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董云鹏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西北大学
所在院系:地质学系
所在地区:陕西
所在城市:西安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387820.html
董云鹏老师介绍
董云鹏简介
董云鹏,男,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1967年11月。分别于1991,1994,1997年在西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8月-1999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晋升副研究员,1999年以来在西北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5年晋升博士生导师。2005年-2006年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作访问学者。
现为西北大学教授,主要讲授地球科学概论,现代大地构造学,地球物质科学等课程;主持教育部创建地球科学概论名牌项目以及多项西北大学重点建设课程项目。
办公室电话:029-88303028
电子信箱:dongyp@nwu.edu.cn
研究领域及主要成果
主要从事大地构造学,造山带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特别是利用大地构造分析,构造地质解析和地球化学示踪的有机结合,探讨大陆构造的演化过程与动力学问题。近年来瞄准大陆动力学这一国际地学热点问题,选择关键的造山带为突破口,以秦岭,天山等造山带为研究基地,进行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的联合攻关。结合祁连造山带的分析研究,并与国外典型造山带进行对比,通过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探讨中国中西部的中央造山带古构造格局,演变过程与动力学,以及中央造山带构造演化对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作用与动力学效应。围绕这一科学命题所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 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天山造山带的相互关系;(2 古亚洲与古特提斯构造域的转换关系;(3 不同构造体制的转换过程与动力学;(4 中央造山带构造格局,演化过程与动力学及其对中国大陆形成的作用。 在秦岭,天山,华南大陆西部与哀牢山造山带构造格局及其地球化学制约,构造变形与演化,造山带构造与前陆盆地耦合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包括:
(1北秦岭元古代构造研究 通过松树沟镁铁-超镁铁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综合研究,确定其为中元古代末期蛇绿岩残片。结合北秦岭宽坪群火山岩地球化学性质研究,建立了北秦岭中新元古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化格架。深入研究了松树沟蛇绿岩的变质橄榄岩组构与显微构造变形特征,证实其经历了上地幔高温和中温塑性变形。并对其中的铬铁矿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其与高温韧性变形密切相关,成生于地幔橄榄岩塑性变形,熔融而导致矿物质迁移富集。
(2北秦岭古生代构造格局与演化 详细研究了北秦岭商丹缝合带及其相应的弧后盆地缝合带中的古生代蛇绿岩及相关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确定其中存在早古生代大洋岩石圈残片和板块俯冲过程中岛弧火山岩残块;通过早古生代古板块演化过程中关键的洋壳残片和板块俯冲岩浆活动时间与性质研究,恢复重建了早古生代北秦岭古构造格局及其演化过程,结合南北秦岭岩石建造,变质变形特征研究,提出北秦岭早古生代俯冲造山的动力学模型。
(3天山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格局与演化 通过关键区段的岩石大地构造学,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研究,确定了中天山北缘缝合带中存在以干沟,米什沟和冰达坂为代表的蛇绿岩残片,代表早古生代古大洋岩石圈残片;而中天山南缘缝合带中存在以巴仑台,榆树沟等为代表的蛇绿岩残片,代表志留纪-泥盆纪古大洋岩石圈残片。并结合造山后相关的辉绿岩墙-花岗岩等岩浆活动的地球化学,年代学以及沉积作用研究,建立了天山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模式。
(4南秦岭构造带的形成演化 首先发现并厘定了襄广断裂带西段的三里岗—三阳地区的蛇绿混杂岩以及相关岛弧火山岩,系统研究了其性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确定了勉略带东延存在古大洋岩石圈残块以及板块俯冲作用,为恢复重建秦岭造山带三板块两缝合带构造格局及其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约束。
(5华南大陆西部构造格局及其与特提斯构造的关系 研究了哀牢山构造带关键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概括古洋盆形成演化过程的三阶段模式。对比研究华南大陆西部师宗—弥勒构造带的性质与演化特征,对古特提斯构造格局提出了新的认识。
(6造山带地球化学边界构造意义与动力学 研究了北秦岭,华南大陆地球化学边界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提出北秦岭地球化学边界代表了早元古代洋陆地幔界线的新认识。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在Science in China,中国科学,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岩石学报,地质科学,地球化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要有:
1.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Bingdaban ophiolitic mélange in the boundary fault zone on the northern Central Tianshan Be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Science in China(D, 2006,50(2.第1作者
2, Geochemistry of the subduction- related magmatic rocks in the Dahong Mountains, northern Hubei Province ---- Constraint on the existence and subduction of the eastern Mianlue oceanic basin. Science in China(D(SCI收录 2004年4月 第1作者
