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刘志林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辽宁工业大学
所在院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所在地区:辽宁
所在城市:锦州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364885.html
刘志林老师介绍
1943年12月5日生,辽宁省黑山县人。教授、博导。196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先后在吉林大学、辽宁工业大学任教。曾任辽宁工业大学副院长、第八届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民盟辽宁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锦州市委员会主任委员、锦州市政协副主席、辽宁工业大学副校级调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从事合金电子理论的研究。先后提出了工业合金相及相界面电子结构的计算模型及方法、系统地计算了合金奥氏体、合金马氏体、合金渗碳体、?-渗碳体、合金碳化物相电子结构与合金异相界面电子结构、定义了表征合金相性质的相结构因子?N(相中可能存在的原子状态组数)、nA(某相处于稳定状态时最强键上的共用电子对数)、 (含碳键的总的成键能力)、S(不考虑外界条件时组成某结构的原子自发地凝聚成该结构的能力)及表征界面性质的界面结合因子r (合金相界面上的电子密度)、Dr(合金相界两侧电子密度差)、s (在一级近似下使电子密度保持连续的原子状态组数)、s? (大于一级近似或电子密度连续性较差时的原子状态组数), 揭示了相结构因子和界面结合因子与凝固、热加工、相变、C-曲线、组织形态与强韧机制的关系;计算发现“合金相界面上电子密度连续且与应力相匹配”。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程开甲院士在“改进的TFD模型”中预言的“固体中原子间的边界条件为电子密度连续”的边界条件的存在,同时也揭示了余瑞璜院士的“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中原子状态的多重解”正是程开甲院士提出的“电子密度连续”的量子力学条件,从而在电子密度连续这一结合点上,实现了“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与“第一性原理”的衔接;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合金相最强键上的共价电子数nA、相界面的最小电子密度差??以及使界面上电子密度保持连续的原子状态组数?与合金力学性能的关系,提出了计算连铸连轧非调质钢终轧屈服强度?s、抗拉强度?b、伸长率?、冲击功?k的公式,并与助手林成制作了非调质钢终轧力学性能理论计算、生产预测、质量分析及成份设计的软件。
1987年以来,共承担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火炬计划1项。发表进入国际SCI检索的中、英论文40余篇。撰写系列专著2部。部分研究成果已获省、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刘志林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刘志林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刘志林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