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金维才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所在地区:安徽
所在城市:芜湖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586316.html
金维才老师介绍
金维才(1963~),男,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原理教研室教授,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1986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7月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一)主讲课程:
[1] 公共教育学(本科).
[2] 德育原理(教育学本科,心理学本科).
[3] 高等教育学(教育学本科,选修课;高等教育学研究生课程).
[4] 现代德育研究(教育学原理研究生课程).
(二)著作:
[1] 高等学校教学原理和方法(参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参编).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教育学教程(参编).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教育学新论(参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三)公开发表论文:
[1] 青春中期概述(译文).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1年第4期.
[2] 教学结构探析.上海教育科研.1992年第3期.
[3] 关于高校与社会双向参与的思考.教师教育研究.1993年第4期.
[4] 英国高等教育双向参与机制的历史演变.大学教育科学.1994年第1期.
[5] 论德育的启智功能.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2期.
[6] 论德育的启发式与德育实效.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2期.
[7] 近代英国城市学院与美国赠地学院发展障碍与对策的比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7年第4期.
[8] 德育渗透说之质疑.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年第3期.
[9] 潘懋元先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观.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第3期.
[10]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荣誉制度及其启示(第一作者).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
[11] 大学不宜推行学研产一体化.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4期.
[12] 弗吉尼亚大学“荣誉制度”探微(第一作者).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13] 音乐心理训练初探(第二作者).安徽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4] 竺可桢的教师灵魂说及其现代价值.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
[15] 稷下先生的待遇及其现实启示(第二作者).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6] 爱因斯坦有关德育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17] “生活即教育”新释.行知研究.2008年第2期.
[18]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安徽社科联编.《和谐兴皖——共识 共建 共享》.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9] 大众高等教育:质量第一.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期.
(四)学术会议论文
[1] 教育性失业论批判(第一作者).全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研讨会(苏州,2004年11月)宣读论文.
[2] 陶行知生活本位的德育思想.当代未成年人道德发展与学校教育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12月)提交论文.
[3] 竺可桢的教师灵魂说及其现代价值.大学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厦门大学,2006年10月)提交论文.
[4] 潘懋元的教师质量观摭论.大学教育质量国际研讨会(厦门大学,2008年5月)论文集,并在大会分会场宣读.
(五)课题:
[1] 高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安徽省教育厅课题(2001-2004),已结项.
[2] 大学诚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安徽省教育厅课题(2004-2006),已结项.
[3] 大学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内化的机制研究,安徽省教育厅课题(2007-2009),在研.
(六)获奖:
[1] 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参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二等奖(1998年).
[2] 教育学教程(参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二等奖.
[3]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学校德育,获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07年第二届学术年会三等奖.
金维才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金维才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