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王绪前
8.5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
所在院系:基础医学院
所在地区:湖北
所在城市:武汉
评论次数:2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356386.html
王绪前老师介绍
姓名 王绪前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0年1月  电话 027-68889335
最终学历 大学  职称 教授
E-mail Wangxq163@163.com
所在院系 湖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部
通信地址(邮编) 湖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部(430065)
研究方向 1、中药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理研究。2、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
教学情况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①中药学 专业基础课 骨干课 18~22学时/周  5届  350~400人/年
 ②中药学研究进展 研究生课程  3学时/周  1届  40~60人/年
 ③中医食疗学 选修课  5学时/周  5届  200~230人/年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①临床带教(本科生、研究生)50余人次
3.近五年来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
  中药功效术语规范化的研究。2005年。湖北中医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
学术研究
1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中药功效术语规范化的研究。2005年。湖北中医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
2、发表的论文/著作:
 ①试论中药配伍之“单行” 湖北中医杂志 2003.3.30.
 ②六生液治膝关节骨质增生 中医外治杂志 2003.4.10.
 ③中药之“疏肝与舒肝” 现代中医药 2003.4.57.
 ④补肾通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 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10.925.
 ⑤中药功效术语亟待规范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3.3.11
 ⑥推拿手法要领述要 光明中医 2004,4,11
 ⑦酒的别称及命名方式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05.3.15
 ⑧祛湿法辨异及其临床应用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4.105
 ⑨对《中药学》七版教材的看法 光明中医 2006.5.32
3、参编教材或书籍:
 ①《方剂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 参编
 ②《王清任研究集成》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2年 参编
 ③《糖尿病药膳食疗》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参编
 ④《李时珍研究集成》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3年 主编
 ⑤《本草纲目验方录》 湖北科技出版社 主编
王绪前 男 教授 1950.1.22(农历)出生,湖北潜江人。1968年3月参加人民解放军(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五大队,即铁道兵13师63团)。1973年3月退伍。1973年9月进入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1976年12月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于中药教研室,一直从事《中药学》(现多称临床中药学)教学,至今已愈30年。
  从1978年底由学院安排即跟随我院著名老中医熊魁梧教授学习,从事临床工作,前后达15年之久,并深得熊老师的传授。其间熊老师指导我在临床上主要进行中医内科、妇科病的辨证治疗,也从熊老师处学习到不少用药诀窍,治病用药的好方子。1986年9月到上海中医学院助教班学习1年研究生课程。
  从毕业留校后就一直担任中药学教学,对于中药功效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在临床中药学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体会。在边教学边实践的过程中,曾2次(1977年、1984年)在中医附院内科从事临床工作。
  在2006年全院首次海选、海评中被全院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一、学术思想
  对于中药学的研究有一定深度,尤其是关于中药学的功效应用方面有一定造诣,并结合临床对于一些药物的作用有所阐发,有更深的认识,有独到的见解。并针对中药药性理论中的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配伍、剂量、用药法度等均进行了探求,并发表了相关论文。
  对于《本草纲目》的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对于其中有关中药功效的阐发,有关对于药物作用的重新认识,均有部分研究。对《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诸如药物的特点,应用,涉及特殊作用进行了广罗。并组织编写了《本草纲目验方解》一书。
  湖北中医学院是从1984年开设《中医食疗学》的,自此又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学,直至今日。《中医食疗学》的课程教学收集资料全面,内容丰富,涉及历史、人文、典故、谚语、俚语、俗语,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并结合临床讲授一些行之有效的经方、验方、单方,使学生学得懂,听得进、用得上,是中医学院开设选修课以来,学生报名最多的,选修的学生爆满,每半年报名学习的学生数均超过1000人以上,开设多个班还不能满足强烈要求学习的同学们。
  担任了《中药学研究进展》课程的教学。本门课程主要对象为在校研究生,要求知识面、广度、深度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故又涉猎群书,尽量使学员们满意,既学到知识,又不至于厌学。
二、医教经验
  (一)医疗经验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体会,临床治疗效果好,在临床上治愈了大量病人,深受病友欢迎、尊敬,有些甚至被认为是无能为力的疾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也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为了中医的事业,为了中医的前途及未来,在业务上从不保守,凡是自己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均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如在实践中总结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秘方,治疗颈椎病的验方,治疗皮肤瘙痒的实用方,治疗脱发的效方,治疗面部黑斑、青春痘、痤疮、扁平疣的通用方均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并且这些方子又不需辨证,容易接受,便于应用。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师不保守是很受同学们欢迎的。这种师德、师风同学们非常满意。
