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丁和根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京大学
所在院系:新闻传播学院
所在地区:江苏
所在城市:南京
评论次数:2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2470815.html
丁和根老师介绍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南京市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邮编:210093
e-Mail:dinghegen@126.com
       
1964年9月出生,汉族,江苏省东台市人。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本校新闻传播学系任教。2000年7~8月,在北京参加教育部举办的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2001年9月至2002年1月,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做访问学者,师从张国良教授学习传播学。2002年9月至2004年6月,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师从李良荣教授、童兵教授等学习和研究媒介经济学和媒介经营管理。2005年4月,受邀赴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学系做访问学者。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近年来,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新闻界》、《南京大学学报》、《江苏社会科学》等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3部。2001年到2004年,还对上海、南京、成都等地的传媒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过多次实地调查,发表过多篇媒体负责人访谈。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学系主任,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副所长,新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当代新闻理论、媒介经营管理、媒介经济学、传播符号学。
开设课程
新闻学概论、媒介经营管理、传播符号学、中国古代文选等。
科研成果
1.学术著作
《中国传媒制度绩效研究》(专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4月版。
《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专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版。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研究》(合著),新华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版。
《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合著),新华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学术文章(2000年以后)
《走向科学的中国当代舆论学》,载《书与人》2000年第4期。
《戏剧艺术符号结构系统分析》,载《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走向边缘的精神之旅——论李伯元的游戏心态》,载《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后现代与大众传媒的话语霸权》,载《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党报舆论引导中目的与手段的对立统一》,载《采编生活》2001年4期。
《论新闻舆论引导中的对立统一规律》,载《新闻传播论坛》第6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增强忧患意识 积极寻求对策》(访谈录),载《新闻通讯》2002年2期。
《网络传播:应对入世路迢迢》(访谈录),载《新闻通讯》2002年3期。
《论新闻舆论监督保障机制的建立》,载《新闻知识》2002年第3期。
《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第3期。
《入世后中国电视业的定数与变数》(访谈录),载《新闻通讯》2002年第4期。
《党报竞争力的多元审视》,载《新闻界》2002年第6期。
《辩证看待舆论引导中的目的与手段》,载《新闻知识》2002年第11期。
《结构调整:一个媒介亟待正视的课题》,李良荣、丁和根,载《传媒观察》2002年第12期。
《中共新闻舆论监督观的历史生成与现实取向》,载《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用现代传媒理念引导媒介实践》(访谈录),载《传媒观察》2003年6期。
《梵·迪克新闻话语结构理论述评》,载《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话语分析视域的新闻格局论》,载《新闻传播论坛》第8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的纵向整合战略》,载《新闻界》2004年第1期。
《大众传媒话语分析的理论、对象与方法》,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1期。
《文化体制改革: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学术笔谈),载《新闻界》2004年第2期。
《基于核心能力的传媒竞争力战略》,载《新闻界》2004年第4期。
《新闻线人的社会角色分析》,载《传媒观察》2004年第7期。
《传媒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功能》,载《新闻大学》2004年冬季号。
《论中国传媒生态的三大向度》,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
《传媒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载《新闻界》2005年第2期。
《如何塑造中国传媒的国际竞争力》,载《传媒观察》2005年第4期。
《新中国的报业结构变迁及其阶段性特征》,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丁和根、蒋璐,载《网络信息安全》2006年第4期。
3.承担项目
①独立承担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大众传播符号学》。项目已完成。
②独立承担复旦大学博士后研究项目:《中国传媒竞争力研究》。项目已完成。成果以《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为书名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正式出版。
③独立承担复旦大学“211工程”重大研究项目《中外传媒体制创新研究》中的一个子项目。项目已完成。成果以《中国传媒制度绩效研究》为书名由南方日报出版社于2007年正式出版。
④参与教育部“九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主要参与者。项目已完成。成果以《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为书名由新华出版社于2002年正式出版。
⑤参与全国“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加入WTO对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主要参与者。项目已完成。成果以《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为书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5年正式出版。
⑥参与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研究》。主要参与者。项目已完成。成果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研究》为书名由新华出版社于2006年正式出版。
⑦参与教育部“十五”人文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中国传媒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参与者。项目已完成。
获得奖励
2005年12月,参与研究的《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一书,获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四届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6年4月,个人专著《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获第五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6年12月,个人专著《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获第五届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7年3月,入选教育部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丁和根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丁和根老师教学评价(2条)
举报cucdc网友 2009/9/9 11:05:23

古代文学是最不适合上大课的,按丁师的话说,其实最适合几个人边聊边上,私下传承,这样的感觉非常好。所以,小声说,私下跟丁师交流感觉比上课要好很多不过,上这课时候拍戏的感觉特别是自己改编剧本感觉,真是太好了。

举报cucdc网友 2009/9/5 1:55:18

向丁和根教授问好!东台陈凤庚我的邮箱是cfg0808@126.com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丁和根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