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周勋初
8.3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京大学
所在院系:文学院
所在地区:江苏
所在城市:南京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390220.html
周勋初老师介绍
周勋初教授1929年4月11日生,上海市南汇县人。没有参加过什么党派。
  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分配至国务院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1957年考回南京大学中文系当副博士研究生,1959年肄业,改任助教。1961年升为讲师,1980年升为副教授,1984年国家教委特批为教授,1986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84年至1987年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
  现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顾问,《全唐五代诗》第一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
  1991、1995、1996、1998、2001、2002年分别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东海大学、东吴大学、成功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兴大学、逢甲大学、交通大学、玄奘大学、暨南国际大学讲演。
  1994年应日本文部省邀请,任特聘教授,赴国立奈良女子大学讲学,国立京都大学、大坂市立大学讲演。
  1991、1993、1995、1996、2001、2002年分别参加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与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举办的国际会议。
  1997年应邀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莱斯大学、华盛顿大学讲演。
  1998年赴台湾清华大学任教,2002年赴台湾东海大学任教。
研究成果
  
Ⅰ.个人著作
  [1]高适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9月,75000字
  [2]韩非子札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273000字
  [3]中国文学批评小史,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年1月,205000字;(台湾)丽文文化公司,1994年7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189000字;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6月, 200000字;(韩国)理论与实践出版社(全弘哲等译),1993年8月;(日本)勉诚出版社(高津孝译),2007年7月
  [4]韩非,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44000字
  [5]九歌新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115000字
  [6]唐语林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7月,536000字
  [7]文史探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213000字
  [8]唐诗大辞典(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11月,1490000字
  [9]当代学术研究思辨,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293000字
  [10]唐人轶事汇编(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1736000字
  [11]唐人笔记小说考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230000字
  [12]诗仙李白之谜,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年11月,14000字
  [13]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246000字
  [14]唐钞文选集注汇存(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
  [15]周勋初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2600000字
  [16]罗根泽说诸子(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274000字
  [17]李白研究(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406000字
  [18]师门问学录(余历雄记),凤凰出版社,2004年12月,230000字
  [19]李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350000字;2006年7月第二次印刷
  [20]《册府元龟》校订本(主编),凤凰出版社,2006年12月,15777000字
  [21]馀波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365000字
  [22]胡小石文史论丛(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278000字
Ⅱ.集体著作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列入“参加本书编订工作的主要编写人”
  [2]马恩列斯文艺论著选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增订本,后记中云“曾在一段,时间内参加编写”
  [3]韩非子校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后记中云“全书的文字统一和校勘工作是由周勋初同志负责的”
  [4]辞海?语词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列入主要编写和修订人,新一版、新二版均参加编写
Ⅲ.单篇文章
  [1]谈谈汉字简化的历史(中国青年报,1956年3月24日)
  [2]评汉字笔顺排检法(中国语文,1957年1期)
  [3]携手并进(小说),(雨花,1958年5月号)
  [4]评罗根泽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根本观念”(火箭,1959年1期)
  [5]禹鼎考释(与谭优学合写〉,(南京大学学报,1959年2期)
  [6]梁代文论三派述要(中华文史论丛第5辑,1964年6月)
  [7]关于宫体诗的若干问题(新建设,1965年3期)
  [8]韩非与百国春秋(南京大学学报,1978年3期)
  [9]《战国策》与《韩非子》(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2期)
