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方守贤
5.3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所在院系:核科学技术学院
所在地区:安徽
所在城市:合肥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316661.html
方守贤老师介绍
方守贤院士 ,1932年10月出生,上海市人。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 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1957-1960年在前苏联列别捷夫研究所和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实习和工作,曾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副经理、经理、高能所副所长。1988-1992年任中科院高能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6月-1998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任全国第八、九届政协委员。现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加速器物理与技术
主要工作与获得的成果:
1.1960~1964年,在原子能研究所回旋加速器理论组工作,对当时国际上一种新型的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作了较系统的理论研究,首先发现了该类加速器中由于自由振荡而引起的不等时性现象,指出了当时该类加速器设计中,由于忽视了这种现象而导致的错误结论。“等时性回旋加速器粒子动力学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的不等时现象”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此后,对电子同位素分离器的设计理论进行了全面研究,指出了当时苏联援助的分离器在垫片上存在的缺点,对分离器的安装调整起了指导作用。
2.1982~1983年,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参加新型强流反质子积累环设计,负责聚焦结构设计,全面探讨了环形加速器消色散区的机制,发展了一种适合于中小型环形加速器的消色散方法。用此方法设计的积累环已投入运行,性能优于设计要求,证明了理论设计的成功。
3.1983~1986年,参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设计工作,并协助谢家麟先生领导工程研制及建造。应用上述消色散方法及积累的经验,领导加速器理论组对BEPC的储存环理论设计进行了改进,引入了小型对撞机的”基体”概念,使消色散区融合在正常周期中,不但减少了用于匹配的调节磁铁数,而且在总周长不变的条件下,引入了四个长直线节,可供安置波荡器用,为同步辐射光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调束及运行结果证明此设计是成功的。
1986年5月,任BEPC工程经理,全面领导工程建设。BEPC于1988年10月16日实现了对撞,按期完成投入运行,其主要指标亮度超过美国SLAC同能量对撞机SPEAR的四倍,整机性能在国际同能量区域中占领先地位。1990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在BEPC工程调束运行及改进阶段,提出了“斜四极子对谱仪螺旋线磁场扰动的补偿”的建议,有效地克服了谱仪螺旋场的扰动,使对撞机的亮度迅速从1×1030 cm-2 sec-1 提高到2.4×1031 cm-2 sec-1, 该方法对小型对撞机的设计很有参考价值。
4. 1994-1995年在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所任客座教授,从事储存环中纵向微波不稳定性研究。
5. 1997年,与何祚庥、丁大钊院士共同提出了关于“加速器驱动新核能”项目的立项建议,并有效地组织了该项目的概念研究。现该项目已列入国家“973”计划,获国家科技部立项,是该项目的专家组成员,领导强流质子直线加速器和超导腔的研制工作。
在以上工作中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其中博士生3名,硕士生5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1986年被推荐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兼职情况:曾任“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委员,韩国浦项同步辐射光源及日本理化所Spring-8同步辐射光源国际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现任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粒子加速器分会理事长,“Particle Accelerator”期刊编委。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工程、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合肥同步辐射二期工程项目科技委主任。
方守贤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方守贤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