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00,000教师库中查找(输入学校名称或教师姓名)
我要添加在此添加教师信息
按拼音查找大学老师
abc(ch)defghijklmnopqrs(sh)tuvwxyz(zh)
胡小武
5.0我来评喜爱度
所在大学:南京大学
所在院系:社会学系
所在地区:江苏
所在城市:南京
评论次数:0条  我要评论
本页网址:http://teacher.cucdc.com/laoshi/1970112.html
胡小武老师介绍
男,1976年12月生于江西省新余市;1994-1998年就读于南昌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2001-2004就读于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2004-2007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2007年始任教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讲授《社会政策概论》、《社会营销学》、《社区治理》、《危机管理》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住房政策、城市治理、公益供给、社会营销、闲暇生活方式等。自1998年开始,先后在《城市问题》、《企业管理》、《现代管理科学》、《江苏经济探讨》、《南京社会科学》、《住房保障研究》、《中国青年研究》、《重庆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40余篇学术文章;出版个人专著《传承与升华:城市旅游开发与营销战略》(2008)、出版个人随笔《变奏的想象:走读城记》(2009);合作主编《城市角落与记忆I:社会生态视角》、《城市角落与记忆Ⅱ:城市更替视角》(2008)。社会学术兼职:2010年上海世博会江苏参展工作顾问专家(2008-2010),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聘副研究员(2009-2011),中国社会政策学会会员,中国城市社会学会会员等;长期保持对公共议题、弱势群体的热切关注,并开设个人博客记录原创思想与足迹:
Blog: http://hi.baidu.com/robinhooo “城市苦旅”。
科研成果一、参与研究课题
1. 《中国城市本土化理论与城市发展战略》(2007)(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子课题“循环型城市社会的理论创新”(5万字)
2.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2005)(教育部重大课题)子课题“西方典型城市化国家的社会问题”(10万字)
3. 《文学的社会场域与功能生成: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的文化观念变迁的实证研究》(南京大学2006年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二、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1. the bi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Historical Society for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conference:"Chinese Nation, Chinese State, 1850-2000"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2006年6月,新加坡;
2. 第三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日本爱知大学、英国利兹大学、世界大学联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0月,南京;
3. 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the Fourth World Urban Forum)暨第一届“世界城市青年论坛”(the First World Urban Youth Forum),联合国人居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南京市人民政府,2008年11月,南京;
三、学术成果
A.个人专著
1. 《传承与升华——城市旅游开发与营销战略》(22万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思想随笔:《变奏的想象:走读城记》,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B.主编著作
1.张鸿雁、胡小武主编:《城市角落与记忆I:社会生态视角》(25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鸿雁、胡小武主编:《城市角落与记忆II:社会文化视角》(24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C.学术论文
1. “试论CI理论与中国国情的理想结合”,新余:《新余高专学报》(1998:3)
2. “浅述高校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主要思路”,新余:《新余高专学报》(1998:4)
3. “论品牌名称中英互译规律”,南昌:《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集》,江西高教出版社,(2000)
4. “新余市旅游发展战略思考与创新选择“新余:《新余财苑》(2001:12)
5. “研析CIS运作过程中的信息搜索、传播和反馈”,《新余高专学报》(2000:2)
6. “论文化艺术也是生产力”,新余:《新余高专学报》((2002:3)
7. “论品牌的灵性及人性化品牌管理”,南京:《现代管理科学》(2002:8)
8. “论企业组织的危机管理”,南京:《现代经济探讨》(2002:12)
9. “新经济时代人才的‘七种武器’”,南京:《人事管理》(2002:10)
10. “以美国为例——国家利益的优先性和新闻自由”,长沙:《新闻天地》(2002:10)
11. “城市形象的两大属性”,北京:《城市问题》(2003:2)
12. “企业战略设计的哲学思考”,天津:《经营与管理》(2003:4)
13. “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同构性”,南京:《东方企业家)(2003:6)
14. “论公共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媾和”,南京:《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5:1)
15. “主题地产的文化嬗变”,南京:《中国房地产评论》(2005:1)
16. “纽约CBD:曼哈顿发展研究”,南京:《中国房地产评论》(2005:2)
17. “中国商业地产的十大误区”,南京:《中国房地产评论》(2005:3)
18. “论规制失灵及政府规制能力的提升”,(第二作者),哈尔滨:《公共管理学报》(2005:2)
19. “论电视法治节目的策划理念”(第二作者),南京:《视听界》(2006:2)
20. “论良好城市意象的构建:以新余市为例”,新余:《新余高专学报》(2006:2)
21. “城市居住郊区化的模式、动力与问题”,北京:《中国房地产金融》,(2006:4)
22. “老龄化社会中老年居住产业发展”(第二作者),武汉:《湖北社会科学》(2006:4)
23. “论广告的社会责任:生活在此处”,南京:《广告大观》(2006:10)
24. “企业EQ的经营之道”,北京:《企业管理》(2006:4)
25. “创意经济时代与城市新机遇”,北京:《城市问题》 (2006:5)
26. “嵌入与融合:城市旅游营销的创新理念”,石家庄:《经济论坛》 (2006:12)
27.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旅游开发战略”,南京:《中国城市评论》,(2007:1)
28.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创新”,《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宜居城市创新战略》第4章(3万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29. “论城市营销战略:以新余市为例”,新余:《新余高专学报》(2007:4)
30. “精神的救赎:都市白领义工与社会服务的结构重塑”,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07:12)
31. “论解决住房问题的经济与社会政策的互动机制”,南京:《住房保障研究》,(2008:1)
32. “论‘五有之乡’到‘五宜之城’的城市发展理念变迁”,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8:5)
33. “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管理政策创新”,《文化产业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3)
34. “休闲空间:从都市人内心到咖啡馆的距离”,《城市角落与记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5. “民生推手: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制度创新”,南京:《住房保障研究》(2008:2)
36. “老龄化时代城市老年社会政策的理念创新”,北京:《城市问题》(2008:7)
37. “城市意象再造:扬州古运河景观改造的理念创新”,天津:《城市》(2008:10)
38. “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构建机制”,南京:《中国房地产评论》,(2009:1)
39. “民生理念下保障性住房消费的政策创新”,上海:《城市管理》(2009:1)
40. “城市社区自治的结构创新研究:以社区议事局为突破”,重庆:《重庆社会科学》(2009:4)
Email:huxiaowu@nju.edu.cn
胡小武老师教学评价(0条)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与评论留言!
胡小武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我要评论(500字以内)
提示:请登录后提交!登录 快速注册
更多>>同院系教师