  [10]高适生平若干问题的探讨(文学评论,1979年2期)
  [11]陈奇猷《韩非子刻本源流考》商兑(群众论丛,1980年第1辑)
  [12]《韩非子?十过》非韩非作(活页文史丛刊,第1辑,1980年)
  [13]叙《全唐诗》成书经过(文史第8辑,1980年3月)
  [14]王充与两汉文风(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2辑,1980年7月)
  [15]谈“唐十二家诗”(学林漫录2集,1981年3月)
  [16]魏晋南北朝人对文学形象特点的探索(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4期)
  [17]刘勰的两个梦(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1期)
  [18]《文赋》写作年代新探(文学遗产增刊第14辑,1982年2月)
  [19]阮籍《咏怀》(其二十)诗新解(文史知识1983年1期;《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中华书局1984年)
  [20]学习古代文论随感(光明日报,1984年1月24日;《文学遗产》622期)
  [21]皇甫冉《秋夜有怀高三十五兼呈空和尚》诗发微(《全国唐诗讨论会论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
  [22]胡小石师的教学艺术(学林漫录9集,1984年12月)
  [23]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1期;《建安文学研究文集》,黄山书社1984年11月)
  [24]柳珵《刘幽求传》钩沉(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1辑)
  [25]开拓型的学者罗根泽(光明日报,1985年6月18日;《文学遗产》,683期)
  [26]程千帆教授的学诗历程(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4年号,1985年)
  [27]从唐人七律第一之争看文学观念的演变(文学评论,1985年5期)
  [28]杜甫身后的求全之毁和不虞之誉(草堂,1985年2期)
  [29]刘勰的主要研究方法──折衷说述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11辑,1985年)
  [30]罗根泽先生传(《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8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
  [31]《(唐语林〉原序目》考辨(唐代文学论丛总8辑,1986年12月)
  [32]论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渊源(文学遗产,1987年1期)
  [33]卢言考(学术月刊,1987年4期)
  [34]罗根泽传略(《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9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35]韩愈的《永贞行》以及他同刘禹锡的交谊始末(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2、3期合刊)
  [36]王堂闲话考(西北师院学报,1988年3期)
  [37]潘勖《九锡》与刘勰崇儒(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1期)
  [38]周勋初同志在委员会二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高校古籍整理工作通报20期,1989年)
  [39]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的特色和人才培养(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9期,1989年)
  [40]就《唐语林校证》事答客问(书品,1989年2期)
  [41]《明皇十七事》考(古籍整理与研究4期,1989年)
  [42]赵璘考(古代文献研究集林第1集,1989年)
  [43]陈寅恪先生的“中国文化本位论”(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5期;《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
  [44]论谢灵运山水文学的创作经验(文学遗产,1989年5期)
  [45]开阔视野实中出新(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2期)
  [46]身在庐山之外的人反易看清庐山真面目(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年2期)
  [47]释“赋”(古典文学知识,1990年4期(总31期〉)
  [48]司马相如赋论质疑(文史哲,1990年5期)
  [49]李白及其家人名字寓意之推断(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香港〉中华国学2期,1990年5月)
  [50]“芳林十哲”考(唐代文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
  [51]顺其自然地登攀(文史知识,1991年4期)
  [52]写作《高适年谱》的机缘与甘苦(古典文学知识,1991年2期(总第35期〉)
  [53]《隋唐嘉话》“拾补”商兑(书品,1991年2期)
  [54]中国古籍在大陆(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台湾]国文天地,7卷三期,1991年8月)
  [55]元和文坛的新风貌(中华文史论丛第47辑,1991年5月)
  [56]王粲患麻疯病说(学林漫录13集,中华书局1991年5月)
  [57]宋人发扬前代文化的功绩(《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
  [58]目录学家对文学批评的认识和著录(文学研究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59]“三教论衡”与文士心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廿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
  [60]《易》学中的两大流派对刘勰《文心雕龙》的不同影响(《文心雕龙研究荟萃》,上海书店1992年5月)
  [61]张骘《文士传》(辑本〉(古典文献研究1989年─1990年,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62]韦绚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6期)
  [63]敬业小言(南大书友总3期,1993年4月上旬)
  [64]李白在诸王分镇问题上遭致失败的内在原因(文学研究第5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
  [65]论李白对唐王朝与边疆民族战事的态度(文学遗产,1993年3期)
  [66]李白剔骨葬友的文化背景之考察(中国文化,第8辑,1993年6月)
  [67]张晖《宋代笔记研究》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
  [68]隋唐嘉话考(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辑,1993年9月)
