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朱文锋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
所在院系:基础医学院
所在地区:湖南
所在城市:长沙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457634.html
朱文锋老师介绍
朱文锋,男,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劳模,湖南省优秀教师、名中医,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湖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基础课部主任、中医系主任,湖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书记,中医诊断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十一大执委。在教学科研中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项。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长期深入地开展中医标准化、病证规范化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建立起了完整统一的中医病、证体系,1999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为首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于1997年颁布,已在全国中医学领域推广实施,200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展了计算机辅助中医诊疗的研究,为主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中医数字辨证机,填补了国内空白,1980年获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继之又研制成中医辨证论治电脑系统,199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研制成WF文锋-Ⅲ中医诊疗系统,能对内、妇、儿等科进行全病域计算机辅助诊疗,2005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心理学思想的研究,主编全国协编教材《中医心理学》,并主编了《中医心理学原旨》、《中医心理学荟萃》等书,构建了中医心理学学科体系。所负责的虚证诊法客观化、定量化研究,1997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所研究的“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1996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全国中医诊断学科学术带头人,主编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六版)、“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七版),为中医药高级参考书《中医诊断学》、高教自学考试教材《中医诊断学》的主编,国家试题库《中医诊断学》命题组长。还主编出版了《实用中医词典》、《中国民间局部诊法》、《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中医学多选题解析》、《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中医主症鉴别诊疗学》、《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等书,计38部,其中主编或独著28部。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已培养硕士21名,已培养博士22名,在读博士7名。
主要成果
 
1.中医数字辨证机,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980
2.中医辨证论治电脑系统,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
3.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
4.虚证诊法客观化、定量化研究,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
5.《中医诊断学》教学系列内容建设(教材),湖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
6.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99
7.心气虚动物模型的研制,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
8.慢性肾衰病证特点探讨及补肾清利活血法对肾小球ECM影响的实验研究,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
9.《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制定与推广,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
1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医病证特点及活血利水法为主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
11.WF-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
12.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系列标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2006
主要著作
 
1中医学基础问答,主编,湖南中医学院印,1978
2中医诊断学,主编,湖南中医学院印,981
3中医诊断学,副主编,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中医心理学原旨,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5中医心理学荟莘,主编,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6中医心理学并列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8月
日.たにぐち书店1995年10月
7中医学多选题解析,并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12月
8实用中医词典,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1月
9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10月
10中国民间局部诊法,合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2月
11中医诊断学,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2月
12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年5月
3中医诊断学-教与学参考丛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6月
14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11月
15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10月
16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2月
17全国高教自考指定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年9月
18中医主症鉴别诊疗学,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7月
19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
20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
21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月
22中医诊断学(口袋丛书),二人合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1月
主要论文
1中医诊断研究述评,中医诊断学杂志1996;2(2):2
2从中医教材看病、证规范,中国医药学报1989;4(4):53
3论中医病名的继承与发扬,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7(3):1
4试析《内经》中的疾病概念,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1;11(3):1
5略论中医内科病名的分化,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1):1
6中医内科病名的分化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11)~96;3(2)
7中医疾病中的形式与原则,陕西中医1985;6(1):7
8论中医病名规范之研究,辽宁中医杂志1985;(1~2)
9外感时病之病名规范初探,辽宁中医杂志1985;(9~10)
10中医内科常见病类概念,辽宁中医杂志1995;(1~12):
11略论中医诊疗知识形式化,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8(3):5
12建立辨证统一体系之我见,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3):2
13略论中医辨证体系,陕西中医1981;2(2):1
14外感病辨证方法能否统一辩,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4;4(1):45
15《内经》在辨证学上的贡献,吉林中医药1986;(4):1
16中医辨证规律探讨,湖南省中医学术会1982.3.15
17证名规范研究之我见,辽宁中医杂志1987;(1~2):
18论辨"病性"内容的统一,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9(2):65
19论中医辨证学,中国中医药报1990.8.20.三
20表里证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1;1(1):24
21试论“心肾不交”,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80;(2):16
22阳虚症状的两重性,辽宁中医杂志1981;(7):15
23《中医诊断学》教材中“辨证”内容的改革,中医教育1992;(6):26
24 调节肽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辨证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8):472;美国医学期刊收录入光盘(CD-ROM)
25中医数字辨证机研究技术报告,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0;(1):1
26中医辨证论治电脑系统研究技术报告,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3):1
27模糊数学在中医诊断上的意义,中医系统工程1982;1:28
28中医心理学概论,湖南中医学院学报84;4(3.4):1
29略论脑当另立为脏,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9(3):113
30中医学对心理器官的认识,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5(2):9
31《内经》中的心理学思想,医学与哲学1983;4(7):35
32中医意疗方法述要,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9(3):8
33论“心身并治”原则,辽宁中医杂志1986:(8):10
34中医心理治疗举隅,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3;3(3):17
35论针药治疗的心理效应,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6;5(3):18
36“肝主疏泄”包括的内容,中医杂志1981;(9):51
37略论“因势制宜”,吉林中医药1987;(2):1
38中医学所揭示的“生物全息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8):44
39对气机升降的探讨,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8;(4):17
40略论脏腑特性,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2):40
41略论中医学之“窍”,陕西中医1988;9(1):67
42也评五行学说,新医药学杂志1976;(7):43
43奇恒之府辨析,陕西中医1983;4(1):43
44中医现代化的背景、可能性和目标,医学与哲学1991;9(10):14
45对中医科研方向的思考,中国医药学报1992;7(5):50
46中医学研究的中的几个辩证关系,湖南医药杂志1982;(10):56
47中医基础理论要义,湖南中医学院报1987;7(1~4)
48《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所建立的病、证体系,中国医药学报1999;14(2):4
49《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在疾病证候方面的创新,中国中医药报1999.8.18.
