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李大龙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所在院系:马列主义学院
所在地区:北京
所在城市:北京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383361.html
李大龙老师介绍
李大龙,男,1964年5月生,祖籍河北省河间市,1986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担任历史栏目编辑,200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担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主编、编辑部主任,专业职务为编审。
研究方向: 边疆政治
开设课程: 中国历代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在研项目: “东北工程”子项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大清史”子项目《边政志》(合作)
主要研究成果:
著作类:
1.《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独著,14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1999年再版。
  2.《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论丛》,合著,3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斑驳陆离的婚俗》,独著,10万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4.《中国少数民族禁忌》,合著,7万字,载《中国文化杂说》第5卷,燕山出版社1996年版。
  5.《都护制度研究》,独著,26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版。
  6.《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研究续论》,合著,40万字,国家重点东北工程项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唐朝与边疆民族使者往来研究》,独著,30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汉唐藩属体制研究》,独著,4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待版。
9.《新疆史鉴》,合著,40万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待版。
10.《20世纪西部开发史》,主编之一,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论文类:
1《东汉度辽将军述论》,《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2《述论王莽的民族政策》,《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
  3《西汉前期和亲政策新论》,《民族研究》1993年第4期。
  4《两汉重要边吏的选拔和任用制度述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3期。
  5《西域都护的设立不是乌孙和西汉关系转变的标志》,《西域研究》1993年第1期。
  6《唐朝派往回纥的使者述论》,《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
  7《隋王朝与突厥互使述论》,《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8《唐朝派往突厥的使者述论》,《北方文物》1994年第4期。
9 《东汉王朝使匈奴中郎将略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4期。
10《两汉时期中央王朝派往匈奴的使者述论》,《中国民族史学会第4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
11《高丽与唐王朝互使述论》,《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1期。
12《唐王朝与西突厥互使述论》,《民族研究》1995年第5期。
13《由使者来往看唐王朝与薛延陀的关系》,《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14《突厥派往唐朝的使者述论》,《北方文物》1996年第1期。
  15《唐王朝与新罗互使述论》,《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年第2期。
  16《吐谷浑与隋唐王朝互使述论》,《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17《东汉王朝护羌校尉考述》,《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
  18《温序为东汉王朝第一任护羌校尉考》,《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19《略论西汉时期陈汤经营西域》,《民族研究》1989年第5期。
  20《西汉西域屯田与使者校尉考辨》,《西北史地》1989年第3期。
21《西汉西域都护略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2期。
  22《西汉郎官及其在治理西域中的统治》,《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
  23《也谈"澶渊之盟"形成的原因》,《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
  24《从高句骊县到安东都护府──高句骊和中央王朝的关系述论》,《民族研究》1998年第3期。
  25《使者与汉文化的传播──以唐代为例》,《汉族地域文化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26《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者述论》,《民族研究》1990年第6期。
  27《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综述》,《民族研究》1989年第2期。
  28《中国民族史学会第4届学术讨论会综述》,《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
  29《中国西域楼兰学与中亚文明学术讨论会综述》,《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
  30《中国民族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综述》,《民族研究》1996年第6期。
  31《世界民族学会讨论会综述》,《民族研究》1997年第6期。
  32《98国际汉民族学术讨论会综述》,《民族研究》1998年第6期。
  33《西夏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大型珍贵文献〈俄藏黑水城文献〉陆续出版》,《民族研究》1997年第4期。
  34《一部研究边臣疆吏的力作--〈清代伊犁将军论稿〉读后》,《民族研究》1997年第5期。
  35《东夷校尉考述》,《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第3期。
  36 《"用夏变夷"与刘敬的和亲建议》,《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37《使者与唐朝边疆民族管理体制》,《民族研究》2000年第1期。
  38《东北亚跨界民族问题学术讨论会述要》,《民族研究》1999年第6期。
  39 《唐代使者来往礼仪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0年 2 期。
  40 《中国边疆研究的汇总创新之作》,《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1期。
  41 《历代王朝北疆经略及与北疆民族关系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3期。
  42《唐代单于都护府的几个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2期。
  43《唐代安东都护府的几个问题》,《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第3期。
  44《20世纪汉唐都护制度研究》,《西北民族史研究》2002年。
45《从校尉到都护:唐代东北边疆民族管理机构的转变》,《中国东北边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6《唐代安南都护府的几个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2期;
47《唐代安北都护府的几个问题》,《北方文物》2004年第2期。
48《关于高句丽侯驺的几个问题》,《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5期。
49《古国觅踪(寻找消失的高句丽)》,《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6月号。
50《高句丽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中国高句丽史>评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4期。
51《试论有关高句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光明日报》2003年6月24日。
52《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1期。
53《五代至明中国正史将高句丽写入王氏高丽传、朝鲜传原因试析》,《高句丽渤海历史问题研究论文集》,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刘渊政权的出现与北方民族主动认同“中国”的开始——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2期待刊。
55《简论曹操对乌桓的征讨及意义》,《史学集刊》2005年第3期。
56《西汉时期藩属体制的建立和维系》,《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3期。
57《从汉唐藩属体制看高句丽政权归属》,2004年8月“高句丽历史讨论会”参会论文,论文集待出版。
李大龙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李大龙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