  学院专家门诊部于1988年成立以后,即在专家门诊部工作,先从事药房工作,后从事临床,主要诊治内科病,同时又从事中医推拿。通过多年的实践,以及结合熊老师的经验,逐渐总结了治病的一些经验,并将其进行了整理。
  1.治疗腰椎病的经验
  由于长期从事推拿工作,在临床上遇到大量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首治疗腰椎间盘的方子,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从实践中总结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根本治疗要点是补肾、活血、通便。所自立的治疗腰突证的方子也由此立法。选用杜仲、续断、牛膝、当归、川芎、鸡血藤、五加皮、威灵仙、延胡索、徐长卿、伸筋草、肉苁蓉等组成,此方的特点是不需要辨证,即可以用于临床。
  2.治疗颈椎病的经验
  颈椎病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极高的病种之一,在实践中摸索整理的治疗颈椎病的验方效果良好。我认为治疗颈椎病的根本立法原则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所自立一方也由此立法。选用黄芪、桂枝、桑枝、赤芍、羌活、姜黄、当归、川芎、延胡索、鸡血藤、伸筋草等组成。此方一般也不需要辨证。
  3.治疗瘙痒的经验
  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的治疗瘙痒的方子,是采用煎水外洗的方法,局部用药效果明显,可以很快达到止痒的作用。方子由苦参、花椒、百部、地肤子、蛇床子、冰片、樟脑、芒硝组成,将其煎水后,直接浸泡、或热敷。具有止痒迅速,愈后不复发的特点。
  4.治疗扁平疣的经验
  青少年时期,在面部会表现出黑斑、扁平疣、痤疮、雀斑、青春豆等,这些均会影响面部的美观,给病人心里上造成障碍。通过实践总结的治疗面部痤疮的方子,效果良好。病人感觉也不需辨证就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处方由防风、金银花、桑叶、连翘、丹皮、板蓝根、荆芥、赤芍、香附、菊花、木贼、薏苡仁组成。由于不需要辨证,只需对号入座即可,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5.治疗体虚的药酒方
  一些体虚之人,希望通过饮药酒来达到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通过多年的总结,创立的药酒方,经常饮用,有良好的强壮作用,即使长期少量饮用,也不会导致身体不适。可选用三七、红参、当归、枸杞、海马、五加皮等一起浸酒后饮用,具有很好的强壮作用。
  6.治疗脱发的经验
  脱发、头发稀少、早白、头皮屑多,均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不愉快,也影响交友,我总结的治疗脱发、早白、头皮屑过多的方子,效果也很好。一般选用三七、天麻、骨碎补、制首乌、侧柏叶、当归、红参一起浸酒后,以酒外搽,有良好的效果。
  7.推拿手法的创新
  推拿手法有多种,每个人均有自己的独特手法,而在实践中我总结的治疗头痛的抹法,效果极佳。方法是采用快频率,以十指在头部进行操作,尤其是使用大拇指针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对于诸如颈椎病、神经衰弱、脱发、头皮屑过多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经验
  1、结合临床讲课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中药学的教学必须结合临床进行讲授,才能对学生有帮助,也才能为学生将来在临床中灵活应用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若纸上谈兵,空洞无物,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种教学只能应付考试,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在讲授药物适当结合个人的体会、经验,用药特点,会给学生以启迪,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专业讲课
  由于中药学所涉及的专业包括中医、推拿、针灸、护理、营销、管理等十几个不同专业,因此在讲授中药时不能千遍一律,要结合各个专业进行讲授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便于学生将来实用,如中医专业应将重心放在临床方面,而护理专业的授课应强调使用注意。
  3、结合学员对象讲课
  如七年制学生一般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反应快,教学中可以适当将思路放开一点,而一般本科生则不宜放得太开,专科生就更不能放开讲授,成教生则要求领会讲义精神。
三、主要成果
  从1980年开始,陆续在各种专业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专业书籍多本,尤其是专著《中医食疗学》一书,是我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才成书的,书中的资料乃广罗博采,涉及人文方面的知识众多,在授课中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一)论文
  1.试论《伤寒杂病论》的治则 吉林中医药 1981;(2):5.
  2.对中药归经学说的几点看法 黑龙江中医药 1982;(3):37.
  3.论方剂双向配伍调治 江西中医药 1983;(4):20.
  4.熊魁梧老中医治肝病经验琐谈 四川中医 1983;(6):15.
  5.《伤寒论》补法研讨 中医药学报 1983;(3):5.
  6.1980-1981两年中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导 浙江中医杂志1983;(12):557.
  7.熊魁梧老师运用半夏泻心汤的经验云南中医杂志 1983;(4):36.
  8.熊魁梧老师治疗头痛的经验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3;(1):
  9.地中海贫血验案 湖北中医杂志 1983;(2):8.
  10.临床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4;(6):278.
  11.竹叶淡竹叶应是两味药 福建中医药 1984:(3):54.
  12.试论李时珍的科学实践精神 新中医 1984:(5):552.
  13.同一中药功效差异浅谈 中原医刊 1984;(2):35.
  14.临证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4;(6):278.
  15.熊魁梧经验用药拾零 浙江中医杂志 1985;(5):197.
  16.熊魁梧用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加减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经验  湖北中医杂志 1985;(3):
  17.中药临证药名辨析 中级医刊 1985;(1):47.
  18.试论中药配伍与提高疗效的关系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5;(2):11.
  19.中成药的过敏反应和毒副反应 广西中医药 1985;(2):50.
