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雷惊雷老师介绍
雷惊雷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3.7
最终学历
研究生
学 位
博士
职 称
教授
职 务
硕士生导师
所在院系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电 话
( 023 ) 65112328
E-Mail
JLLei@cqu.edu.cn
传 真
( 023 ) 65112328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 174 号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00044 )
研究方向
物理化学
2 ⑶ -2 教学情况(近五年)
讲授的课程:
1.《大学化学》, 公共课, 2学时/周,3届,共计750人;
2.《高等物理化学》, 研究生学位课,4学时/周,2届,共计100人;
3.《近代化学选论》, 专业课, 4学时/周,1届,共计30人;
4.《电化学原理》, 专业课, 4学时/周,1届,共计65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大学化学实验》, 公共课, 3学时/周,3届,共计600人;
2.《应用化学专业认识实习》, 1届,共计30人;
3.《电化学原理实验》, 2届,共计120人;
4.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4届,共计11人;
5. 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8名,工程硕士4名;
教学研究课题:
1.大学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重庆大学、重庆市教委,2003.12-今,本人为第二主研
2. 化学化工类专业创新教育体系及其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重庆市教委,2007.8-今,本人为第四主研
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How to Effectively Teach Physical Chemistry Bilingually in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al Chemical: Education and Challenges’, 第2作者,2005.8
2.Reform Experience in Physical Chemistry Laboratory Curriculu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al Chemical: Education and Challenges’, 第2作者,2005.8
3.高校物理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建筑教育, 第2作者,2007.8
2 ⑶ -3 学术研究(近五年主要成果)
学术研究课题:
1. 多孔阳极氧化铝Turing结构的自组织生长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1-2009.12,项目负责人;
2. 铝阳极氧化过程中的电化学振荡及其中蕴涵的非线性耦合机制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2007.9-2009.9,项目负责人;
3. 高性能红色荧光粉关键技术研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5.7-2007.6,项目负责人;
4. 半导体照明封装环节的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5.7-2007.12,主研;
5. 镁合金在酸雨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5.7-2006.12,主研;
6.Batteries for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美国能源部支持项目,1998至今,参与电池性能的表征工作。
发表的学术论文:
1.Fo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rium conversion coatings on magnesium alloy. Journal of Rare Earths,通讯作者,2008.6 (SCI收录)
2.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Detrimental Phenomena in High-Power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第2作者,2006.4 (SCI收录)
3.Characterization of SEI layers on LiMn2O4 cathodes with in situ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第1作者,2005.4 (SCI收录)
4.Investigations on degradation of LiNi0.8Co0.15Al0.05O2 composite cathode by in situ Raman microscopy.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第1作者,2005.2 (SCI收录)
5.From degeneration to damping of electrochemical oscillation induced by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of heat-compensation type.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第1作者,2002.4(SCI收录)
学术奖励:
1. 2007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三持证人。
2. 2007年度重庆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3. 2005年成为重庆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人员。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3.7
最终学历
研究生
学 位
博士
职 称
教授
职 务
硕士生导师
所在院系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电 话
( 023 ) 65112328
JLLei@cqu.edu.cn
传 真
( 023 ) 65112328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 174 号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00044 )
研究方向
物理化学
2 ⑶ -2 教学情况(近五年)
讲授的课程:
1.《大学化学》, 公共课, 2学时/周,3届,共计750人;
2.《高等物理化学》, 研究生学位课,4学时/周,2届,共计100人;
3.《近代化学选论》, 专业课, 4学时/周,1届,共计30人;
4.《电化学原理》, 专业课, 4学时/周,1届,共计65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大学化学实验》, 公共课, 3学时/周,3届,共计600人;
2.《应用化学专业认识实习》, 1届,共计30人;
3.《电化学原理实验》, 2届,共计120人;
4.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4届,共计11人;
5. 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8名,工程硕士4名;
教学研究课题:
1.大学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重庆大学、重庆市教委,2003.12-今,本人为第二主研
2. 化学化工类专业创新教育体系及其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重庆市教委,2007.8-今,本人为第四主研
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How to Effectively Teach Physical Chemistry Bilingually in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al Chemical: Education and Challenges’, 第2作者,2005.8
2.Reform Experience in Physical Chemistry Laboratory Curriculu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al Chemical: Education and Challenges’, 第2作者,2005.8
3.高校物理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建筑教育, 第2作者,2007.8
2 ⑶ -3 学术研究(近五年主要成果)
学术研究课题:
1. 多孔阳极氧化铝Turing结构的自组织生长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1-2009.12,项目负责人;
2. 铝阳极氧化过程中的电化学振荡及其中蕴涵的非线性耦合机制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2007.9-2009.9,项目负责人;
3. 高性能红色荧光粉关键技术研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5.7-2007.6,项目负责人;
4. 半导体照明封装环节的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5.7-2007.12,主研;
5. 镁合金在酸雨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5.7-2006.12,主研;
6.Batteries for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美国能源部支持项目,1998至今,参与电池性能的表征工作。
发表的学术论文:
1.Fo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rium conversion coatings on magnesium alloy. Journal of Rare Earths,通讯作者,2008.6 (SCI收录)
2.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Detrimental Phenomena in High-Power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第2作者,2006.4 (SCI收录)
3.Characterization of SEI layers on LiMn2O4 cathodes with in situ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第1作者,2005.4 (SCI收录)
4.Investigations on degradation of LiNi0.8Co0.15Al0.05O2 composite cathode by in situ Raman microscopy.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第1作者,2005.2 (SCI收录)
5.From degeneration to damping of electrochemical oscillation induced by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of heat-compensation type.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第1作者,2002.4(SCI收录)
学术奖励:
1. 2007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三持证人。
2. 2007年度重庆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3. 2005年成为重庆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人员。
雷惊雷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 重庆大学教学资源
- 雷惊雷老师课程教学资源
- 重庆大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重庆大学: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 重庆大学: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重庆大学:大学英语(全新版)
- 更多课件(包)>>
- 重庆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授课教案(讲义,新视野)新视野大学英语4
- 重庆大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Digit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课程教学资源(课程简介)
- 重庆大学:《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5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 重庆大学:《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化学反应基本规律(化学热力学基础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 重庆大学:《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7章 晶体结构
- 更多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