3,An ophiolitic tectonic melange first discovered in Huashan area, south margin of Qinling Orogenic Belt,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Science in China(D(SCI收录 1999年6月 第1作者
4,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land-arc pillow lava from southeast Yunnan province ,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for Paleo-Tethys in south China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SCI收录 2000年5月 第1作者
5,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isotopic geochemical steep zones in eastern Yunnan, China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9年12月 第1作者
6,中天山北缘冰达坂蛇绿混杂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中国科学(D,35(6。2005,第1作者
7,鄂北大洪山岩浆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中国科学(D 2003年12月 第1作者
8,随州花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中国科学(D 1999年6月 第1作者
9,滇东南建水岛弧型枕状熔岩及其对华南古特提斯的制约 科学通报 1999年11月 第1作者
10,滇东师宗-弥勒带北段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对华南大陆构造格局的制约 岩石学报(SCI收录 2002年2月 第1作者
11,中天山南缘乌瓦门蛇绿岩形成构造环境. 岩石学报(SCI收录,2005年1月,21(1,第1作者
12, Geochemistry of the Caledonian Bas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South Margin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1999年6月 第1作者
13,哀牢山构造带两类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地球化学 2000年2月 第1作者
14,南天山北缘榆树沟变质基性-超基性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机制, 地球化学 2001年12月 第1作者
15,襄樊-广济断裂带三里岗-三阳段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变形与演化 地质科学 2003年10月 第1作者
16,南秦岭前寒武纪岩浆构造事件与地壳生长 西北大学学报 2002年4月 第1作者
17,geochemistry constrain on tectonic evolution of Paleo-Tethys in SE Yunnan,China. 地学前缘 2000年10月 第1作者
18,北秦岭构造属性与元古代构造演化 地球学报 2003年2月 第1作者
19,北秦岭元古代构造格架与演化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3年6月 第1作者
20,北秦岭地球化学急变带形成机制及动力学探讨 地球学报 1999年12月 第1作者
主持或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主要有:
1,天山造山带中段后碰撞期造山作用及壳幔相互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
2,北秦岭北缘地球化学边界的构造意义及其动力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
3,“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形成演化与大陆动力学研究”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级负责人 ;
4,昆仑-秦岭-大别造山系两侧推覆带构造与盆地演化研究(中石化重大项目,第2负责人;
5,“中国西部典型造山作用研究”子课题一:天山造山带早古生代大陆裂解与拼合过程(中国地质调查局重大项目,2级负责人;
6,地质学概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教育部项目,负责人;
7,普通地质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
8,“中国中部高压-超高压带的形成,岩石圈减薄与拆沉作用之间的关系及盆山动力学”子课题(教育部项目,2级负责人;
9,“秦岭勉略构造带的组成,演化及其动力学特征”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级负责人;
10,华南地球化学急变带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板块构造的耦合关系(中科院重大项目,主要参加人;
11,与寻找超大型矿床有关的基础地质研究”的三级课题(国家攀登项目,主要参加人;
12,东秦岭-大别山北缘盆山关系与后造山过程(国家基金,主要参加人;
13,华北-扬子区太平洋型微陆块地球化学解析(国家基金,主要参加人;
14,襄广断裂带西段火山岩同位素示踪与定年及其构造意义(国家基金,主要参加人;
15,塔里木东北缘及邻区构造演化及油气评价选区(河南石油勘探局,第2负责人;
16,东秦岭—大别山北缘构造演化特征(河南石油勘探局,第2负责人。
主要奖励:
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1年,荣获“第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2001年,荣获“西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2003年,荣获“西北大学1998-2002年科研先进个人”,
2003年,荣获“西北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董云鹏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董云鹏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董云鹏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