的本质。提出了新体制的含义:即可预测、理性、透明、参与和公平,并具体化为设计的5个目标:交易速度、综合成本、服务水平、载体提升和可持续能力。课题在政策领域的意义是,首次揭示“为什么载体开发一直是我国开发区管委会的主要职能”,地方政府设立开发区的目的是获取所谓的“正外部性”,提出了社会资本进入载体开发的条件。课题成果 《中国开发区研究——入世后开发区微观体制设计》,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该领域首部研究专著,成为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及地方干部培训机构培训各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教材。其主要论点和政策建议已经被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和科技部相关开发区主管部门广泛采纳。
4、 “新加坡科技工业园研究”,香港新世界集团与国家外专局课题,课题负责人,2001年1月—2002年1月。课题在实地深入调研新加坡裕廊科技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分析了JTC四十年的发展阶段,描述了每个阶段园区投资与开发不同主体的特点,归纳出其保持竞争力的政策要点。研究报告《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in Singapore: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获得首届李光耀学者奖金;《The Privatization of Industrial & Science Park Developers in China under the WTO Environment》获得新加坡裕廊管理局JTC SUMMIT 资助。“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制度分析”、“新加坡科技工业园的发展与竞争力研究”、“新加坡科技工业园区的制度安排与借鉴”等课题成果形成三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提供给国务院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5、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软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参与者,负责“国际经验篇”,2001年12月,该研究获北京市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6、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资本市场研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课题组,课题负责人,1999年3月-2000年12月。课题研究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我国A板资本市场的条件和方式,提出了以发起设立北京京开股份公司作为上市主体的相关可行性,成功地将区域资产(土地、工业标准厂房、市政基础设施、写字楼、孵化器等)与上市公司载体结合起来,进行了资产证券化。之后引入中国银河证券公司进行了发行辅导,并将发行文件报中国证监会发审委。该课题在当时的开发区领域是国内领先水平,其成果在2000北京高科技博览会上成为热点议题。相关成果在一系列国际论坛上发表,包括Infrastructure in a Market Economy(25 March 2001, NUS and JFK School, Harvard, US), Governance & Gover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9 Nov, 2001, Merchant Court Hotel, Singapore), 以及 Effective Negotiations in an Era of Rapid Change( 28 may, Singapore)等,同时在《科学学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外资》、《经济日报》等国内报刊发表。
7、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人民政府课题,《高科技跨国公司投资北京的招商策略》和《北京大型高科技博览活动组织的研究》两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北京市贸促会,1996年7月——1997年12月。子课题一的成果,成为当时北京地区新兴高科技制造业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招商指导原则,并成功引进了包括GE、AT&T、IBM、NOKIA、BAYER等几百个大型高科技制造业项目。子课题二的成果成为北京科博会(1998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大型活动的组织基础。
8、 “技术创新与产业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八五”重大项目资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课题负责人,1994年4月—1996年2月。研究报告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构建创新型社会的思路。研究成果获吴邦国副总理和宋健国务委员批示,其中“《九五”期间应考虑用〈政府采购法〉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报告,受到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并在十年后立法。《技术创新与产业问题研究》一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12月),《技术创新研究1993-1997》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4月)。其他研究成果包括《市场经济中的技术创新政策》、《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问题》、《企业技术中心组建政策设计》、《我国关键产业群的技术政策问题》、《限制性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克林顿政府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评析》等报告,分别在《管理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国发展研究》、《求是内部文稿》等刊物发表。
9、 “Innovation in China: Appropriate leg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Practices”, 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 The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课题组,项目参与者,研究报告执笔人,1994年1月——1995年5月。在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U of Toronto和 Centre for Trade Policy and Law, Carleton, 研究知识产权体系和国际贸易政策,研究报告提出了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扩散的平衡问题,并针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出知识扩散的国际政策涵义问题。研究论文发表于XIV World Conference of World Futures Studies Federation, Nairobi, Kenya, 25 July, 1995。
10、 “信息高速公路研究”,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办公室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项目参与人,负责国际情报资料的分析,出版《美国加拿大的信息高速公路:功能、服务和价格》,1995年3月。
11、“中国产业技术政策研究:问题与对策”,联合国UNDP资助项目——“转型中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课题组,1990年3月——1993年10月,子课题负责人和报告执笔人。课题剖析了我国产业技术政策的形成背景和经验教训,提出了90年代我国产业技术政策的目标、任务、条件和措施,在人才、R&D投入水平、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等领域,提出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一系列政策主张,为90年代经济政策的制定做出了贡献。期间,分别在美国CARNEGIE MELLON大学ENGINEERING & PUBLIC POLICY学院和 STANFORD大学经济系进行了合作研究,对OECD国家的技术产出进行了比较分析,在罗森伯格教授指导下,对技术创新的“黑箱”理论进行了研究。课题获1995年国务院发展中心优秀成果奖,并在《转型中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出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年10月。
12、 “西部地区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科委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课题组,课题参与人,1988年5月—1991年2月。课题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九十年代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华夏出版社,1991年4月
13、 “全国科学家与工程师工作与生活状况研究”,中国科协资助,中国科协管理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课题参与人,主报告执笔人,1988年10月——1991年12月。该课题在首次全国性科学家和工程师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描绘了中国研究与发展领域的人力资源群像,理性认识了中国科学技术界状况。报告受到当时中央书记处的高度关注,成为9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对振兴中国科学技术和改善知识分子生活工作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主流报刊广泛转载。课题研究的框架和指标体系,列入国家统计局常年统计工作。课题主报告《中国科学技术界概观》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1年7月)。
14、 “政策分析的范式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课题参与人,报告执笔及国外著作翻译,1988年5月——1990年5月。课题归纳出政策研究领域一系列基础性规范,从政策问题的形成、筛选、排序、方案及论证、决策、实施、调整、政策更迭,到后评价,进行了过程分析和价值分析。该研究是我国政策科学领域第一个基础研究课题,提出了“政策研究哲学”问题,是我国软科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研究报告《关于政策科学及其规范的问题》(《管理世界》1988年第3期发表了部分内容)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为改革当时的国内政策研究系统发挥了作用。研究课题还将( Stuart S. Nagel, Marcel Dekker Inc., 1983)一书翻译出版(《政策研究百科全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7月),成为我国第一部政策研究和软科学领域的国外大型文献资料。
15、中国西部水果产业发展-西部百万亩级水果改造工程研究,新加坡复发中记控股有限公司委托课题,夏友富 鲍克组长,2004年12月-2006年2月
16、中国-欧盟经济贸易合作论坛及项目建议书研究,上海市临港新城管委会委托课题,课题组成员,2007年6月29日
鲍克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鲍克老师教学评价(1条)
举报cucdc网友 2011/3/28 9:24:50

专业性强,语言精辟,简练;富有个人魅力。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鲍克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