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朱寿桐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暨南大学
所在院系:文学院
所在地区:广东
所在城市:广州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348788.html
朱寿桐老师介绍
1958年1月出生于革命老区——江苏省盐城市。在黄海之滨的大丰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1974年高中毕业后到1979年进入大学之前,一直做民办教师,从小学一年级教到高中二年级(那时候没有高三)。1977年、1978年均参加高考,立志想考理工科,但总是失败。1979年改考文科,如愿以偿地进入江苏师范学院(后更名为苏州大学)中文系。1983年毕业后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研究生。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后留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并于1993年在职获得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1996年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晋升教授,1998年起任该校博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同时兼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2004年7月起,受聘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进入暨南大学文学院工作。现任暨南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筹)主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社会与学术兼职
  a) 现任: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b) 曾任:民进江苏省委员会常务委员,民进江苏省教育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二、开设课程
拟开设的课程:
1. 博士生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
2. 硕士生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3. 本科生课程:
(1) 文学与人生 (教育部认定的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2) 面对全校公选)
(3) 鲁迅研究 (中文系高年级本科生选修课)
(4) 现代戏剧研究(中文系本科生选修)
(5)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研究成果
1983年
从鲁迅小说中的少儿看其幼者本位思想 苏州大学学报 第1期
收入《1983年儿童文学理论年鉴》。
1985年
关于主观现实主义的思索(童彤) 南京大学学报研究生专刊 (1)
田汉剧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 文学评论 第4期
1987年
“象征印象主义”就是表现主义 鲁迅研究动态 第4期
文学研究视角一探 苏州大学学报 第4期
1988年
论创造社的方向转换 南京大学学报 第2期
商品经济与文学的命运(与董健合作) 南京大学学报 第4期
愈益丑陋的“蛮”刺激
——谈《红高粱》等探索影片的追求 电影艺术 第7期
关于电影与文学的思索 剧影月报 第11期
试谈文学中的“黄色素” 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集) 1988年卷
1989年
略论鲁迅小说的审美价值体系 鲁迅研究动态 第3期
脱了轨道的星球——张资平 文学评论 第4期
1990年
评创造社研究的浪漫主义体系 扬州师院学报 第1期
论创造社对东西方文化的选择 南京大学学报 第2期
论中国现代小说观念的初态 江海学刊 第3期
试论鲁迅与契诃夫小说的反语技巧(与姚公涛合作) 鲁迅研究月刊 第10期
1991年
专著:
酒神的灵光——文学情绪轮 延边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情绪:创造社的诗学宇宙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论文:
本乎历史的“优选法”
——评周申明、杨振喜的《孙犁评传》 《文论月刊》 第1期
比较文学世界新拓的疆域
——评《中国文学在法国》 文学评论 第3期
“思想大于形象”辩 文论月刊 第4期
外国文学思潮与“五四”现实主义的宽泛化 江苏社会科学 第5期
1992年
专著:
中国现代小说史(第2卷)(与邹恬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化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宽容的魔床——《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导引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论文:
鲁迅的现代性感知和文学选择(与包中文合作), 江海学刊 第1期
多元效应:希区柯克影片的启示 电影艺术 第1期
1993年
专著:
殉情的罗曼司——创造社的文学倾向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论文:
绅士气度与新月派的形成 江苏社会科学 第4期
创造社对浪漫主义:挑剔的选择 南京大学学报 第2期
精英文化·绅士文化·平民文化 东方文化 第3集
论创造社文学的现代化品格 文学评论 第6期
1994年
以“感美感恋”心态走出名士传统
——新月派散文的绅士文化特征考察 文学评论 第1期
稳健中的拓展与创新
——江苏地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果检视 江海学刊 第3期
中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倡导者的价值及其迷失 文学世界 第4期
新月派绅士风情的文化承传 中华人文 第1辑
1995年
专著:
新月派的绅士风情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论文:
有胆有识的史论
——关于《当代中国文学思潮四十年》的通信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第1期
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走势 韩国 中国小说研究会报 第23号(9月)
1996年
论我国新文学中的现代主义 文学评论 1996年第2期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原初状态(韩文) (韩国)现代中国研究 1996年第3期
戏剧的回归――’96中国戏剧交流会剧目展评 艺术百家 1996年第4期
深切痛创的虚假愈合 时代文学 1996年第6期
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简论 学术月刊 1996年第10期
当代中国新批评的呼唤 大公报 1996年11月8日
《新时期戏剧述论》(田本相主编,朱寿桐参加执笔)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年版
1997年
论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学术月刊 1997年第3期
新华文摘 1997年第6期
比较文学向何处去 中国比较文学 1997年第3期
90年代初期话剧文学的反思(署名:董健、朱寿桐) 艺术百家 1997年第3期
论新文学史观的发展之路 南京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
论文学史热中的现代文学史观 南京社会科学 1997年第8期
香港大众文学家的回归心态 江苏社会科学 香港研究专辑
略论金庸创作心态的通俗性 (署名:郑舍农 ) 江苏社会科学 香港研究专辑
《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黄曼君主编,朱寿桐参加执笔) 湖北教育出1998年版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孔凡今主编,朱寿桐参加执笔)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998年
专著: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 (朱寿桐 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张资平自传》(朱寿桐编并撰“后记”)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论文:
论中国现代小说史研究的现行格局与发展前景 江海学刊 1998年第1期
论新文学史观的左向原生态 江苏社会科学 1998年第1期
以其自传方法为其立传 中国图书评论 1998年第2期
