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裴建国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桂林理工大学
所在院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所在地区:广西
所在城市:桂林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456591.html
裴建国老师介绍
一、基本情况
裴建国,男,1957年8月出生,研究员,1978年3月—1982年1月于河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9月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攻读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博士。1982年2月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工作,一直从事岩溶水文地质、岩溶环境地质、岩溶水资源与水环境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和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或课题20项,主持完成了4个大中型水源地岩溶水开采资源评价,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合作出版专著5部。
二.学术任职
现任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会员。
三.荣誉和奖励
1988年,河南省焦作市科技成果贰等奖
1994年,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2002年,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2年,河南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壹等奖
2002年,河南省焦作市科技成果贰等奖
2007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四.经历
长期以来一直工作在岩溶地质领域科学研究、地质调查和水资源开发的第一线,主要工作涉足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东、河南、山西等省市自治区。多次参加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国土资源重大工程规划——“地质环境保障工程”、“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调查与石漠化综合整治示范”和“全国环境地质调查工程”等项目的论证和立项,以及“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编写。
五.科研项目
1、在研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典型地下河系统水质演化趋势及其控制因素研究”(40772164),2008.1-2010.12 ,经费41万元;
(2) 负责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重庆地区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第三课题—喀斯特山地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10—2010.12,经费150万元;
(3) 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西南岩溶石山地区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研究”,2008.1—2010.12,经费300万元;
(4) 负责(第二)所控项目“岩溶管道中溶质运移行为研究”(200701),2007.1—2008.12,经费30万元;
(5) 负责(第二)所控项目“地下河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行为研究”(200801),2008.1—2008.12,经费21万元;
(6) 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岩溶地下水监测与环境敏感性评价”,2006.1—2008.12,经费300万元。
2、曾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1)主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西南岩溶地区地下开发与石漠化治理区划”(200310400044),2003年1月—2006年12月,经费400万元;
(2)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多重协迫下西南岩溶生态脆弱性和生态恢复能力研究”,2003年1月—2005年12月,经费80万元;
(3)参加水利部组织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南岩溶石漠化区) ,2005年5月—2006年7月,经费120万元;
(4)参加水利部项目“西南岩溶石漠区水土保持研究”,2005—2006,经费40万元;
(5)参加“湘西大龙洞地下河流域雷公洞防洪水库成库的地质环境可行性研究”(横向项目),2004.4—2005.4,经费40万元;
(6)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湖南湘西大龙洞地下河流域岩溶水文地质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2004.1—2005.6,经费100万元。
六.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招生方向
1.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2.岩溶水文地质
3.岩溶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4.水文地球化学与水环境变化
5.岩溶环境地质
七.主要论著
1.裴建国、章程、谢运球等,云霄洞地下河开发利用及洪涝灾害治理,《中国岩溶》,2000,19(2):141—146;
2.裴建国、谢运球、章程等,湘中溶蚀丘陵区示踪试验-以湖南新化为例,《中国岩溶》,2000,19(4):366—371;
3.裴建国、张顺志、张美良等,白岩洞地下河系统特征与环境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6(增刊):65—70;
4.裴建国、李庆松,生态环境破坏对岩溶洼地内涝的影响-以马山古寨乡为例,《中国岩溶》,2001,20(4):297-300;
5.裴建国,广西溶洼系统结构特征及对溶洼内涝的作用,《广西科学》,2002,9(3):193~197;
6.裴建国、蒋忠诚,水城盆地岩溶水资源现状分析,中国岩溶地下水与石漠化研究,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南宁,2003年12月
7.裴建国、李庆松,典型峰丛山区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水土保持通报》,2006,26(2):94—99;
8.裴建国,溶蚀丘陵区岩溶水系统特征及开发利用,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地质出版社,北京,2006年5月。
9.裴建国、梁茂珍、陈阵,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及其主要特征值统计,《中国岩溶》,2008,3,27(1):6—10;
10.Cheng Zhang.Jianguo Pei.Yunqiu Xie.Jianhua Cao.Lanling Wang,Impact of use covers upon karst processes in a typical Fengcong depression of Nongla,Guangxi,China,Environ Geol(2008)55:1621—1626
11.曹建华、袁道先、裴建国等,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地质出版社,北京,2005年11月
裴建国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裴建国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