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刘忠华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陕西理工学院
所在院系:汉水文化研究中心
所在地区:陕西
所在城市:汉中
评论次数:1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457422.html
刘忠华老师介绍
刘忠华,男,生于1964年6月生于陕西洋县,现年40岁。1983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7年本科毕业,到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从事汉语教学。1995年考取陕西师范大学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8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陕西理工学院科技处副处长、文学院副教授。主要承担《汉语史》、《文字学》、《古代汉语》、《诗词格律》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专门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二十多项。
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
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确认问题》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期(《语言文字学》2002年6期收目)
2.《浅谈两种不同性质的古今字》牡丹江大学学报2002年4期
3.《古代汉语介词与名动语义关系》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3期(《语言文字学》2002年10期收目)
4.《古代汉语“诸”为“合音词”说商榷》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年5期(《语言文字学》2003年1期收目)
5.《“反训”质疑——兼论正反同词现象》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5期(《语言文字学》2003年2期收目)
6.《论古代汉语中“N1+V+N2”结构与使动意义》吉首大学学报2002年6期
7.《古代汉语动宾关系表示使动意义说商榷——兼论主语对表达使动意义的作用》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期(《语言文字学》2003年6期收目)
8.《谈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划界原则与方法》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语言文字学》2003年7期收目)
9.《简论“六书”假借》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专辑
10.《小议通假字及其本字》牡丹江大学学报2003年5期(《语言文字学》2003年10期收目)
11.《“读如”与“读为”训诂作用的异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专辑
12.《论古代汉语名词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 期(《语言文字学》2003年11期收目)
13.《简论古代汉语“定语后置”问题——“定语后置”说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佳木斯大学学报2003年 4期(《语言文字学》2003年11期收目)
14.《古代汉语介词的语法作用及分析方法》语文学刊2003年9 期
15.《陕西方言中的“知道”与“知不到”》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 期(《全国报刊索引》2004年2期收目)
16.《简论古代汉语“定语后置”问题——对所谓“定语后置”现象的分析》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5 期(《全国报刊索引》2004年2期收目)
17.《古有“一字重音”说商榷》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 期(《全国报刊索引》2004年4期收目)
18.《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划界问题及划界困难的原因探析》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1期
19.《古代汉语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2期(《全国报刊索引》2004年6期收目)
20.《古代汉语中“为动用法”与使动、意动用法的区别》阴山学刊2004年1期(《语言文字学》2004年6期收目)
21.《古代汉语被动句略论》牡丹江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22.《“读如”的训诂作用再探》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6期
刘忠华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 陕西理工学院教学资源
  • 刘忠华老师课程教学资源
刘忠华老师教学评价(1条)
举报cucdc网友 2009/6/5 18:52:41

很不错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刘忠华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