50《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编制规则与说明,中医诊断学杂志1997;3(2):1
51中医病证规范化之研究,中国医药学报1996;10(5):4
52中医疾病分类方法与基本框架,中国医药学报1996;10(3):1
53中医疾病分类框架,湖南中医杂志1995;9(4):4
54论坚持中医病名诊断的必要性,中国中医药报2000.2.16三
55“国标”对内科疾病的分化与分类,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2):26
56“国标”疾病部分的创新与意义,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4(6):5
57中医“国标”内科病名的出处,山西中医2001;17(3~5):
58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辽宁中医杂志2001;28(7)~2002;29(7)
59中医内科常见病类概况,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995;22(12)
60关于咳嗽与肺咳的概念,湖南中医药学报1996;2(6):10
61《内经》中的疾病诊断,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4):21
62从《金匮要略》看张仲景的辨病论治思想,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3):26
63论“痹”的概念及痹病的分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5):45
64“厥”、“脱”概念辨析,中国医药学报1998;13(6):10
65辨病论治体系初探,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6):2
66中西医病名目录对照,中医诊断学杂志1998;4(1):51;(2):56
67《诸病源候论》有关病候与疾病的概念,辽宁中医杂志2000;27(3):99-101
68辨证统一体系的创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4
69“证”的内涵与辨证的研究,中国医药学报2002;17(3):4
70对辨证规律与方法的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2):1
71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辽宁中医杂志2000;27(6)~(12):243~
72从五官辨证谈专科特色辨证的研究,中国中医药报1997.2.3.三
73略论专科辨证与建立五官科辨证框架,中国医药学报1997;12(3):4
74《中医诊断学》教材中“辨证”内容的改革,中医教育1992;(6):26
75中医诊断规范研究述评,中国中医药报1996.7.22.三
76《中医诊断学》新世纪教材的改进,中医教育2002;(5):22
77关于中医现代化的思考,亚洲医药1997;8(10):162
78建立符合中医特色的科研体系,医学与哲学2000;21(1):52
79病证症相结合的中医诊疗体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6):2-4
80论症证病结合治疗,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6-8
81症状诊疗的意义与内容,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1):35-38
82出血症的鉴别诊治,山西中医1998;14(2):49
83中医常见症状鉴别诊断,辽宁中医杂志98;25(1~12);99;26(1~12)
84中药术语规范的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2~6):
85中医辨证体系及“证”的规范化研究,天津中医2002;19(5):
86中医症状的规范化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3):35
87中医辨证体系及“证”的规范化研究,天津中医2002;19(5):1
88创立统一的辨证方法与体系,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7
89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0):8
90证、症、征等词的概念与应用,科技术语研究2003;5(4):20
91对古今有关证素概念的梳理,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11):1
92创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6):38
93论中医证素辨证新体系,科学研究月刊2004;11:24
94证素辨证新体系的内容及科学意义,医学与哲学2005;26(1):69
95证素内容的辨析,中医药导报2005;11(1):11
96设计证候辨证调查表的特色性要求,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3):1
97证候辨证调查表的设计,中医杂志2005;增刊:20
98“证”、“证候”的辨析与规范,山西中医2005;21(3):1
99病位证素的特征,福建中医药2005;36(4):1
100证候辨证量表制定的科学性要求,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8):11
101“证素”的基本特征,中国中医基础杂志2005;11(1):17
102制定全病域中医辨证量表的设计思路,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1
103病性证素辨别的意义与方法,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3(9):903
104邪实类病性证素的特征,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3(9):905
105正虚类病性证素的特征,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3(9):911
106论中医症状的规范研究,中医杂志2005;46(9):649
107.借鉴量表法研制中医证候辨证量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23):2474
108病性证素辨别的意义与方法,中医药学刊2006(2)204
109用评定量表法进行中医辨证研究,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7
110构建“证素辨证”新体系的意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135
111中医证素辨证的贝叶斯网络探讨,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6)449
112贝叶斯网络在中医证素辨证卫星通信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5)567
113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中医证素辨证体系,湖南大学学报2006(4)123
朱文锋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朱文锋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