论田汉的波希米亚式戏剧风格 文学评论 1998年第3期
论五四象征主义文学思潮 南京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
漫话学者散文 (署名:朱寿桐、杨晨曦) 书与人 1998年第3期
假性的散文热 广州文艺 1998年第4期
健全学术评价体系,培养高层次人才 江苏高教 1998年第4期
重评五四时代保守主义文化思潮 粤海风 1998年7-8期
小说魂兮归来 青春 1998年第8期
论邹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南京大学中文学报 1998年辑
鲁迅与中国现代英哲文化
收入《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论文集》,百家出版社1998年版
进一步,退两步――从“崛起诗”看中国新诗的前途
收入《现代汉诗:反思与求索》,作家出版社 1998年版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包忠文主编,朱寿桐参加执笔)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1999年
专著:
《创造社作家研究》(署名:朱寿桐、武继平主编),日本中国书店 1999年1月版
论文:
Barren and Meager Narration—On the Return Literature such as “Saving the Degraded Kingdom” and “On the Homeward Voyage”
收入“Hong Kong, One Year after Transition”, OGCF, Vienna 1999
鲁迅英哲文化地位的再认定
收入《世纪之交论鲁迅》,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风流天子隋炀帝》序言
收入江秉钧《风流天子隋炀帝》,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9年版
新乡土文学与叶文玲创作的历史定位
收入《叶文玲论集》,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厚重的自由 博览群书 1999年第12期
2000年
呐喊之声的背后
收入《呐喊》,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夕拾朝花的胸臆
收入《朝花夕拾》,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意义的滥用 《评论》 2000年第1辑
略论梁凤仪的《归航》系列(署名 朱寿桐、孟金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0年第1期
19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比较论 南京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
新华文摘 2000年第8期
隐性影响与显性契合 江海学刊 2000年第2期
荒歉与贫乏的叙事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3期
《北京法源寺》三人谈 (与汪应果、王彬彬合署) 书与人 2000年第3期
论闻一多的绅士风度 镇江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
日本博多湾风物与郭沫若研究的几个问题 新文学史料 2000年第3期
论中国新文学的负性背景及其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福建论坛 2000年第4期
2001年
专著:
中国现代文学范畴论
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呐喊》导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世纪的交汇点上 江海学刊 2001年第1期
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 福建论坛 2001年第1期
郭沫若文学研究五十年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
李金发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贡献 新文学史料 2001年第2期
论作为文学社团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南京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
《红楼梦》忏悔主旨论 海南师院学报 2001年第2期
世纪末小说批评的活祭现象 文艺争鸣 2001年第3期
论诗人丁芒的文学贡献 镇江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
《呐喊》在鲁迅文学中的地位 南京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
批判样板戏,并不仅仅因为政治 粤海风 2001年第4期
论鲁迅的“消极” 学术研究 2001年第5期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潜隐性 河北学刊 2001年第4期
自说自话――中国文学的世纪性胜利 南方文坛 2001年第5期
《呐喊》:叙事的变焦 鲁迅研究月刊 2001年第6期
忏悔的随想 读书 2001年第9期
鲁迅笔下“不争”者的层次分析 江汉论坛 2001年第9期
鲁迅精神资源的确认 学术研究 2001年第9期
2002年
专著:
朱寿桐论戏剧 25,000字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 (朱寿桐等着),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人文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文学艺术分册 (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论文:
论中国新文学的负性背景及其影响 (英文)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2002年春季号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2002.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传统 新华文摘2002年第5期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沈从文剧体作品论 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批判视野中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 (与景志刚合作) 中国电视 2002年第10期
论田本相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与丁亚芳合作) 文艺争鸣 2002年第2期
菩提本无“书”――评《青色菩提》 (与钟林巧合作) 博览群书2002年第1期
论世纪末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东南学术 2002年第4期
告别戏剧世纪 文艺报 2002年4月18日
黄维梁散文:写出心灵的健康与壮硕 余光中暨香港沙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香港《香江文坛》4月号
论闻一多的绅士风度 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在与精英文学的比照中――再论金庸小说的通俗品性
’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序 京派文学与现代文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香梅印象记 (美国)《华人世界》2001年4月号,总第2期。
梁实秋哈佛演出《琵琶记》的真相 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9月20日
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阅读 (访谈录)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2年10月上半月刊
其他:
《温热的白雪》等随笔5篇,载香港 大公报 2002年1月至3月
《城市与大学》等随笔3篇,载《城市博览》2002年8月至11月
2003年
欧文·白璧德在中国现代文化建构中的宿命角色 外国文学评论 2003年第2期
论中国新文学对古代文学精神资源开发的不可能性 江汉论坛 2003年第2期
文学的文化研究与文化的文学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2003年第3期
谈金庸研究的学术建构 嘉兴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
现当代文学文摘卡 2003年第2期
中国现代作家对哈佛的发现 中国比较文学 2003年第2期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作家的自恋情态 盐城师院学报 2003年第2期