  20.谈谈煅石膏的性味 陕西中医函授 1985;(5):35.
  21.熊魁梧教授治泻泄十法 河北中医 1985;(4):38.
  22.试析肾实证 新中医 1985;(5):50.
  23.临证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5;(1):322.
  24.枳实 枳壳使用源流探析 江西中医药 1985;(1):47.
  25.本草分类史探析 中医药研究杂志 1986;(6):18.
  26.对改革中医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设想 中医教育 1986;(6):9.
  27.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6;(1):556.
  28.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6;(2):592.
  29.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6;(4):701.
  30.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6;(5):743.
  31.谈谈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诸因素 四川中医 1986;(3):48.
  32.行气药的配伍运用举隅 黑龙江中医药 1986;(3):18.
  33.头痛的辨证分经择药谱 江苏中医杂志 1986;(8):40.
  34.谈十八反的历史与沿革 中医药学报 1987;(6):50.
  35.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8;(5):26.
  36.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8;(4):26.
  37.记忆中药功效方法浅说 陕西中药函授 1988;(1):48.
  38.医案两则话赤石脂 四川中医 1988;(7):10.
  39.十八反药物知多少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8;(2):41.
  40.临证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8;(1):14.
  41.临证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8;(3):12.
  42.临证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8;(6):27.
  43.谈谈中药用量的一般原则 中国农村医学 1988;(8):57.
  44.谈中药性味与功效的关系 陕西中医函授 1989;(6):13.
  45.中药相须配伍甄别 中医函授通讯 1989;(2):19.
  46.《小儿药证直诀》制方用药研讨 山东中医杂志 1989;(1):6.
  47.临证用药辨析 中医函授通讯 1989;(5):16.
  48.谈谈中药炮制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89;(8):359.
  49.《本草纲目》新增药物意义探析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0;(2):35.
  50.《本草纲目》成功因素析要 中医教育 1991;(1):35.
  51.病症用药甄别 陕西中医函授 1991;(2):40.
  52.食滞耳鸣用药甄别 时珍国药研究 1992;(4):189.
  53.阳痿用药甄别 陕西中医函授 1992;(6):5.
  54.谈蛇伤用药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3;(3):58.
  55.《伤寒论》运用毒药浅析 国医坛论 1995;(1):6.
  56.人参恶莱菔子质疑 中医杂志 1995;(7):438.
  57.二妙散使用沿革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1999;(1):25.
  58.《本草纲目》主治析 时珍国医国药 2000;(5):429.
  59.活血化瘀话用药 陕西中医函授 2000;(2):35.
  60.温胆汤治脏躁 湖北中医杂志 2000;(4):40
  61.《本草纲目》主治析 时珍国医国药 2000;(5):429
  62.熊魁梧论医谈方说药 湖北中医杂志 2000;(8):3.
  63.对玄参等5味中药性能的看法 中医杂志 2001;(5):315.
  64.第三腰椎横突综合证的治疗 湖北中医杂志 2001;(6):43.
  65.穿山甲治骨髓炎 中医杂志 2002;(2):95.
  66.浅谈脾虚泻泄的辨证论治 湖北中医杂志 2002;(8):42.
  67.试论中药配伍之“单行” 湖北中医杂志 2003;(3):30.
  68.六生液治膝关节骨质增生 中医外治杂志 2003;(4):10.
  69.中药之“疏肝与舒肝” 现代中医药 2003;(4):57.
  70.补肾通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 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10):925.
  71.中药功效术语亟待规范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3;(3):11
  72.推拿手法要领述要 光明中医 2004;(4):11
  73.祛湿法辨异及其临床应用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4):105
  74.对《中药学》七版教材的看法 光明中医 2006;(5):32
  (二)著作
  1.医论医案荟萃  作者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11月.
  2.中医食疗学  编委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年6月.
  3.中医病证用药甄别  专著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年6月.
  4.四季滋补与药膳   编委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6年3月.
  5.乙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编委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5年6月.
  6.家庭养生保健全书  编委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4月.
  7.老年养生全书    编委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年1月.
  8.《本草纲目》精译  副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年2月.
  9.中国古方新用    副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
  10.方剂学       作者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5月.
  11.王清任研究集成   作者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2年7月.
  12.百病不求人     编委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1月.
  13.百岁寿星长寿经   编委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年2月.
  14.李时珍研究集成   作者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3年8月.
  15.糖尿病药膳食疗   主编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3月.
  16.饮食禁忌      主编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
  17.中医食疗学     专著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3月.
  18.本草纲目验方录   主编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5月.
  (三)科研
  完成了中药功效术语的规范化研究,已结题。
王绪前老师教学评价(2条)
举报p3v9ltkho0 2017/9/5 21:43:40

我想确认一下王绪前老先生有以微信的方式卖膏汁吗?我买了怕有假想确认一下。希望有人告知!!

举报cucdc网友 2009/6/29 22:46:54

王绪前老师上课十分认真,在教学时也积极与学生互动,经常询问学生的看法、感想,同时还引导我们自己进行探索式阅读、理解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王绪前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