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刘树根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所在院系:能源学院
所在地区:四川
所在城市:成都
评论次数:1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797495.html
刘树根老师介绍

刘树根, 男, 出生于1964年10月19日,四川省新津人,中共党员,博士(1993年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曾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1989)、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地学院(1992)进修和挪威能源部NPD学习(2002),并应邀访问了俄罗斯莫斯科大学(199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休斯顿大学和奥克拉荷马大学(1995), 并到德国、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进行过学术交流(1996--2002)。主要研究方向为: (1)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 (2)成藏动力学与油气富集; (3)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决策分析;(4)油气发展战略研究。 刘树根教授长期从事我国中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和油气藏成藏动力学的研究, 即中国中西部成山成盆成藏动力学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特点和主要成果有: (1)把中国中西部沉积盆地和造山带作为同一大陆动力学过程形成的两种基本单元,把造山带的崛起和相邻盆地的沉降视为盆?山系统同一动力学过程的两种表现,认为造山带和沉积盆地在空间分布上相互依存、在物质上相互补偿、在演化上相互转化、在动力上相互转换; (2)从中国中西部基础地质的特殊性出发,研究石油天然气的成藏过程; (3)石油天然气的成藏过程是各种地质过程的结果,中西部油气藏的成藏过程离不开所处的成山成盆过程的地质背景。搞清石油天然气成藏过程动力学各种过程的关键是成盆(沉积盆地形成)动力学和成山(造山带形成)动力学,尤其是成山成盆之间的关系(即造山带与沉积盆地的耦合关系)。因此,为了弄清中国中西部油气的分布规律,就有必要将三者纳为一体,系统地研究中国中西部成山成盆成藏动力学与油气富集的关系。(4)1996至今承担了该领域的科研项目8项, 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项, 科研经费120.5万元, 公开发表科技论文11篇, 其中英文论文3篇, 1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收录, 1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EI收录。 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决策分析及油气发展战略研究是刘树根教授长期重点研究的第二个领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特点和主要成果有: (1)以我国复杂油气藏成藏过程的研究为主线; (2)将油气成藏过程与经济评价和勘探决策分析结合起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要求从事油气地质、勘探和开发的人员能将石油地质调查和研究所获资料、认识和结论的经济学意义揭示出来,要求把石油地质和石油经济评价结合起来。此外,目前油气勘探正向着复杂油气藏勘探和深层油气藏勘探进军,油气勘探决策的难度越来越大,科学的油气勘探决策越来越重要。(3) 战略学、宏观经济学、管理科学和油气地质学相互渗透的综合研究。石油不仅是一类商品, 而且是一种战略物资。油气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从全球油气资源分布格局、石油国际市场的竞争特征和世界政治背景出发, 结合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现状, 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口增长对油气的需求为目标, 科学地制定我国油气能源的发展战略就势必将战略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决策)科学和油气地质学相关知识、原理和研究方法结合起来。(4)1996年至今承担了该领域的科研项目8项, 科研经费575.63万元, 公开发表科技论文19篇, 其中英文论文4篇, 3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收录, 6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EI收录。 1990年至今, 刘树根教授已负责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 公开出版专著3部, 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 获得包括省级一等奖的科技奖励6项。 刘树根教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主要课程有: (1)板块构造学(本科生); (2)含油气盆地分析(本科生); (3)平衡剖面技术(硕士研究生); (4)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决策析分(硕士研究生); (5)石油地质选论(博士研究生)。

刘树根老师教学评价(1条)

治学严谨、敬业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刘树根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