方法论的引领: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文学术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
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作家的平民化姿态 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文学社团运作与中国新文学的文派制衡格局 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
上海:逊位了的都市文学中心 与刘永丽合作 湖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在中国现代文化的“造山运动”中
——简论郭沫若的学术与他的时代 东南学术 2003年第4期
哈佛三题(随笔) 东南学术 2003年第4期
在回旋中掘进(访谈录) 东南学术 2003年第4期
犁青早期“诗兴”的揭示与评估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3年第3期
论犁青早期诗作中的诗性表现 华文文学 2003年第4期
西方文学批评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评论 2003年第6期
2004年
专著:
《中国现代社团文学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
论文:
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社团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另起新概念:试说“汉语文学”,东南学术2002年第2期。
制约当代中国人文学术发展的两大问题,河北学刊2004年第3期。
新潮社与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雏形,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心的上海,学术月刊2004年第6期。
《依旧灵异的新月诗神——朱序》,《新月的诗神》(高国藩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2月版。
王蒙《坚硬的稀粥》,收入杨松年等编《离心的辩证——世华小说评析》,台湾唐山出版社,2004年5月版。
王朔《玩主》,收入杨松年等编《离心的辩证——世华小说评析》,台湾唐山出版社,2004年5月版。
2005年
专著:
孤绝的旗帜——论鲁迅传统及其资源意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3月
四海南音话文学(朱寿桐 宋剑华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3月
论文:
解构文学史的学术霸权
——文学史写作的多样性,文艺争鸣,2005年第2期
体式错落的现代艺术风范
——曹禺戏剧艺术个性的另一种解读,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现代人文主义的人生礼教读本
——论吴宓的《文学与人生》,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心态、姿态与情态
——略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形态与发展状态,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新华文摘 2005年第15期
论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研究方法,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3期
论走向终结的当代戏剧,文艺争鸣 ,2005年第3期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次浪潮 , 河北学刊,2005年第3期
论郭沫若的诗性与诗兴, 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从学理的层面历史地言说和评价鲁迅 (朱寿桐 陈南先),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4期
值得关注的学术开拓——谈《新诗话语研究》, 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新青年》文学与新文学传统 , 文艺报,2005年6月2日评论版
试论鲁迅赴广州的深层心理动因 , 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学灯>与“新文艺”建设》 , 新文学史料,2005年第3期
论电视民生新闻理论的可能性 , 中国电视, 2005年第12期
文学社团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冲积效应,福建论坛,2005年第7期
现代文学社团与传统文人会社比较论,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作为鲁迅“思想故乡”的《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5期;新华文摘 2006年第2期 论点
《学灯》与新文艺建设,新文学史料,2005年第3期
论电视民生新闻理论的可能性,中国电视,2005年第12期
Chinese Reactions to Babbitt: Admiration, Encumbrance, Vilification
Humanitas (USA) Vol. XVII
《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序,《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新诗话语研究》(张桃洲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胡适新诗理论批评》序 ,《胡适新诗理论批评》(钟军红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06年
专著:
文学与人生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论文:
论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对举关系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6年第1期
中国新人文主义文人群体的确认 , 福建论坛,2006年第1期
试论学术评价的学术性,学术研究 2006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9期
论中国新文学界对勃兰兑斯的接受, 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建构 ,鲁迅研究月刊 ,2006年第4期
通向博尔赫斯式的第二文本——论世纪末小说的文体操作,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
四、涉外、台港澳经历
1995.4.--1996.3.韩国崇实大学校专任教授;
1998.7.--1998.8.赴奥地利参加学术会议,顺访问法国巴黎第三大学;
1998.9.--1999.2.日本九州大学访问教授;
2001.10.--2002.4.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2002.4.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002.6.赴香港大学参加学术会议;
2002.11.赴意大利参加学术会议,顺访比萨大学;
2003.7.--2003.8.马来西亚韩江学院客座教授;
2003.9.--2004.1.台湾佛光大学客座教授;
2004.4.--2004.5.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五、荣誉与奖励
1986年获南京大学研究生新星科学奖;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5年获第一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7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
2001年入选江苏省“三三三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
2002年入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
2003年获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3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工作者称号。
朱寿桐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朱寿桐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朱寿桐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