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陈志坚
5.4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河海大学
所在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所在地区:江苏
所在城市:南京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908848.html
陈志坚老师介绍
陈志坚,男,汉族,九三学社河海大学委员会科技委员,福建福清人,1984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2001年获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师从中国矿业大学谢和平院士做博士后研究。现任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理事。是江苏省“青兰工程”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第二期培养对象。2003年度获第六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研究方向:
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多尺度和广角度监控理论与方法
超大型桥梁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信息化技术和安全监测技术
地质体和地基基础工程安全监控模型
在研项目:
973项目: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资助项目:千米级斜拉桥技术标准和关键结构及特性研究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资助项目:深水群桩基础施工与冲刷防护成套集成技术研究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超大型钻孔群桩基础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苏通大桥索塔地基基础安全监测
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苏通大桥钢锚箱传力机理和钢箱梁应力监测系统的开发研究
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苏通大桥主4#墩和主5#墩桩基础内部河床冲刷监测系统开发研究
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苏通大桥主8#墩承台顶层混凝土健康监测系统开发研究
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苏通大桥索塔和承台腐蚀监测系统开发研究
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苏通大桥结构健康监测预埋式传感器系统开发研究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及岩土工程勘察
硕士研究生课程:地质工程监控理论与方法、工程地质计算
博士研究生课程:地质环境多尺度监控理论与方法
获奖情况: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获2001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地基及基础安全监测”获2002年江苏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本人排名第一;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南岸地基基础安全性研究及工程对策”获2002年江苏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本人排名第一;
“大跨径悬索桥地基基础及层状岩质边坡安全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于2003年获河海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本人排名第一。
发表论文:
[1] 陈志坚,韩学伟,白炳东.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机理探讨.2007,35(04):409-412
[2] 陈志坚,江涛,陈松.ADINA软件中邓肯一张模型的二次开发与应用.水电能源科学,2007,25(2):65-67
[3] 陈志坚,刘大伟,张雄文.水压力传感器系统在河床冲刷深度实时监控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07,9(5):17-21
[4] 陈志坚,张雄文,柳毅等.考虑挤土和群桩效应的预制桩安全监控模型.岩土力学.2004,25(6):891-895(EI收录)
[5] 陈志坚,陈松,董学武等.岩土工程安全监测异常值属性的识别方法.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4,28(1):40-44
[6] 陈志坚,董学武,谢和平.复杂受力条件重力式结构基底应力的实测研究.河海大学学报. 2004,32(1):46-50
[7] 陈志坚.层状岩质边坡工程安全监控建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2003,22(12):2111-2111
[8] 陈志坚,张雄文,李筱艳.江阴大桥南岸边坡安全性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2):1971-1975(EI收录)
[9] 陈志坚,李筱艳,孙英学.基于剪切位移的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预报模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8):1315-1319(EI收录)
[10] 陈志坚,林涛,林闽等.预制桩挤土效应和群桩效应的监测方法.工程勘察,2003,(4):32-34,41
[11] 陈志坚,游庆仲,林闽等.振弦式压力盒在刚性接触面应力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02,4(12):80-85
[12] 陈志坚,周世忠,卓家寿.大跨径悬索桥地基基础安全监控模型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中国工程科学.2002,4(6):20-24
[13] 陈志坚,陈松,孙英学等.破碎岩体中高质量超深测斜孔的埋设技术与工艺.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2,26(2):49-50
[14] 陈志坚,冯兆祥,陈松等.江阴大桥摩擦失效嵌岩群桩传力机理的实测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6):883-887
[15] 陈志坚,林涛,陈振荣等.定性评价在岩体工程数值分析中的应用.水利水电技术.2002,33(9):9-11
[16] 陈志坚,朱代洪,张雄文.围岩质量综合评判模型和大坝建基面优选模型的建立.河海大学学报.2002,30(4):88-91
[17] 陈志坚,张雄文.样本单元法及块状裂隙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岩土工程技术.2001,(4):244-247
[18] 陈志坚.江阴大桥南塔墩地基基础安全监控模型.岩土工程技术.2001,(1):41-44
[19] 陈志坚.层状岩质高边坡稳定监测技术.中国工程科学.2001,3(5):86-91
[20] 陈志坚,吉林.层状岩质边坡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其控稳作用.河海大学学报.2001,29(1):107-110
[21] 陈志坚,李筱艳.AutoCAD在隧洞地质展示图编制和空间分析中的应用.江苏地质.2000,24(3):144-147
[22] 陈志坚,孙英学.裂隙岩体力学参数的弱化处理.江苏地质.2000,24(1):36-38
[23] 陈志坚,江家寿,刘世君.干扰位移法及层状岩质边坡滑动边界的确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5):630-633(EI收录)
[24] 陈志坚,卓家寿.样本单元法及层状含裂隙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河海大学学报.2000,28(1):14-17
[25] ZJ Chen, Q Li, XY Li, YX Sun。A Mornitoring and Warning Model for the Safety of Stratified Rock Slope。Rinton Press. Princeton. NJ. USA (ISTP收录)
[26] 陈志坚,游庆仲,胡应德.江阴大桥北锚沉井地基土邓肯参数的反演及反馈分析.固体力学学报.1999,20(专辑):102-106
[27] 陈志坚,游庆仲.江阴长江大桥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8,18(增):30-34
[28] 陈志坚,张勤.勘察成果在层状岩体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现状.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21(1):4-5
编写教材与专著:
主编《岩土工程勘察》(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参编《岩土工程地质学》(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年)、《土木工程地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联系电话:025-83786962
电子邮箱:zhijchen@hhu.edu.cn
陈志坚老师相关教学资源
陈志坚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陈志坚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