  [69]严杰《欧阳修年谱》序(南京出版社,1993年11月)
  [70]郭璞诗为晋“中兴第一”说辨析(江海学刊,1993年6期;《魏晋南北朝文学论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71]《唐语林校证》惨淡经营始末(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2期(总53期〉)
  [72]赋体评议(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2期)
  [73]唐代笔记小说的校雠问题(古典文献研究1991──1992,1994年6月)
  [74]李白两次就婚相府所铸成的家庭悲剧(文学遗产,1994年6期)
  [75]周明《中国古代散文艺术》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
  [76]《酉阳杂俎》成书考(《选堂文史论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77]中日友谊之树长青(桔颂(日本奈良女子大学文学部),1995年)
  [78]唐代笔记小说的内涵与特点(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2辑,1995年2月)
  [79]日本访书散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1、2期,1995年4月)
  [80]康熙御定《全唐诗》的时代印记与局限(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995年6月)
  [81]《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写作中的点滴心得(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5期(总第62期〉)
  [82]魏晋南北朝时科技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古典文献研究1993—1994,1995年10月;《魏晋南北朝文学论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83]李白思想中的异端因素(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3辑,1995年12月;唐代文学研究,1996年9月)
  [84]《文选》所载《奏弹刘整》一文诸注本之分析(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文选学新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
  [85]文化同根倍情亲(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4期)
  [86]“登高能赋”说的演变和刘勰创作论的形成(文心雕龙研究第二辑,1996年9月)
  [87]读《中国文学批评史》有感(复旦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88]怀念老校长匡亚明同志(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7年第一期(总314期〉;《匡亚明纪念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89]读稿杞忧(文学遗产,1997年第二期)
  [90]朱东润先生治学的特色(复旦大学学报,1997年第二期)
  [91]勋初自白(《当代百家话读书》,广东教育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92]周老任职南京大学时的高风亮节(高校古籍工作通报第54期)
  [93]陈寅恪研究方法之吾见(《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
  [94]季振宜《唐诗》的编纂与流传(学术集林11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11月)
  [95]御定《全唐诗》的疏误与《全唐五代诗》的编纂(文学评论丛刊1卷1期,1997年12月)
  [96]御定《全唐诗》的疏误与《全唐五代诗》的编纂(《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
  [97]《社会科学战线》创刊周年纪念有感(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
  [98]王青《汉朝的本土宗教与神话》序(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8月)
  [99]文献学与综合研究(《文学遗产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8月)
  [100]郑杰文《战国策文新论》序(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101]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2期)
  [102]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思考(中国政协报,1999年6月2日学术家园总64期)
  [103]我所了解的胡小石先生(《胡小石研究》,东南文化1999年增刊)
  [104]我与传统的文史之学(《学林春秋》二编下册,朝华出版社1999年12月)
  [105]左思《三都赋》成功经验之研讨(《辞赋文学论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106]开湖泊志之先河的《太湖备考》(新华日报,2000年1月15日)
  [107]评刘勰文学观的双重标准(镇江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文苑出版社2000年2月)
  [108]李白屡遭挫折与倍受赞誉之两面观(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五辑,中华书局2000,年,2月)
  [109]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文学遗产,2000年1期)
  [110]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1,期)
  [111]胡小石先生与中国文学史研究(《学林往事》上册,朝华出版社2000年3,月)
  [112]罗根泽先生在学术领域中的多方开拓(《学林往事》中册,朝华出版社2000年3月)
  [113]胡传志《金代文学研究》序(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114]《唐钞文选集注江存》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
  [115]纪念程千帆先生(江苏文史研究,2000年3期)
  [116]李白剡中之恋放谈(中国李白研究1999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专辑”,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
  [117]纪念古道热肠的洪诚先生(文教资料,2000年6期)
  [118]郝润华《(钱注杜诗〉与诗史互证方法》序(黄山书社,2000年12月)
  [119]楚辞研究的传承与发展(《楚辞研究成功之路——海内外楚辞专家自述》,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
