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沈喜洲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所在院系:化工与制药学院
所在地区:湖北
所在城市:武汉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380966.html
沈喜洲老师介绍
男,武汉工程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联合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中国石化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青年科技与管理专家称号,2002年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誉,2006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入选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沈喜洲教授1987年从北京石油化工科学院研究生毕业以后,长期在科研一线致力于石油炼制方面的研发工作,从2004年开始在致力于石油炼制方面的研发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的工作。主持了“加剂抑制常三线柴油碱洗过程中的乳化提高柴油收率”、“润滑油基础油脱氮精制成套技术及其应用”、“焦化蜡油精制—催化裂化组合工艺研究”、“干气制氢中变气联合提取CO2和H2工艺研究”、“干气制氢中变气脱碳提氢技术及产业化”、“CO2在不同吸收液中的气液平衡研究”等湖北省、中国石化重大科技攻关和武汉市重大产业化专项项目的研发。申请了八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授权的有六项。
沈喜洲教授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所获得的六项专利全部工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共获五项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3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0年中国石化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3年中国石化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作为第二完成人获1997年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1989年负责的“加剂抑制常三线柴油碱洗过程中的乳化提高柴油收率”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用电解质解决柴油碱洗乳化问题,解决了长期影响装置平稳运行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柴油收率,并创效1000多万元,并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优秀专利奖。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差是长期困扰我国石化行业的一大难题,1991年中国石化为此专门成立了润滑油基础油攻关分组,参加了提高润滑油质量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研发工作。他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了提高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方向的基础油脱氮课题的攻关,创造性地提出“保硫脱氮”的润滑油精制思路,发明了原创性保硫脱氮剂,并成功开发出润滑油基础油脱氮成套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使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显著提高,润滑油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我国润滑油基础油新标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研发的脱氮剂已在荆门石化总厂、大庆石化总厂、大连石化公司、锦西石化总厂、大庆助剂厂、吉化公司江南炼油厂、抚顺石化公司和燕山石化公司等八家企业应用,脱氮装置的生产能力总计达155万吨/年。白土用量减少80%以上,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缓解了润滑油基础油精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润滑油的产品质量不但没有增加成本反而降低了成本。自该技术应用以来仅降本增效的直接效益达10.22亿多元,而产品质量提高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则大得多该技术属国内外首创,是改变原传统工艺路线并具有原创性、集成性的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环保和经济效益。该技术获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3年主持的“焦化蜡油精制—催化裂化组合工艺研究” 通过了由侯芙生院士主持的鉴定,鉴定水平为国内首创。该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焦化蜡油精制-催化裂化组合工艺,申请了专利,为指导焦化蜡油加工,提高焦化蜡油催化裂化轻收提供了依据及解决办法。2005年主持的“干气制氢中变气联合提取CO2和H2工艺研究”项目通过了由中国石化鉴定,鉴定为国内外首创。该课题在提取H2和回收CO2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干气制氢中变气脱碳-PSA组合工艺,为在较高压力下回收CO2和提高PSA的H2收率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2006年“CO2在不同吸收液中的气液平衡研究”列为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理论上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2007年“干气制氢中变气脱碳提氢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被列为武汉市重大产业化专项项目。
沈喜洲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沈喜洲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