  [120]《文选集注》上的印章考(《(昭明文选〉与中国传统文化》——第四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6月)
  [121]有关“选学”珍贵文献的发掘与利用(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4期)
  [122]梦断黄金台(文史知识,2001年10期)
  [123]徐国荣《中古感伤文学原论》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124]先进文化与古典文献研究(《先进文化与建设江苏文化大省——第一期(政协委员论坛〉论文汇编》,2002年3月)
  [125]我与《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文字因缘(书品,2002年2期;《我与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2年5月)
  [126]李白族系之争的时代背景(古典文献研究总第5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
  [127]张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128]魏晋南北朝时文坛上的摹拟之风(《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129]姚曼波《(春秋〉考论》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130]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序(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古典文献研究,2003年1月)
  [131]孙望先生的人格魅力(《诗海扬帆——文学史家孙望》,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132]武秀成《(旧唐书〉辨证》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133]李白奇特的文化背景(《李珍华纪念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134]我与李珍华教授的四次相聚(《李珍华纪念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135]吴正岚《六朝江东士族的家学门风》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136]陈寅恪的治学方法与清代朴学的关系(古典文献研究总第7辑,凤凰出版社2004年7月;《古典文献研究》总第8辑,2006年1月)
  [137]谈笔记在唐代文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六朝隋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7月)
  [138]异曲可以同工——评两种研究六朝江东士族家学家风问题的著作[署名古愚](书品,2004年5辑,2004年11月)
  [139]唐诗之路唐诗总集序(江苏文史研究,2004年4期)
  [140]党银平《崔致远研究》序(江苏文史研究,2004年4期)
  [141]探索与困惑——研究宗教与六朝文学的一点思考(《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
  [142]《永志无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143]《翰墨激情》(纪念抗日胜利60周年文集)序(自印本)
  [144]李白“三拟《文选》”说阐微(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一期;《沧海求珠》——张文勋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145]西学东渐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艰难处境(社会科学论坛,2006/2〔上半月刊〕;文学评论丛刊第9卷第1期)
  [146]匡亚明校长在人才问题上的巨大贡献(南京大学报2006年3月28日匡亚明百年诞辰纪念专刊)
  [147]重视中国古典文学特点的研究(文学遗产,2006年2期)
  [148]由《九歌新考》所想起的(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3期[总第181期])
  [149]李白与羌族文化(中华文史论丛2006第一期[总第81辑])
  [150]赵益《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
  [151]三教论衡的历史发展(古典文献研究总第9辑,2006年1月)
  [152]文化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光明日报,2006年8月28日第12版《学术副刊》)
  [153]李白诗原貌之考索(文学遗产,2007年1期)
  [154]《百年汉学论集》序(江苏文史研究,2007年1期;台湾学生书局,2007年2月)
  [155]《唐代乐人考述》序(江苏文史研究,2007年1期,东方出版社,2006年11月)
  [156]我与傅璇琮先生的文字姻缘(宁波晚报,2007年8月12日;《傅璇琮学术评论》,宁波出版社2007年7月)
  [157]凤凰出版集团的骄人业绩(《凤凰情缘》,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
  [158]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光明日报,2007年10月25日《国学副刊》32期[总56期])
  [159]《文心雕龙》书名辨(江苏文史研究,2007年4期;文学遗产,2008年1期)
  [160]李白的晋代情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200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161]“兴、观、群、怨”古解(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1期)
  [162]关于《文选集注》第九十八卷的流传(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一辑,2008年4月)
所授课程
研究课题
  研究范围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文献学。已出版《高适年谱》、《韩非子札记》、《中国文学批评小史》、《九歌新考》、《文史探微》、《唐语林校证》、《当代学术研究思辨》、《唐人笔记小说考索》、《诗仙李白之谜》、《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唐诗大辞典》(主编)、《唐人轶事汇编》(主编)、《唐钞文选集注汇存》(整理)、《周勋初文集》等著作及论文等一百多篇。
获奖情况
  1989年、1991年两次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991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
周勋初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周勋初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周勋初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